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项目并购的技术难点和对策
2019-02-14谢保卫
粟 刚,谢保卫
(五凌电力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7)
近几年来,光伏发电项目蓬勃发展,项目转让、并购的案例越来越多。但是光伏发电项目有其自身的特点,并购风险较大,一不小心容易“馅饼”变成“陷阱”。因此,弄清光伏发电项目并购技术方面的难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并购工作的关键。
光伏项目的并购技术工作,主要包含调查复核项目发电能力、设计合理性、施工质量、设备采购质量、项目运行情况、合法性手续办理等,从总体上判断项目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为并购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以笔者参与的一次光伏发电项目(代号“辉耀项目”)并购工作为例,对技术方面存在的难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供读者参考。
辉耀光伏项目共包含45个独立的光伏发电项目,分布在陕西、河南、湖北等全国8个省区,装机容量共1.5 GW,项目规模从6~100 MW不等,项目类型包括渔光互补、山地光伏、平原光伏等,投产时间为2015~2017年。经过调查分析,辉耀项目具有如下特点:项目分布非常广泛,涉及到华中、华东、西北等各个区域;项目类型各有不同,涉及到平原、山地、水上等各种类型;设计标准普遍不高;建设工期普遍较短等。
1 技术难点分析
在并购过程中,技术尽职调查工作一方面为项目估值提供依据,需要确定满负荷利用小时数、限电比例等经济性相关数据;另一方面需要判定项目本身的安全性,需要复核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的情况。存在的技术难点如下。
1.1 发电利用小时数的确定
1)设计利用小时数的计算。《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2012)规定光资源应采用参考气象站法。但很多项目没有采用气象站实测数据,而是采用软件数据库法,如NASA数据、solargis软件数据等,导致数据不够准确权威。
根据《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2012)6.6.2条,系统效率计算应考虑多种因素,但取值难以做到统一[1]。另外,跟踪式支架利用效率也难以准确计算。另外,首年发电量衰减率、今后衰减率确定并没有统一之规。
2)实际利用小时数的采用。已投产的发电厂有发电量数据,可信度比较高。但存在投产时间不足1年取值问题、未全投期间利用小时数确定问题、当年光资源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异界定问题。
1.2 限电比例的确定
在限电省份和区域,限电量和限电率的估算分歧较大。一是实际的限电量、限电率基本是靠人工统计,真实性存疑;二是未来的限电率无法准确预测。
1.3 设计合理性的复核
光伏项目普遍存在设计单位水平良莠不齐、设计规范体系不够健全、设计标准不统一,设计缺陷较多的问题。核实设计图纸是否符合安全、质量的要求,在短时间内调查清楚全部的设计问题,并确定设计问题的严重程度、整改措施、可否让步接受,是首要的重点工作[2]。
1.4 设备采购质量的判定
光伏制造设备厂家众多,技术更新变化较快,质量标准不统一,制造工艺还不成熟。对投产多年的电场,判定其设备技术指标是否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设备制造质量是否符合长期安全运行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难度也很大。
1.5 施工质量的判定
光伏项目因施工进度快,导致施工缺陷较多。但业内对光伏项目施工质量缺陷和影响认知不足。能否将所有缺陷全部发现,能否判定缺陷的严重性、整改方案、可否让步接受;怎么判定组件安装质量合格,EL检测采用何种合格标准,这些内容行业内均未明确和统一,需要合理确定[2]。
1.6 运行情况的复核
电厂运行后光资源是否正常,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发电量是否达到设计值,是否有重大安全质量隐患,需要排查清楚,工作很重要,难度也较大。
1.7 前期手续与验收情况的复核
光伏项目前期手续与验收项目比较多,普遍存在手续不全、验收滞后、费用未缴纳等问题,还存在工程费用纠纷、合同结算滞后等问题。精准的调查出项目的前期手续、验收、费用交纳、工程费用结算情况,为项目并购估值提供依据,是技术尽调的难点工作。
2 采取的对策
2.1 设计利用小时数的确定
