浅谈对敦煌书法的学习
2019-02-14郭大伟
摘要:敦煌莫高窟书法的出土对研究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史和艺术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另一个方面,因当今部分书法学习者对敦煌书法的错误学习,逐步形成了“以丑为美”的学书风气和“丑书”风格。本文主要阐述对敦煌书法的学习。
关键词:敦煌书法 学习 积极意义
一、敦煌莫高窟抄经卷书写者职业分类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数万卷古代文书引起了各国探索者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出土经卷的书写者可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经坊”人员,经坊为官办的抄经机构,专抄各类典籍;第二类是寺院僧人,只抄佛经;第三类是学士,或称学仕(使)郎,所抄多是经史子集之类的书;第四类是经生,或称写生、书手,他们以抄书谋生,只要能换钱谷,什么书都抄。在第四类职业中并非所有经生都训练有素,只不过是机械式复制经卷,其书写水平不言而喻。
二、对敦煌书法的错误学习
敦煌写经卷重见天日以后,吸引了无数当代书法学习者的审美眼球。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中的一小部分人痴迷于研究敦煌写卷的文字遗迹,但对这些文字遗迹的感受过于主观,并未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思考,而是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感受强加于古人。他们认为只要这些文字遗迹对自己的创作有帮助,就去模仿学习,即便是经卷中的错字、漏字等无心的错误也被理解为“有意趣,不规整”,至于错误的原因,更不会去探究。这种只谈自己的感受,却忽略当时作者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可能反应的做法,其实并不可取。
在沙孟海先生的《略论魏晋南北朝隋代的书法》一文的阐述中可以得知,在北魏、北齐的造像记中,有一部分是乱写乱凿,甚至不写而凿,字迹拙劣。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便不能一律认为其是佳作,不过这些字多有天趣,可以取法,另当别论。
当今并非所有书法学习者都经过专业的书法学习,一些人对书法美的认识程度,也十分有限。对书法美的认知有限,便会造成不分良莠地极力推崇古代的书法碑刻和经本的现象。有些人认为,这些“古董”中的书写天真烂漫,有天机自然之妙,将这些意趣运用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去,从而形成了一种“以丑为美”的学书风气,进而演化成现在的“丑书”。
三、学习敦煌书法的积极意义
敦煌书法是书法发展历史上不可抹去的部分,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书法学科的设置和专业研究的深化,为敦煌书法与汉魏南北朝书法的书写真实性和艺术审美的多样性,创造了极大的联系空间和无比广阔的联想场景,为书法历史发展的真实性研究和审美多样性研究构建了新型的研究领域和学术评价体系。
敦煌书卷除了受朝代、地域、书风因素的影响之外,还有自己的风格和与众不同之处。因此,我们应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对敦煌书法进行探究,而不是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将敦煌书法笼统地归纳进去。在敦煌书法研究中,当朝名家书法成为一个重要的参照依据。在敦煌被发现的大量书卷中,那些接近名家书风的写本书法经常被提及和传承,成为重要的探索和研究对象。
书法艺术自然美的本质必须来源于自然,也必须依赖于自然的客观存在和要求才能体现美学精神。自然美,來自于书法作品的率真,它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书法的自然美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然风光、世间万物。唐代的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里这样说:“张旭善草书,不治它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动,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可谓是“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所以书法必须回归自然本性,去自然中找寻探索书法美的真谛。
曾有诗人写下“活着的群众从来不会被收藏,因为他们太不整齐,毫无经典性,死去已久的群众,因为历史的久远,成为了古人,即便是他们也不曾规整,也不曾经典,却在后人的观赏中变得美丽。”“今之视昔,亦由后之视今。”古代的那些不规整也不曾经典的东西,如果在当今全部都能成为经典并提倡学习,那么时下普通人的书写,在后世会像古代敦煌经本一样,成为取法的范本。后人只有通过理性的学习,才能创造出更精彩、更经典、更灿烂的书法文化,时间会赋予它们今生今世不曾梦想的“经典性”。
敦煌书法以其自身的魅力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书法艺术的传承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其意义都是重大的。书法艺术的生存和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不断反思,也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那流落于世界各地的敦煌书法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推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白谦慎.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9.
[2]沈乐平.敦煌书法综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郭大伟,男,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