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大清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创建探析
2019-02-14荆正鹏
荆正鹏,魏 巍
(齐河县水利局,山东 齐河 251100)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为更好地满足群众对更高质量水生态环境的需求,齐河县集中资源力量依托水利资源优势建设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8年12月26日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大清河水利风景区是山东省成功入选第十八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两个风景区之一。
1 基本情况
齐河县地处鲁西北平原,毗邻省会济南,面积1411km2。大清河前身是我国古四渎之一的济水,贯穿齐河县城南北,连接老城区和黄河国际生态城,城区段7.8km,是城区周边补水和排水的主要河流。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和新时期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县委、县政府投资3亿元进行了景区建设,复原了“齐州八景”景观,并将体育公园、党史纪念馆、民俗博物馆、晏婴祠等融汇于大清河水利景区。水利风景区位于城区南部,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规划面积10km2,其中水域面积3.1km2,景区集防洪、排涝、调水、景观建设为一体。建成后,充分发挥了观光、休闲、旅游、生态修复、人文教育等功能,成为了落实新时代治水思路的典范。
2 主要经验做法
2.1 注重规划
在城市规划建设上,齐河县把大清河水利风景区定位为齐河南部新区开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带动性工程,打造市民安居福地和商业人气旺地。因此,县委、县政府在谋篇布局和规划设计上为确保高起点规划和思路超前,先后聘请深圳九地国际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和山东省水利勘察设计院对大清河风景区进行了规划,编制完成了《齐河县碧水绕城景观规划设计》和《齐河县大清河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确保了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科学有序进行。
2.2 突出水利功能
水利风景区的创建始终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旨在全面提升水文化内涵,将水利景观、历史文化充分融合,传播爱水护水理念,营造“知水、节水、护水、亲水”的社会风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利工程是水利风景区的基础和生态保障,为进一步畅通大清河水系,先后开挖了南郊河、实施了大蒋沟生态治理及碧水绕城工程,同时配套建设了王府分水闸、王辛引水闸、南郊河分水闸、大清桥、下游橡胶坝等调蓄工程,能够长期保持景区的生态用水。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大清河的防洪标准由原来的3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扩大了景区水域面积,提升了景区防洪除涝能力。
2.3 融入传统文化
大清河水利风景区是在原倪伦河省级水利风景区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将倪伦河更名为大清河的初衷就是传承齐河大清河文化,重建与之相关的历史景点。在景区兴建了齐州塔、大清桥、中国第一历史碑廊、名人园等标志性建筑,沿河布置了以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及国花牡丹为主题的园中园。同时将历史上的“济水左绕”“隐城蜃气”“官堤荫柳”“泰山南峙”“长岭东环”“文庙古槐”“渔舟唱晚”“寒沙栖雁”等景象采用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方式重现于大清河畔,市民在观赏的同时了解历史、尊重历史、留住乡愁。
2.4 健全管理机构
齐河县成立了县大清河水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综合水务、城管、住建、环保等部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对景区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等进行全程指导和管理,政府、社会、群众全程监督建设全过程。设立了景区办公室作为日常管理单位,健全完善了景区卫生、绿化、服务等规章制度。对水面保洁、苗木管护、休闲娱乐、开发利用等实施统一管理、市场运作。
2.5 完善配套服务
景区内停车场、卫生间、垃圾箱、视频监控、电动观光车等配套设施齐全,安全警示牌、导览图等各项游览设施完备。与德州宝丽洁公司签订劳务合同,由该公司负责景区内的日常保洁工作,配备保洁员20名,实现垃圾日收集、日处理;与济南振邦安保公司签订劳动合同,配备保安10名,负责景区的日常秩序、安全管理。
2.6 打造水利宣传平台
大清河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水利工作的认识,凸显了水生态对经济社会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成为开展爱水、护水、节水行动和重大活动的载体,也充分体现了对新时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和思路。
3 深远影响
3.1 带动社会经济繁荣
大清河水利风景区的落成对景区周边带来了巨大的联动效应,撬动了周边道路、商超、安居工程建设,吸引了银座、万达、德百等大型商业集团的入驻。结合齐河县安居工程建设,碧桂园、融创、绿城、东海等地产巨头纷纷投资周边地产商业开发,短短三年内,将原来的城郊荒芜地段变成新的城市中心黄金地段,成为齐河新的经济隆起带。
3.2 休闲场所功能完备
为赋予景区更丰富的意蕴,将党性教育、民俗展示、先贤缅怀、运动健身等多种元素融入到景区建设中,配套建设了党员教育体验基地、民俗博物馆、晏婴祠、体育公园等场馆,使游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思想情操的多层次陶冶。党员教育体验基地围绕“使命呼唤担当”的主题,通过现代化的声光电效果,让人在情景式体验中接受到一次别开生面的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民俗馆内陈列着反映鲁西北地区农业遗产、生产工艺、风俗礼仪的上千件实物,在这里渐渐消失的“乡村记忆”得以留存;晏婴祠主要展示了晏子官服、礼服、相关文物和部分晏子著述,让游客近距离了解这位先贤;占地7.5万m2的体育公园各类设施完备,集体育竞技、健身运动等多功能于一体,极大丰富了群众健康娱乐活动和精神文化生活。
3.3 传承地域文化
大清河是古盐运河道,依据历史上“齐州八景”的有关记载,将历史景观重新呈现,“齐州八景”在新的大清河畔获得重生。河上的大清桥始建于明朝,据史料记载:“大清桥地处九省通衢要冲,贩夫走卒,来往不绝,堪称一时胜景”。恢复重建的大清桥气势雄伟,每逢夜晚降临,灯光璀璨、人们聚集于此,载歌载舞,将历史传统和地域文化融入其中,使齐河古老的水文化得以传承。景区历史景观及民俗风貌的呈现使得水利风景区在探索如何传承文化、保留传统、留住乡愁方面获得了一定成效。
3.4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
大清河的综合治理对周边环境乃至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大清河治理模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大清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成为齐河县河道治理的示范工程,农村河湖治理也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计划利用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实施机遇,分3年内将17条骨干河道全部实现生态景观治理,进行河、路、林、景配套提升,打造有河就有路,有路就有林,有林就有景的河道生态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