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航海类高校境外办学的SWOT分析及建议

2019-02-14吕晓燕刘禹

关键词:SWOT分析一带一路

吕晓燕 刘禹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提高和产业“走出去”步伐加快,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已将境外办学提上了日程。文章利用SWOT方法,对我国航海类高校境外办学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为我国航海类高校境外办学提出对策和建议,包括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机遇、提高航海类高校国际化水平和境外办学能力、开展研究探索适合的境外办学模式以及成立校际和校企联盟共享优质资源等。

关键词:SWOT分析;航海类高校;境外办学;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1-0067-05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为补充和丰富教育资源,我国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引入了国外优质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综合实力大大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为高等教育输出、高校“走出去”境外办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一带一路”倡议,伴随产业的输出,为我国高校“走出去”境外办学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高等航海教育既具有国际性,又具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特点。我国航海教育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规模大、层次合理的局面,在国际高等航海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利用SWOT方法,对我国航海类高校境外办学的优势(S)和劣势(W),以及机会(O)和威胁(T)进行分析,为我国航海类高校境外办学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二、我国高校境外办学的现状

2004年我国开始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截至2017年底在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走出国门,把高校办到境外,境外办学从单纯的语言和文化教育开始逐渐向多层次、多学科转变。

来自教育部网站的信息,截至2017年我国高校已在14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4个机构和98个项目(除孔子学院外),其中大部分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境外办学的机构有老挝苏州大学、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云南财经大学曼谷商学院、北京语言大學东京学院等。境外办学的项目包含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医药、工商管理、法律、教育、哲学、航海技术、烹饪工艺与营养、新闻及传播学等多个学科和专业[1]。来自北京大学官网新闻中心的消息,2018年3月25日,北大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正式启动,这是中国高校第一次以独资、独立经营、独立管理形式的境外办学。

2006年大连海事大学与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航海工程学院签署了合作办学的协议,在该学院建立了大连海事大学海外校区,双方共同为斯里兰卡培养具有本科学历的海员。该校于2007年在斯里兰卡首次招生包括航海、轮机、物流三个专业,学生毕业获颁大连海事大学学位、学历证书。这不仅是我国航海类高校首次境外办学的尝试,也使斯里兰卡结束了长期以来只能培养航海专科人才、高等航海教育处于空白的现状[2]。

三、我国航海类高校境外办学的SWOT分析

(一)我国航海类高校境外办学的优势分析

1.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为高校境外办学奠定

了基础。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我国本科高校已达1237所,本科在校生规模1613万人,本科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2.7%,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除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方面也做了举世瞩目的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211工程”,后来的“985工程”,以及 “双一流”建设,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稳步提高。我国高校进入世界排名前列数量显著增加,近100个学科进入世界前千分之一[3]。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高等工程教育,本科层次的工科专业布点数已达15,733个[4]。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自2006年开始构建具有国际实质等效、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2016年6月,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成员,这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国际认可,工程教育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

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为高校境外办学奠定了基础,一些高校已经具备了“走出去”境外办学的能力。

2.我国与其他国家学历学位互认工作稳步推进。高校“走出去”境外办学,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国家间学历学位的互认。近年来教育部先后与47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的24个国家实现了学历学位的互认,为我国高校的境外办学创造了条件。按照《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今年将与更多的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学位学历互认协议,由此将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加快高校“走出去”。

3.我国高等航海教育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航运国际化使航海教育同样具有国际化的性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运大国之一,而航海教育是海运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截至2016年底,我国开设航海类专业的院校共有82所,其中本科高校、高职/高专、中职/中专分别为17、32、33所。2016年,我国海船船员教育培训机构航海类专业招生15,335人,其中航海类本科高校招收5826人,高职类院校招收7932人。

来自我国航海类高校的毕业生不仅满足了国内航运市场的需要,在国际航运市场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毕业生质量得到了就业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在国际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有的航海类高校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是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一些航海类高校在招收海外留学生和对外航海教育与培训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业绩,除大连海事大学外,还有其他航海类高校进行了境外办学的探讨和尝试[5-6],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二)我国航海类高校境外办学的劣势分析

1.总体上我国高校的国际化水平不高。高校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有效途径,而境外办学是高校国际化的衡量指标之一。虽然我国高等教育的质和量都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就国际化而言,目前仍然是总体水平偏低、教育资源输入大于输出[7]。

