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二次供水工作精细化管理探索
2019-02-14
(上海市供水管理处,上海 200081)
公共供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关系到国计民生。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理顺管理体制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是保障居民用水“最后一公里”供水安全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大事。截至2018年底,上海市基本完成老旧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并逐步移交供水企业实施管理。
1 上海市二次供水工作历程
上海市自2007年启动中心城区老旧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至今,市、区两级政府和相关单位全面贯彻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科学组织、合理安排,稳步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理顺管理体制工作。
1.1 前期数据调查
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启动前,做了大量的基础数据调研工作。2004年起,由上海市供水管理处牵头,会同房管部门和供水企业对2000年以前投入使用的居民住宅进行了数据统计和细化分析。经统计,2000年以前投入使用的老旧居民住宅约2.2亿m2,其中,中心城区1.75亿m2,郊区0.45亿m2。老旧住宅有80%的二次供水管材存在材质老化问题,15%的屋顶水箱和水池存在污染和管理不当等问题,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供水水质问题,二次供水设施造成的水质问题约占总水质问题的一半以上。
二次供水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各种锈蚀的金属氧化物和有害金属离子、化学元素对水质的污染,以及青苔、红虫滋生造成的水质腐化及细菌繁殖。具体表现在:水箱水较管网水色度增加0.1CU,水质合格率降低1%;水质铁指标增加0.01mg/L,合格率降低0.5%;浊度增加0.1NTU,合格率降低0.5%;消毒剂余量0.53mg/L,合格率降低0.5%等。
1.2 启动改造工作
2007年,上海市启动了中心城区老旧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出台了《关于本市中心城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理顺相关管理体制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2007〕69号)。这项工作被列入了“迎世博加强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600天行动工作”,体现了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具体实践。截至2010年底,累计投入资金约18亿元,完成近6000万m2的改造任务,占中心城区改造量的30%,惠及100多万户居民。
从监测数据看,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后,水质合格率、消毒剂余量、浊度、铁含量等都有明显改善;从居民的体会来说,自来水的观感与口感变好,水压有所改善,家用热水器等用水设备能正常使用。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使被改造区域的居民实现了“水龙头一开,好水自然来”的夙愿,广受社会好评。
1.3 继续推进工作
世博会以后,由于政策变化、资金障碍等原因,二次供水改造工作暂缓实施,但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仍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14年3月,由时任副市长牵头召开了全市推进会,以市与区签订任务书的形式,进一步明确新一轮改造目标。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继续推进本市中心城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理顺管理体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14〕53号),继续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
2016年起,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连续三年被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2016年和2017年实施任务均为2000万m2,2018年实施任务为2500万m2,全部提前并超额完成目标。截至2017年底,中心城区改造任务基本完成,累计完成1.75亿m2。
1.4 全面覆盖郊区
中心城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启动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上海郊区完成了集约化供水目标,通过原水集中一网调度、水厂深度处理改造、老旧供水管网改建等措施确保供水水质,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的呼声也日益强烈。为进一步促进城乡统筹平衡,巩固供水集约化成果,上海市政府决定启动郊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切实解决好城乡供水“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安全问题。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本市郊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理顺管理体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17〕30号),要求各郊区做好前期排查,结合郊区供水特点,参照市区经验,出台区域内相应的实施意见,及时落实财政预算。郊区于2017年全面启动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截至2018年底,郊区完成改造面积4500万m2,基本完成了全市老旧居民住宅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任务。
2 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中的精细化管理
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牢记供水保障的使命,紧密结合实际,通过“一二三四改造原则”,加强文明施工,精细管理,创建优秀的示范性工程。
2.1 严格一个标准
上海市水务局对《上海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技术标准(修订)》(沪水务〔2014〕973号)等标准与规范进行了修订,统一了改造的基本要求和规定,严格控制了施工材料的选择、采购,积极推广PE水箱内衬等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在保障供水安全的前提下,以提高供水水质为目标,稳步提升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抗寒防冻能力,借鉴2016年寒潮应对经验,上海市水务局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建筑设计标准和材料选用,编制出台《上海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技术标准防冻保温细则》(沪水务〔2016〕687号),确保改造工程中防冻保温措施落实到位。