1)光资源数据的选用,采用参考气象站法。选取与项目距离近、地形相近、气候条件基本一致的参考气象站,搜集长序列的气象数据,直接作为光资源计算依据。如参考气象站距离项目场址有一定的距离,通过比选参考气象站的实测数据、各软件数据(NASA、Meteonorm、Solargis),来确定采用何种软件数据。再采用最接近的软件数据库查询项目所在地的辐射值。
2)系统效率的计算。优先采用国家规范或实测数据,再考虑采用设计铭牌技术指标。光伏方阵倾角系数根据PVsys软件计算确定;集电线路损耗根据设计规范确定;设备效率根据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设备铭牌确定,如对逆变器、组件进行效率测试,可优先采用实测数据[3]。其他系数根据行业一般水平确定。有几点需要注意的是:一是平单轴系统效率提高在10%左右,不同纬度有所不同;二是经过检测发现,山地光伏系统效率一般偏低,在75%~80%左右。
3)衰减率的确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版)》规定“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衰减率在1年内分别不高于2.5%和3%, 25年内不高于20%”,可采用本数据[3]。考虑组件品牌较多,质量存在差异,也可以采取实测法。辉耀部分项目即抽测了3种组件作为参考。首年发电量的计算方法:一是采用“中值法”,即当年的衰减率采用年初和年末的中值计算;二是采用“末值法”,首年衰减率即按照投产当年年末的衰减率计算;考虑组件品牌较多质量不一,辉耀项目采用“末值法”计算衰减率。
4)实测利用小时数的采用。对于全投满1年的项目,根据装机容量、辐射值、发电量,计算年利用小时数和系统效率。对于首批投产满1年,但全投不满1年的项目,采用实测光资源、发电量逐月计算利用小时和系统效率,推导全年数据。根据气象学研究和对多个电站实测值的分析,发现年总辐射量与多年平均辐射量偏离可达到±10%,甚至15%,但大部分情况下偏离在±3%以内,因此辉耀项目将实测发电利用小时数时降低3%,以消除年际波动影响。
2.2 限电比例的确定
确定限电比例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未来的变化。不利的因素有:西部省区限电严重,且光伏项目、全网装机容量还在增加。有利的因素有:国家要求2020年前解决限电问题,社会用电量增速较快。综合考虑后辉耀项目采取以下方案。
1)并购3年之内,目前投产满1年的电站按照首年限电比例计算;投产不满1年的电站按照首年同区域光伏电站平均限电率计算。如无同区域光伏电站数据,采用国家发布的该省区的新能源平均限电率计算。
2)并购3~5年,目前限电严重省区(青海、陕西)限电率按10%计算。主要考虑2020年前国家解决限电问题的决心,也考虑局部地区解决难度较大的实际。
3)并购5年以后,考虑社会用电量增长,限电问题将全部解决,按照不限电计算。
2.3 设计合理性复核
为全面评价项目设计,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选取业绩突出有综合甲级资质的咨询单位;二是明确了设计评价的规范范围,同时兼顾了集团公司的光伏项目设计导则;三是针对常见的设计问题,整理了《地面光伏电站设计优化要点》,提出了40余项设计常见问题、不利影响、防治及整改措施,为设计复核提供依据。
经过复核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站址选择不合理、防洪隐患、阵列布置问题、基础设计问题、支架设计问题、组件布置及连接问题、集电线路设计问题、接地设计问题等。应从经济性、安全性两个方面分析,确定影响范围、影响程度。
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如项目存在颠覆性设计问题即放弃并购;一般缺陷进行整改;对难以整改轻微缺陷让步接受;对不明确的风险采用购买保险、并购承诺等方式进行风险转移。
2.4 设备采购质量调查
为准确的评价设备质量,一是检查设备的合同、交接试验报告、出厂验收资料;二是赴组件厂家实地调取生产过程资料,查阅组件出厂的材质检验证明、过程验收记录、出厂EL检测底片、出厂检验报告;三是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组件、逆变器进行质量抽检。
经过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部分组件生产过程资料无法追溯;部分组件背板材料采用单面覆膜或双面涂覆结构,不符合我方双面覆膜(TPT、KPK)的要求;部分组件出厂EL合格率低于90%,存在断栅、隐裂、虚焊、黑斑、破片、黑边、过焊、混档等问题。其他电气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质量保证期不符合我方要求(逆变器10年,其他设备为2年)。
