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植入不同类型心脏起搏器对心功能的影响
2019-02-14刘霞
刘 霞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河北 邢台, 054031)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心脏起搏器植入已逐步发展成为临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有效的手段,而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的适应证人群也逐渐增多[1]。但关于长期植入心脏起搏器是否对患者心脏功能具有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本研究探讨永久性植入不同类型心脏起搏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本院接受永久性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23~84岁,平均(62.50±13.80)岁,根据心脏起搏器类型分为单腔起搏器组34例与双腔起搏器组26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起搏器适应证、合并基础疾病等信息。纳入标准: 符合心脏起搏器植入适应证; 起搏器植入至少6个月; 有完整临床资料。排除标准: 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或左室射血分数(LVEF)<40%; 患有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或心肌梗死后有室壁瘤者; 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肺气肿者。
1.2 方法
60例患者均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起搏器电极导线,穿刺侧单切口手术送入起搏器; 脉冲发生器埋藏于锁骨中外1/3下方约2 cm的皮下预制的囊袋中。分别于植入心脏起搏器前和植入6个月后,采用IE33型超声心动图仪(荷兰Philips公司)检测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LVEF,测定方法为IE33型超声心动图仪配备实时三维超声X4探头,频率为2~4 MHz,同步显示心电图,于心尖声窗取心尖四腔心及两腔心切面应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LVESV、LVEDV、LVEF。
1.3 观察指标
1.3.1 起搏成功率: 2组患者分别植入单腔起搏器和双腔起搏器后,观察是否起搏成功并比较2组患者起搏成功率。
1.3.2 心脏功能指标: 采用超声心电图于心脏起搏器植入前与植入6个月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LVESV、LVEDV、LVEF。
1.3.3 生活质量评价: 分别于植入心脏起搏器前和植入6个月后,采用SF-36量表问卷评估患者生活质量。SF-36问卷是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包括9个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总体健康、健康变化),共36个条目。SF-36问卷结果处理方法: 按条目逐项计分,标准积分=(实际初得分-理论最低初得分)/(理论最高初得分-理论最低初得分)×100%。各维度总分为100分,评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3.4 不良事件: 随访期间,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基线可比性分析
2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起搏器适应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传导阻滞、心房颤动伴长间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起搏成功率
单腔起搏器组34例患者中,起搏成功31例(成功率91.18%), 双腔起搏器组26例患者中,起搏成功24例(成功率92.31%), 2组患者起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心脏功能指标检测结果
与植入前比较,单腔起搏器组植入6个月后LVESV显著升高(P<0.05), LVEF显著降低(P<0.05), LV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双腔起搏器植入6个月后LVESV、LVEDV、LVEF与植入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植入6个月后,与双腔起搏器组比较,单腔起搏器组LVESV显著更高(P<0.05), LVEF显著更低(P<0.05), LV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心脏功能指标检测结果
LVESV: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DV: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LVEF: 左室射血分数。
与植入前比较, *P<0.05; 与双腔起搏器组比较, #P<0.05。
2.4 生活质量评价
与植入前比较, 2组患者植入6个月后的SF-36量表问卷各指标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植入6个月后, 2组患者SF-36量表问卷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SF-36调查表评价生活质量 分
2.5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随访期间,单腔起搏器组有2例患者死亡(死因分别为急性脑卒中和肝癌),有4例患者因心力衰竭住院治疗; 双腔起搏器组有2例患者死亡(死因分别为膀胱癌和急性心肌梗死),有3例患者因心力衰竭住院治疗。2组病死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临床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但关于长期植入不同类型心脏起搏器的安全性及对心功能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2]。单腔起搏器和双腔起搏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心脏起搏器。Akerstrm F等[3]和Khurshid S等[4]研究结果显示,单腔心室起搏器长期植入可导致患者左心室重构,LVEF降低,而双腔起搏器无上述不利影响。分析单腔起搏器导致临床不良后果的原因发现,可能由于单腔起搏器改变了心脏激动收缩顺序,右心室心尖起搏时左心室除极顺序和速度明显滞后,左心室侧壁收缩相比间隔部位可晚100 ms以上,从而导致右心室心尖起搏比例高[5-6]; 心室间及心室内非同步的电-机械活动,可进一步造成二尖瓣反流及室内分流,使心排出量减少[7-8]。于俊民等[9]研究发现,长期植入单腔起搏器会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率上升,同时伴发高血压、心房颤动、不稳定性心绞痛、肺部感染的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概率也升高。
本研究选取60例永久性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根据起搏器类型分为单腔起搏器组、双腔起搏器组,分别于心脏起搏器植入前和植入6个月后采用超声心电图检测患者心功能指标(LVESV、LVEDV、LVEF),并运用SF-36问卷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显示, 2组患者起搏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 单腔起搏器长期植入可引起患者心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LVEF降低, LVESV增高; 而长期植入双腔起搏器对患者心功能影响较小,原因可能与双腔起搏器可使心房、心室得到顺序、协调的收缩,更接近生理性心脏传导及搏动有关。但双腔起搏器植入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大,费用较高,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永久性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安全有效的,对于起搏器类型的选择应全面考虑患者身体整体状况、经济条件以及术者的操作手法等因素。对于术前已存在心力衰竭或心脏扩大且仍为窦性节律的高龄患者,优先考虑置入双腔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