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2016国际化报告》),从国际化战略与定位、组织与管理、教师的海外交流和引进、出国留学生和在华留学生、学科与课程、中外合作办学和境外办学、学术交流、人文交流与特色发展8个一级指标和74个观测点,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基本情况进行了数据收集、分析。结论是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很多方面仍有待提高。国际化排在前列的大都是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其他高校国际化程度亟待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低,直接影响了我国高校境外办学的步伐。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输出远远小于输入,表现在高校境外办学项目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上不成比例。截至目前经审批的本科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1248个;与此相比,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仅有103个。

2.我国大部分高校缺乏境外办学相关的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教育的跨境流动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很快,尤其是教育发达的英语国家,其有高水平、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语言优势,它们成为跨国高等教育的输出国,而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则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输入国。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高校在之前的发展中更多关注的是高等教育资源的引进,即中外合作办学方面;缺乏对于教育资源的输出,即境外办学方面的研究。

在中国知网上,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主题检索得到6447条结果,而以“境外办学”和“海外办学”为主题合计检索到355条结果。近五年来(从2013年—2017年),以“中外合作办学”主题检索到2995条结果,而“境外办学”和“海外办学”合计的检索仅有92条结果。两者的数量差距非常大,而且近五年来两者差距并没有缩小的迹象。

3.我国航海类高校境外办学缺乏合格的师资和足

够的资金。境外办学在国际化水平、师资和资金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在这些方面,我国航海类高校与之有较大的差距。

英语作为航运业和航海教育的通用语言,航海类高校教师应具备高水平的英语能力。多年来尽管在航海类高校提倡英语教科书、英语授课以及對青年教师的多方位培养,但我国航海类高校能够全方位运用英语教学的教师数量仍然有限。航海类高校在外籍教师数量、本土教师的海外交流数量、留学生数量以及英语授课数量等方面都处于较低水平,无法和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这类英语作为母语的航海教育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不能和印度、菲律宾这类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航海教育大国相比,这种现状无法满足境外办学对师资的需求。

由于航海类高校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实习船和航海模拟器等必需的设施和设备,这些除了一次性投入高,还有很高的维护费用。为了持续满足国际公约对航海教育的要求,设施和设备还应适时更新,这些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我国航海类高校的办学资金主要是政府拨款,政府拨款不允许用于境外办学,而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与企业的融合度不够的问题[8],使航海类高校境外办学缺少资金来源和筹措的渠道。

(三)我国航海类高校境外办学的机会分析

1.“一带一路”倡议为境外办学提供了机遇。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开始实施,为我国高校特别是航海类高校的境外办学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交通运输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优先发展的领域,一方面,建设本身会有巨大的运力需求,需要更多的航运专门人才;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岸国家航运业的发展也需要培养本土化高级人才。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我国海事部门已经在海事教育培训方面开始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合作。2015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第14次中国—东盟交通运输部长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东盟海事教育培训发展战略》。该战略是我国在海事领域牵头制定的首个地区性发展战略,依托“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在海事教育培训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提高船员质量,促进区域和全球航运业发展[9]。

2.我国在国际航海教育领域的话语权逐步提升。近些年来,我国航运和航海教育的发展在壮大,使我国在国际航海教育领域的话语权逐步上升。2014—2017年的四年间,我国在国际海事组织中和航海教育相关的“人的因素、培训和值班分委会(HTW)”上,关注的议题越来越多、提案越来越多(见表1),这些提案中大部分是有关航海教育的内容。

为使航海教育标准化,国际海事组织推出一系列示范课程作为技术标准用于指导全球船员教学与培训。编制示范课程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以往示范课程编制都是航海教育发达且英语国家所主导。最近两年我国在承担示范课程的制定上有了突破性进展,对提升我国航海教育国际话语权起到了积极作用。大连海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先后承担了《雷达导航示范课程(操作级)1.07》和《航海英语示范课程》的修订工作,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

我国航海教育的国际话语权提升将有利于我国从航海教育的“跟跑者”逐步转变为“领跑者”,并在航海教育领域起到引领作用。这为我国航海类高校的境外办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3.行业“走出去”将促进航海类高校境外办学的步伐。海运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运输方式,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国越来越多的航运企业实现了“走出去”。

以我国的港口建设为例,港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有着独特优势。我国港口建设已经实现了全产业链、全要素的比较优势,中国港口工程标准也已全面走向海外。目前已由中国企业建造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南港和汉班托塔港、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康普特码头项目等10多个建设项目陆续投入营运,港口建设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样板。在航运企业方面,截至2017年7月,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已在“一带一路”沿线投入了131艘船舶、120万TEU运力,占总营运船队规模的68%。

