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转型是地勘单位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9-02-14徐小华郅乐娟
■ 徐小华/郅乐娟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四队,益阳 413000)
1 转型升级是新时代地勘单位发展的普遍共识
新时代背景下, 地勘单位发展正面临着严峻形势。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矿业经济持续低迷,国家各级财政地质投资减少,社会性商业投资处于较低水平,国家地质项目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矿业权、土地等方面的政策红利消失,地勘产业的发展环境不再优渥;另一方面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原有的资源、投资拉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正在向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地勘单位面临着“去产能、降成本、调结构、补短板、促改革”等多重压力,传统地质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此外,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及全面深化改革浪潮下,地勘行业已经进入地质勘查工作结构性调整期、地矿经济转型升级期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适应期的“三期叠加”阶段,地勘单位的管理方式和生存模式受到极大冲击。
面对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转型升级成为地勘单位发展的普遍共识,只有尽快转变发展观念,把握发展机遇,改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能力,才能跟得上时代步伐,在国家资源安全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民生建设等方面继续发挥地质主力军作用,实现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 地勘单位转型发展应定位于服务
地勘单位转型发展将走向何方?回顾近些年地勘单位发展历程,很多单位都意识到了转型的重要性,部分单位也在努力调整转型,但由于对地质工作定位不准,对发展趋势把握不清,“越转越迷茫”,转型升级的实际推进效果并不理想;或只顾埋头补短板,没有统筹布局,导致转型走错方向。对此地勘单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地勘单位的转型发展必须建立在对地质工作的充分认识和准确判断基础上。地质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的工作,仔细研究其历史发展、工作性质和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特征,不难发现,地质工作始终是一项服务性工作,是以地质科学为核心技术支撑,为国家、社会、民生提供各项技术服务的各产业的集合。因此,地勘单位转型升级必须瞄准“服务”这一方向进行,这是由地质工作的发展定位决定的。
从历史发展来看,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建设对自然资源的渴求,地质工作被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以矿产资源勘查来服务于国家生产建设,成为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和先行步骤。但地质工作本身仍然是一项认识自然、反映自然的调查研究性质的科学技术工作,所开展的地质找矿、地质调查工作均是为后续生产提供基础服务。因此,地质工作一定程度上是依附于其他产业发展,并非国家建设的支柱性产业。
从产业性质来看,地质工作可以分为公益性和商业性两大类别。虽然二者在资金来源和成果运用上有所区别,即公益性地质工作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进行,成果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向社会无偿提供;而商业性地质工作是以营利为目的, 资金来源相对广泛, 其工作成果具有独占性,不是无偿提供。但归根结底,二者都离不开服务性工作本质,因为地质工作的工作对象始终是地质现象,围绕其开展的各项工作都是为了获得更全面客观的认识以服务于其他衍生产业。公益性地质工作重在基础地质调查、评价与研究,为社会提供基本的地质资料,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服务。商业性地质工作通常依附于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治理、勘测施工等产业,是为国家地方建设、民生、旅游、矿业权人等提供专业的地质技术服务的。
就当前的地质工作走向来看,受全球矿业经济形势影响,传统的地质产业发展空间逐步变窄;但与此同时,地质产业的发展也正面临着一些新变化。我国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并没有停止,而是转向了新兴战略矿种、清洁能源等靶区。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号召彰显了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的高度重视,地灾防治、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等民生地质工作的空间和需求持续上升,地质产业的发展前景仍然可期。地勘单位的服务对象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再到普通民众,服务领域从国家资源战略储备到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民生安全、环境生态等,服务空间更加丰富。这些新变化对地勘单位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3 正确认识地勘单位转型发展中的挑战和机遇
3.1 地勘单位转型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国际国内经济的深度调整,对地勘经济产生了极大影响,地勘行业进入“三期叠加”调整发展阶段,地勘单位面临着外部经济形势变化和内部管理改革的双重压力。
一方面是地勘经济下行引起的连锁反应。国际矿产品价格的低位徘徊和国内地勘投资的“缩水”使得地质产业的蛋糕变小,地勘行业出现同质化低价竞争的不良局面,地勘项目单价低迷,成本上升,资金回笼困难,地勘单位的生存发展环境较为艰难。
另一方面是来自地勘单位自身的管理困境。长期以来,地勘单位的发展体制一直表现为事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模式。随着地勘经济不断呈现新特点,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灵活的弊端逐渐显露,给地勘单位发展带来了很大掣肘和制约。虽然各地地勘单位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深化改革工作, 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百局千队的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改革仍然在探索中前进。总体来看,地勘单位发展势头疲软,发展活力不足,市场化导向的现代地勘单位管理经营之路仍然漫长。
