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阳市云溪区陆城历史街区专项整治与保护规划

2019-02-14常超群

山西建筑 2019年19期
关键词:正街岳阳街巷

周 尚 陈 超 常超群

(1.宜昌归元景旅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湖北 宜昌 443000; 2.上海联创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湖北 武汉 443000)

1 工程概况

陆城位于湖南省东北角、岳阳市云溪区北部,处长江黄金航道,与湖北省隔江相望。其中南北正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陆城老城仅存的传统风貌街区,既是陆城历史各个时期的重要见证,也是岳阳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范围为沿陆城南正街、北正街两侧,西至老西门,南至云溪区陆城镇中心小学南侧,东至201省道西侧路缘线的区域,总面积约13.7 ha。其中,核心保护范围四至为:沿北正街两侧5-30 m带型区域,南至陆城影剧院,东至陆城派出所,总面积为2.4 ha。

2 历史街区现状概述

2.1 街区特色价值

陆城南、北正街作为岳阳地区内最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特色和价值。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岳阳完整历史沿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岳阳地区山水文化、底蕴深厚、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街区。

2)岳阳地区形式多样、类型丰富、文化内涵多元的地方传统建筑聚集区。

3)体现岳阳地区古代城址营造手法的传统街区。

4)岳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陆城从北宋年间开始就是临湘县县治所在地,随着长江航运的不断发展,在明、清时期,大江上下船只都循着陆城内河航道行驶,为陆城带来了数百年的繁华。历史上陆城是临湘,甚至是岳阳地区重要的商业、文化聚集地,因此陆城是许多传统文化,如戏曲、民歌、传统手工艺等的发源地之一。陆城南正街、北正街两侧的传统民居,为研究岳阳地区传统建筑的营造技艺提供了模本,对于岳阳传统街区的整治与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2 历史街区层次的遗产价值

1)传统空间结构。

陆城古城的格局在宋代就已经基本形成,元、明、清数代基本延续了宋代格局;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后的一系列破坏,陆城城墙已被毁坏殆尽,城内传统风貌的建筑所剩无几,主要都集中在南、北正街两侧。目前陆城南、北正街历史文化街区,是陆城镇甚至岳阳城区内传统空间结构保存最为完好的街区。陆城南、北正街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结构,对于研究陆城原有传统空间结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也是展示岳阳地区传统城市空间的重要载体,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2)街巷格局。

陆城古城的街巷格局始于宋,发展于元,定型于明清,有着近900多年的历史,至今约有11条街巷仍能辨识,主要集中在陆城南、北正街历史文化街区内,街区内刘家巷、王家巷、罗家巷等街巷与南正街、北正街共同构成了“鱼骨状的街巷结构”,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街区内南正街、北正街与古城中心的学宫岭以及城外南部的鱼梁山,存在空间的对位关系,充分体现了古代营城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3)建筑现状。

对街区内的每栋建筑的风貌进行评价,并按照建筑的历史和历史风貌协调情况将建筑风貌分为以下四类进行评定:a.历史建筑。b.传统风貌建筑。c.与传统风貌相协调的建筑。d.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

以现场调研资料为基础,就房屋目前破损程度和维修难度的角度对陆城历史街区建筑物的建筑质量做出三个级别的评价:

第一,建筑质量好(建筑外观、结构完好的建筑)。

近几年建造的建筑,多为砖混结构,外饰瓷砖,结构完好,主要为住宅和各类公共建筑。共计238栋,占85.3%。

第二,建筑质量一般(建筑外观、结构一般的建筑)。

建国后至80年代修建的建筑,外观较好,内部结构较完整;部分保存完整的传统木构建筑,原有建筑风貌保持完好,木门窗部分破损,墙体局部老化;砖木结构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虽然部分结构已经破损,或部分建筑已经丢失,但内部结构完整,原有的建筑形式基本保留。共计23栋,占8.2%。

第三,建筑质量差(建筑外观、结构很差的建筑)。

墙体严重倾斜,屋顶破损严重,结构大部分损坏;违章搭建的简棚及一些废弃的老房屋。共计18栋,占6.5%。

街区内多为1层~2层低层建筑,较好的延续了传统建筑的尺度。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多为清代、民国的传统建筑,建设控制地带多为80年代后新建建筑。

4)历史建筑的遗产价值。

现22处历史建筑中,涵盖了清代以后各个时期的特征,其中14处清代建筑、2处民国建筑、6处解放初期的建筑,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岳阳城市特色,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传统民居多沿南正街、北正街分布,既有传统民居建筑,又有大量前店后宅式商业建筑。沿南正街、北正街分布,既有传统民居建筑,又有大量前店后宅式商业建筑。特色鲜明的历史建筑,承载了岳阳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街区内保留的多处民居,在陆城及周边区域水运发展史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现存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使用者对历史建筑价值认识不足,日常使用中造成一定的破坏;二是历史建筑尚未挂牌保护,历史建筑缺乏系统的管理,保护工作缺少依据;三是由于常年无人居住,自然天气变化等因素对建筑结构破坏严重。

5)历史环境要素的遗产价值。

陆城古城内现存11口古井(其中1口位于街区范围内),一处城墙遗址和一处文革时期标语墙。古井与城市百姓生活紧密相关,表达了最为真实的市井文化,同时还具有渊源的历史典故,历史文化价值比较突出。城墙遗址是反映陆城古城城垣形制的珍贵遗存,保护城墙遗址,对于研究古代城市规划制度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标语墙是近代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变迁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