航海类高校在配合航运业“走出去”上可以大有作为。境外办学,既能满足我国企业本土化经营对人才的需求,也能为所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四)航海类高校境外办学面临的威胁分析

1.航运业面临的困境导致对高等航海教育的需求

疲软。目前海运需求的增长疲弱,而航运运力供给又持续过剩,航运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成为业界的趋势[10]。同时,由于新技术的应用,船舶不断减少配员要求。航运业面临的困境直接导致对船员需求的减弱,从而造成对航海教育的需求不足。通过对于部分航海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数据统计,近些年来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供需比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航海类院校的招生和就业都出现了一定的困难[11]。

2.我国高校境外办学缺少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我国高校境外办学无论是研究还是实践都很少,主要原因除了我国高等教育尚处在满足本国需求的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对高校的境外办学做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教育部早在2003年实施了《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其中定义了“境外办学”的范围,并对高校的境外办学适用法律、报送材料等做了初步的规定,此办法于2015年废止。此后,我国并没有新出台相关的规定,这也是导致高校境外办学行动迟缓的原因之一。虽然部分高校根据自身需要,制定了境外办学或者涉外办学的管理办法,但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这样的结果不利于高校境外办学的开展。

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包括高校境外办学的战略规划、管理制度、学位认证和质量保证等。境外办学开展较多的国家,比如英国和澳大利亚等教育输出大国,很早就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制定了战略规划和进行了路径设计[12-13]。此外,我国高校在境外办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缺少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对策,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包括航海类高校在内的众多高校还没有做好境外办学的准备。

根据教育部计划,将出台鼓励和规范高校境外办学的新规定,此举会对我国高校的境外办学产生积极影响。

3.我国航海类高校境外办学面临其他国家的竞争

压力。为了适应航运业对航海人才的需求,经过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我国已经建成了完善的航海人才培养体系。但整体而言,由于尚无成型的航海教育立法,教学理念和国际化水平等比起航海教育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而使我国的航海类高校境外办学受到限制。

一些航海教育发达国家,具有较高的高等教育声誉以及WTO下教育服务贸易成功的经验,这其中的一些国家已经在进行高等航海教育的境外办学。比如,德国维斯马应用科技大学在印度尼西亚建立了航海研究中心,并在之后又合作设立了人才培养项目;荷兰的两所海事学校在马来西亚与当地合作成立了荷兰海事技术学院[14]。我国的航海类高校在境外办学的过程中,势必要面临这些教育输出先行者的竞争压力。

(五)SWOT分析结果(SWOT矩阵)

通过对我国航海类高校境外办学的优势(S)和劣势(W),以及机会(O)和威胁(T)进行分析,将SWOT矩阵的各种因素结合,可得出一系列可以选择的策略(见表2)。

四、我国航海类高校境外办学的对策及建议

(一)抓住机遇,发挥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优势

2016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我国的高等教育以提质增效、内涵发展、服务人文交流和“一带一路”建设为重要目标,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境外办学方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航海类高校由于其特殊的专业背景,应充分发挥优势,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支持并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

首先要转变思想,充分认识“一带一路”倡议对于高校境外办学的重要契机。“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共建的“五通”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各国高等教育之间的合作可以直接促进“民心相通”,而高等教育的合作也可以为另外的“四通”提供合格的人才。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号召沿线各国加强教育领域的合作,鼓励我国高校在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办学。2018年3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时,就我国境外办学的问题,讲到要“请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我国已经在国外合办了一批教育机构,下一步我们要采取一些措施加快发展步伐。

航运业對于支撑我国成为“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航海教育具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这就决定了航海教育既能够完成文化交流的使命,也能直接为航运业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我国的航海类高校应抓住实施国家战略提供的机遇,在“走出去”境外办学方面有所作为。

(二)补齐短板,提高航海类高校国际化水平和境外办学能力

境外办学是高校国际化水平衡量指标之一,境外办学能力取决于高校的国际化水平。提高航海类高校国际化水平和境外办学能力是在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提高航海类高校自身的国际化水平才能够“走出去”境外办学。提高高校国际化水平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有许多工作要做。但对于境外办学,目前的主要短板是缺乏合格的国际化教师队伍和境外办学的资金。