2.2 确保二次征询
准备实施改造的小区,应就改造计划和实施方案分两次书面征询业主意见,经2/3以上的业主同意后方可进场实施。征询通过后,对于改造入户方案,尤其是涉及穿厅的房型,施工单位 “一户一案”,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针对实际情况,听取合理诉求,最大限度地优化方案,合理设计管道走向,减少对居民的日常影响。
虹口区国贸花园是2000年以前的老旧商品住宅,在改造过程中,部分房型涉及到穿厅,穿厅管道长度较长,设计单位多次进行现场踏勘和沟通协调,发现可以通过改变进水点位的方式,将原先厨房间进水调整为卫生间进水,既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用水,又能够达到水表外移的效果,减少管道穿厅对居民室内装修的影响,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认可。
2.3 “三个一点”资金改造
在新一轮的改造工作中,改造单价约40~55元/m2(由于市区和郊区的小区规模不同,改造人力成本、材料费上涨等原因造成单价有所偏差),改造资金按照“市级补贴,居民补充,区级补足”三个一点的原则筹措,即市财政补贴一点,居民房屋维修资金出一点,区财政(含街镇资金)补足。市财政充分考虑到各区财力的不同,实行分类补贴的标准,对杨浦、普陀、虹口、静安、奉贤、金山和崇明区的非商品房,按照14.1元/m2补贴,对其他区的非商品房,按照7.6元/m2补贴。截至2017年底,市级财政累计下达补贴资金6.44亿元。
原先市财政补贴资金按照年初根据计划量下达70%、项目竣工完成后下达剩余30%的方式,经过几年的改造经验来看,每年改造计划都会变更和调整,资金补贴金额不够精确,剩余资金下达也不够及时。考虑到补贴资金的执行率,上海市财政局在征询水务、房管等相关部门意见后,将补贴的方式修改成“先建后补”的模式,即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竣工验收后,一次性下达补贴资金,更符合改造实际,有效推进工作,保障资金落实。
2.4 “四位一体”监管机制
供水企业、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形成“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全过程参与改造环节,确保改造工程严格按照标准实施;抓好质量、安全、进度和廉政“四位一体”建设要求,确保民生工程规范到位、保质保量;同时,按照征询通过、前期完成、工程开工和竣工验收“四位一体”分类统计,细化统计方式,及时汇总数据。
针对改造项目报建、报监周期较长等问题,上海市住建委会同上海市水务局等部门研究出台了《上海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沪建建管联〔2016〕249号),从合理便捷、操作性强、周期更短等角度出发,解决了项目报监、资料提交难度较大的问题,将办理周期控制在3个月以内,有效提高了工程改造效率。
3 二次供水理顺体制中的精细化管理
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是理顺管理体制工作的前提,通过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居民住宅水质与出厂水水质基本保持同一水平。在推进过程中,同样通过“一二三四管理指南”,贯彻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逐步理顺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体制,实施专业化管理,提升城市供水服务保障水平。
3.1 一次验收接管
改造工程完工,施工单位收集整理工程资料后,由各区二次供水牵头单位(二次供水联席办)、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委会或居委会、供水企业及物业共同完成工程竣工验收。验收通过后,由所属区域的供水企业接管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实施日常维护管理。
供水企业接管后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出“供水服务代表”等工作制度,将供水范围划块分片,每一片区内设置1~2名“供水服务代表”,全权受理片区内用水问题,实现与居民“零距离服务”,并与供水热线联网形成覆盖所有接管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管理服务网络。
3.2 二年工程质保
对于已经竣工的二次供水改造项目,施工单位必须承诺两年质保期并签订承诺书,保证质保期内的工程质量。对于因施工质量引起的二次供水问题,施工单位将承担保修期内的维修责任,并及时将问题和整改情况上报区二次供水联席办。
各区二次供水联席办通过加强改造项目的跟踪评价工作,确保民生工程的社会效益;同时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施工单位在质保期内承担相应职责,及时做好与居民的沟通协调和解释工作,做好后续服务保障。
3.3 签订三方协议
《关于加强本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维护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沪二次供水办〔2018〕4号)对供水企业职责、物业职责、行业监管和社会监督等4个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加强行业监管力度,要求供水企业和物业协同做好二次供水日常管养工作,避免相互推诿,确保设施运行平稳,提升服务水平。
《关于加快推进本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移交和接管工作的通知》(沪二次供水办〔2018〕5号)更好地指导了各区开展移交接管工作。通过供水企业、业委会和物业签订三方协议的形式,加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管理,提高供水水质,提升服务水平。
3.4 四大信息平台
供水企业将逐步建立二次供水设施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智能化水平;逐步设置在线水质、水压、安防、技防等监控设施,通过实时监测水质情况,记录小区水质变化趋势,对水质问题进行预报警,保障小区用水安全。通过动态监控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状态,可提前预防并及时发现设备故障。
上海市供水管理处和区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也将逐步建立二次供水设施信息监管系统,并逐步与市卫计委建立的水箱“一箱一档”系统进行数据对接。通过市供水处、区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市卫计委和供水企业四大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汇总水质、水压数据,实现互通共享,进一步提升供水行业管理技术水平,实现智慧水务的发展目标。
4 结 语
上海市在二次供水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和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为着力点,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手段、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很好地契合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主题。同时保障了上海城市供水安全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精细的城市管理服务,使人民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具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