3 专项整治内容与措施

3.1 街巷格局

3.1.1基本原则

1)严格保护街区以南正街、北正街为轴线的“鱼骨状”空间格局。包括北正街—南正街—南外正街、西门正街、萧家巷、何车管巷等9条街巷的位置、界面和名称。

2)保护以清代、民国1层~2层传统民居为主要特色的整体风貌。

3)严格保护南、北正街与学宫岭的轴线对位的空间格局。

3.1.2保护与整治措施

对保护范围内的街巷进行分类保护整治:

1)严格保护类街巷:包括北正街—南正街—南外正街。严格保护其方向,规模和名称,严格控制两侧建筑物的高度,传统风格,材料,颜色和街道界面的连续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恢复传统铺装。

2)风貌控制类街巷:包括西门正街、王家巷、花线巷等3条。对西门正街、王家巷、花线巷进行风貌控制,严格保护其名称、走向、宽度,两侧建筑高度、体量、风貌应与传统风貌相协调。

3)沿用名称类街巷:包括对萧家巷、汤家巷、何车管巷、刘家巷、罗家巷等5条。应沿用其古代名称,保持其走向,延续历史信息。

4)新增街巷:在不对现有“鱼骨状”街巷格局和建筑肌理产生影响的前提下,新增一条巷道连通北正街与建设控制地带西侧的配套商业空间,以协调保护与开发的空间关系。

3.2 沿街立面

1)对于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应采取相应的整治更新措施。

2)保护街巷空间的连续性、节奏与韵律,保护由传统商业建筑及居住建筑外立面、封火山墙组成的连续韵律空间,强调沿街天际线的错落有序。

3)新设置的路灯、指示牌、招牌、垃圾桶等街道家具,应与传统风貌相协调。

4)加强街巷入口及节点的空间环境整治,积极进行景观环境设计,提升空间品质,维持路面清洁,及时清理路面垃圾。

3.3 街区风貌

街区总体风貌定位为“古韵达心、真实协调”,即整体上通过建筑外立面、路面、退线、色彩、亮化、小品等方面的整治营造出古韵的环境心理感受,过程中不宜统一成某一特定时期的环境,宜重点做好不同时期建筑空间环境的协调,具体要求如下:

1)建筑风貌:南正街、北正街总体风貌,应以清末民初为主,以保证街区风貌真实性和多样性的延续。部分已损毁的沿街建筑的沿街立面应严格按照传统风貌进行新建。

2)路面:严格保护街巷的线位、宽度、名称和断面形式,路面应按照传统手法,择机对街道路面进行整治,恢复传统的青石板铺装。

3)退线:建筑退线应保持原有街巷退线要求,形成错落有致的沿街界面景观。

4)色彩:真实、淡雅、协调。

3.4 街区建筑

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模式规划,本着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和传统空间格局的要求,充分考虑现状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根据建筑的等级分类及其质量、风貌等的综合调查评估,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建(构)筑物,提出分级保护与整治的方式措施。

1)保护:依据文物保护法,严格保护街区内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陆城镇礼堂。

2)修缮:对于历史建筑的翻新,应保持原有的高度、体积、外观和颜色。维护和改善类别中有21栋建筑,是街区内的历史建筑,面积约为50万m2。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应保持原有的高度、体积、外观和颜色不变。在此前提下,要进行必要的加固和保护性恢复,调整和完善内部布局和设施,加强对历史建筑保护的动态监督。

3)保留:对于与保护区传统风貌协调和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其他建筑,其建筑质量评定为“好”的,可以作为保留类建筑。保留类建筑74处,面积约为1.20万m2。通过立面改造或降层等措施,重点整治建筑立面中与传统风貌不相协调的部分,适当拆除对传统风貌影响较大的部分,使其符合传统氛围。

4)整治改造:整治改造类建筑392处,面积约为8.55万m2。对于与传统风貌不协调或质量较差的其他建筑,可以采取整治、改造等措施,使其符合历史风貌要求。

3.5 历史环境要素

本规划所指的历史环境要素,是指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城基、围墙等。陆城南、北正街历史文化街区空间丰富、环境优美,街区内分布有多处古井、围墙等历史环境要素,且保存较为完整。保护要进行不改变其外观特征的维护、改建活动。

1)古城墙的保护。

街区内现存一段明代城墙遗址,墙基由长条石叠就,墙身由大号青砖砌成。应严格保护现存城墙遗址不被破坏,对城墙的保护修缮,应严格保持城墙墙基原有的高度、材质、砌筑形式及砖雕石雕不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考古挖掘探明古城墙的原有位置,将散落的墙砖进行搜集。依据历史文献资料,在原址复建部分城墙,作为街区的景观环境设施。深入挖掘与城墙相关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原址设置标识牌展示相关历史信息。

2)古井的保护。

总计有11口古井分布在历史街区和周边,需要保护古井免受破坏,古井水质要避免受污染,并改造古井的周围环境。建议设置标识牌展示相关历史信息,同时结合景观设计,将古井所在区域作为重要节点空间进行处理。

4 结语

虽然陆城南、北大街的历史文化街区做了不少研究与实践工作,并按照计划实施取得一定效果,但总的来说,保护措施的实施并不完全为历史文化街区带来自豪感,破坏了部分历史文化资源,整体资源环境质量下降,人居环境也没有得到显著提升。然而,凭借其独特的历史文物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它仍然可以通过良好的规划和设计再现其价值,从而实现保护和复兴双重目标[1]。

猜你喜欢

正街岳阳街巷
王纬华
校园穿新衣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Mike21模型在长江岳阳补水泵船洪水影响分析中的应用
将英烈记心间
边走边唱
送出去的儿子
雨中的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