首先,应加强国际化教师队伍的建设。《2016年国际化报告》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英语是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之一,专业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在境外办学中,教师的英语和专业的综合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航海类高校应该格外注重对于教师双语授课的能力要求,通过引进教师或者是送出去培养的方式,提高教师的英语和专业能力。同时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在课堂实行双语教学,适应国际化办学的需要。在短时间内达到足够数量、高水平的国际化师资,打造一支适合于开展境外办学的教师队伍[15]。

其次,应拓宽渠道,筹措境外办学需要的资金。高校应加大同政府、企业的合作,探讨建立由政府、企业、高校多方协力合作,共同筹集的资金保障体系。同时也争取与境外院校、企业合作,争取境外合作方的资金、硬件设施支持,构建两方协同的多元投资方式[16],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三)开展研究,探索航海类高校适用的境外办学模式

除了加强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建设,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境外办学,高校需要开展针对性的研究,探索适用的境外办学模式。

由于航海教育标准化、专业化、终身化以及职业资格在世界范围内通用,所以各国航海教育体系在国际海事组织的统一要求下基本一致,但各国的法律政策、教育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有不同。我国航海类高校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境外办学,需按国别对拟办学的国家国内法律政策、高等教育制度,以及社会经济、航运业现状和高等航海教育需求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研究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境外办学模式,包括采用的路径、运行机制以及实施方案,这样才能规避各种风险并达到可持续发展。

(四)成立联盟,开展多方位合作和资源共享

高校通过联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极大提高联盟内高校以及联盟的竞争力。在航海类高校“走出去”的过程中,国内同类高校通过联盟可将优势资源集中,和境外高校的联盟则可解决师资和资金短缺的问题,为我国航海类高校提供更多的境外办学机会和良好的办学条件。

国内已有很多高校开始采取组建大学联盟的方式,加强国内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全面合作。2015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与海内外百余所名校共同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目前,该联盟吸引了35个国家和地区的135所高校加盟。除了高校之间的联盟,高校与企业间的联盟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得到了发展。2017年7月,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成立,目前已有50余所高校和上百家企业参与。对高校来说,一方面为企业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另一方面也借此开展更为深入的校企合作,与市场接轨。对企业来说得到按需培养的人才,解决了国际化人才短缺的瓶颈问题,而航海类高校也应加入联盟或组建本行业高校联盟,还可与企业联盟深度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总体上说,我国高校的境外办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政府层面应出台相关的鼓励和促进政策。其次,高校在国际化进程中应加强境外办学的规划和能力建设。我国航海类高校应发挥自身优势并规避劣势,抓住国家战略和产业输出机遇,通过“走出去”境外办学,提升我国航海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我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实现学历学位互认[EB/OL].[2018-02-06].http://www.cankaoxiaoxi.com/finance/20170419/1907383.shtmlsg_news,2017-04-19.

[2]倪承世,刘正江.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率先实现国际输出的因素探析[J].航海教育研究,2009,(2).

[3]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2018-03-06].http://www.jyb.cn/zgjyb/201802/t20180207_962691.html,2018-02-27.

[4]瞿振元.“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教育新使命[N].光明日报,2015-08-13.

[5]胡小礼.“一带一路”背景下航海类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策略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6]吴思琪.“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航海教育输出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7.

[7]陆小兵,王文军,钱小龙.“双一流”战略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8,(1).

[8]曾君.“一带一路”为国际教育合作开辟新天地[N].光明日报,2015-08-09.

[9]中国—东盟政府间海上联通[EB/OL].[2018-03-22].http://www.soa.gov.cn/xw/ztbd/ztbd_2015/zdblh/wsjyh/201509/t20150917_43089.htm,2015-09-17.

[10]徐翔.聯合起来共克时艰——交通部副部长何建中谈航运业发展的走势[J].中国储运,2017,(1).

[11]孙培廷,姚文兵.正视危机与挑战,推动航海教育健康发展[J].航海教育研究,2014,(4).

[12]荣军,李岩.澳大利亚跨国高等教育发展探析[J].教育探索,2012,(1).

[13]British Council.The shape of things to come—The evolution of transnational education:data,definitions,opportu-      nities and impacts analysis[Z].2013.

[14]Netherland house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Experiences in Transnational Education[Z].2015.

[15]袁红,梅琳.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1).

[16]吴丽萍,郭肖华.“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高校国际化办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6).

猜你喜欢

SWOT分析一带一路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