影响地勘单位转型发展的另一个问题是发展能力不足。地勘单位作为工作领域和对象相对封闭的服务主体,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已形成惯性,在计划经济及行业发展环境相对稳定的时期还可以勉强适应,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管理方式不灵活、市场服务意识不强、产业发展单一、队伍能力薄弱、工作创新不足等诸多问题凸显。地勘单位发展路子越走越窄,工作质量维持在较低水平,管理方式老旧,人才难进难留,队伍等靠要大锅饭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基础差、底子薄、负担重的不良局面,严重影响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3.2 新时代为地勘单位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一是国家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仍然存在。当前地质工作正由传统的资源型矿产勘查向集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海洋地质等多元多极支撑的大地质工作格局转变,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地质勘查工作做资源支撑,国家建设需要充分的工程勘察、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做技术支撑,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地质人在生态环境保护、民生地质等方面有所作为,地质工作舞台依然广阔。
二是地勘单位的发展空间持续扩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地质工作的战略部署有了重大转移,从以解决资源问题为主向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并重转变。从地质找矿业来看,随着传统矿产品的热度下降,实行绿色勘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成为工作新方向,清洁能源、战略性矿产、深部探测成为新的工作领域,地质勘查业发展空间仍可期待;从地质服务业来看,随着美丽中国建设、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政策的推进,地质工作的服务形式开始由为国家解决资源储备问题转向为地方城市、农村建设、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地质灾害防治,矿山、水、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为新的工作舞台,民生地质的工作领域和空间空前增加;从地勘单位的工作方式来看,2016年,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构建以国土资源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体系,随之而来的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对地质工作的程度和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地勘单位在技术革新及成果质量提升方面仍然可以大有作为。
4 创新转型,多措并举,推动地勘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
4.1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引领转型发展
转型首先就要转思想。地勘单位要想重获生机,就要敢于跳出舒适区,淡化自己的事业单位身份优势,摒弃观望的态度和等靠要的思想。必须仔细研判发展大势,提升转型发展的紧迫感。必须明确地质产业的服务定位,加快谋篇布局步伐,把产业发展目光聚焦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上。必须坚定信心,任何转型都势必要经过一段阵痛期,应当采取分步骤、分产业转型的稳妥办法,在思想观念、发展方向、实施措施上做好充分准备,把握好恰当时机,做到稳中求进。
4.2 推进调整转型,构建服务型地质产业体系
地勘单位调整转型,主要是调产业结构。基于新常态下地质工作呈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地勘单位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优质供给的要求,在传统地质产业上去产能,在新兴地质产业上培育新供给,不断拉长产业链,拓宽服务领域,构建大地质工作格局。
优化传统地质产业。地质勘查和勘测施工一直是地勘单位的核心产业,同时也是转型难度最大的产业,要充分顺应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推动地质勘查工作逐步转向新矿种和新能源勘查,业务领域可扩大至国际市场,不断提高成果质量和产品附加值;勘测施工要不断延伸工作链,工程地质要从传统基础施工转向深孔钻探等高技术领域。工程勘察要转向城市乡村多领域建设。测量测绘要紧跟大数据时代步伐,积极转向国土调查、海绵城市建设等方向。近几年的实践证明,传统地质产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拓展新兴地质产业。技术服务是新时代地质工作中的主要关键词,与之相关的是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海洋地质等内容丰富的新兴地质产业。地勘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强化服务意识,在“大地质、大生态、大服务”的理念指引下,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矿业集团等的联系,投身城市乡村建设,大力发展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为国家智慧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地勘单位要积极参与地质环境工作,充当防灾减灾地质尖兵;主动跻身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做美丽中国的践行者。
4.3 以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地勘单位各项工作全面升级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地勘单位要想在时代变革中立足,就必须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要打好改革这个“攻坚战”,不断深化地勘单位改革,持续推动事企分开,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全面规范管理基础,创新业绩考核、成果产出、用人分配等激励机制,激发干事创业活力;要注重地质工作模式创新,积极接轨“互联网+”地质时代,主动参与到智慧地矿建设中去,不断强化地质工作方法和应用创新;要开展地质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研究,逐步建立起覆盖地勘产业主要领域的科研平台,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科研人才成长机制,完善技术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形成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约束机制,推进资源调查与科研深度融合,推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推动地勘单位工作全面升级。
4.4 凝聚发展合力,激发地勘单位发展新活力
首先,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最终是要靠人来实现,要强化地勘队伍建设,着力于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引进和培育复合型人才,打造战斗力强、凝聚力强的领导力量和优秀队伍;其次,要强化资质设备能力建设,丰富基础资源,为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三,要强化文化自信,坚持发展和繁荣地勘文化,不断凝心聚力,汇集推动地勘单位创新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激发地勘单位发展的新活力。
5 结语
地勘单位转型发展已经在路上,新时代的地勘人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和行动准备,充分认清地质工作的定位与角色,以创新转型驱动发展步伐,以能力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以地质人精神凝聚发展力量,使地勘单位在新时代浪潮中不断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