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对组件追溯比例低于70%的项目不予收购;对全年辐射量较大的区域,要求更换双面涂覆的组件;对出现隐裂、断栅等较集中的组件进行更换;在项目估值中考虑延长质保费用。
2.5 施工质量调查评价
为科学合理评价施工质量,一是依据《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光伏发电项目)》编制了专用检查表格,逐项认真检查;二是针对常见的质量问题,编制了《光伏电站施工质量通病及控制手册》,列出施工过程常见的70余项施工缺陷、不利影响、防治及整改措施,配备照片,为技术尽调提供依据;三是针对光伏组件明确了质量检查合格标准,根据集团公司2017年大规模抽检情况,确定组件EL合格率83%、组件外观合格率85%为合格标准。
经过施工质量评价发现的主要问题有:部分项目如道路、围栏等辅助设施未完工;施工质量普遍不高,质量缺陷较多,特别是山地项目和渔光互补项目,问题集中在支架基础、支架安装、接地等方面;组件安装质量良莠不齐。按照3‰的比例抽检组件,各项目EL合格率在68.1%~97.5%之间,外观合格率在86.55%~100%之间。
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对施工质量缺陷严重且难以整改的项目不予收购,如部分项目支架安装不稳固、接地网未地埋;未完工项目由转让方限时完工;一般性质量缺陷由转让方限时消缺;难以整改的轻微缺陷让步接受;对EL合格率低于83%、外观合格率低于90%的项目不予收购,同时对存在背板划伤的组件并购前全部更换。
2.6 运行情况复核
以光伏电场运行规程为基础,通过查管理、查设备、查记录、查电量等方式综合、全面检查电场运行管理情况。查管理主要检查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规程规范;查设备主要是检查设备运行情况、设备运行维护及检修情况;查记录包括查阅运行日志、设备维护检修记录、自动监控装置报警记录;查电量主要检查关口计量表、电费结算单的电量、电费情况。
经过复核发现的主要问题有:生产人员偏少,个别站场仅1人驻场值班;巡视检查不规范,巡视记录、消缺记录不全。光资源及发电量方面,主要是限电电量靠人工计算统计,样板方阵代表性不够。设备方面,存在部分自动控制及保护装置没有投入、一些缺陷没有及时消除的问题。
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在并购合同中明确运维组织、人员数量和职业资格要求,明确值班工作要求;开展培训,提高限电电量计算的准确性;要求对自动控制及保护装置全部投入;对全厂设备进行全面的排查,及时发现缺陷和隐患并列入整改计划。
2.7 前期手续及验收情况复核
为复核前期手续及验收情况,专门对光伏项目前期手续及验收文件进行了整理。经过整理将各项手续文件分为前期手续类、工程建设类、生产准备类共100余项,每个项目逐项核对。以工程概算为标准,逐个清查合同台帐,与政府部门、合同单位通过电话、函件联系,逐个清查费用支付及合同纠纷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土地手续文件未办理、项目质量验评划分不合理,缺少单位工程验收资料;大部分项目没有办理竣工验收;专项验收普遍没有开展;没有对设备合同进行验收;合同竣工结算、工程竣工决算办理滞后、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未缴纳。
采取的应对措施有:限时开展未完成的验收工作;将验收工作情况与并购款支付挂钩;要求转让方对竣工结算、竣工决算进行包干承诺,锁定合同总金额、工程投资总额。
3 实施效果分析
针对辉耀光伏项目的特点和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认真的策划,开展了全面的技术尽职调查工作,掌握了项目的设计情况和问题,了解了设备采购和运行情况,摸清了施工质量水平和存在的缺陷,查清了光资源和发电量情况。并根据尽职调查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防控风险,满足了并购的要求,为并购工作奠定了基础。
4 结 语
1)光伏项目有其自身的特点,技术条件复杂,并购风险高,要想成功开展并购工作并获得长期收益,应认真分析并购对象,全面策划开展技术尽职调查工作,为并购提供扎实的参考和依据。
2)光伏项目应根据特点对光伏资源、发电量、设计安全性、施工质量、设备质量、运行情况、验收情况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
3)根据技术尽职调查情况,应采取严重放弃收购、一般问题限期整改、轻微问题让步接受、预留费用、不明确问题风险转移等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