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研究
2019-02-14区洁杜月平杜嘉茵
区洁 杜月平 杜嘉茵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disease)属于临床常见综合征,多由女性盆底肌肉受损、盆腔支持结构退化造成盆底功能障碍[1-2]。常见症状是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3],目前妊娠、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一般患者产后无明显症状,未引起重视,没有进行康复训练,时间一长,疾病恶化,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因此,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十分关键。本研究从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选择的98例患者作为研讨对象,进行分析,旨在讨论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选择的98例患者作为研讨对象,根据康复训练时间的不同,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49例,其中对照组顺产27例,剖宫产22例,年龄21~38岁,平均(26.57±3.58)岁,初产妇20例,经产妇29例;观察组顺产26例,剖宫产23例,年龄20~37岁,平均(25.98±3.68)岁,初产妇21例,经产妇2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配合本次研究;存在尿失禁患者。
表1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盆底压力分级[例(% )]
表2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盆底肌力的强度比较 (x-±s)
1.3 排除标准
异常产褥;不同意参加研究者;不遵循医嘱者。
1.4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产后10周开始盆底康复训练,给予观察组患者产后7周开始产后盆底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方法相同:对患者进行产后宣传教育,以手册、讲座等方式给患者讲解分娩相关知识,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会阴护理。根据患者身体情况与盆底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指导患者开展盆底肌功能训练,包括针对盆底肌肉锻炼以及利用盆底康复器锻炼。盆底肌肉锻炼是指产后由医务人员指导患者有意识控制臀部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同时指导患者控制尿道、肛门以及阴道闭合。使患者保持此状态,每3 s一次收缩,3 s一次放松,每日3次,每次15 min。根据时间的增长可以适当增添每日的盆底肌康复训练次数和训练时间,训练7~8周后复诊并对疗效做一个评价。盆底康复器也就是阴道哑铃,盆底康复器一共有五个不同等级,按照重量的不同分别编号为1~5,重量越重编号越大。第一次训练最好选择直径大、重量轻的盆底康复器进行训练,指导患者按照教过的方法进行盆底肌肉收缩,把盆底康复器放进阴道内1 min,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慢慢延长康复器在阴道内的时间。除此之外,还需要训练患者坐、站、慢走和快走,并逐渐提高训练难度,增加盆底康复器重量,保证患者掌握盆底肌锻炼方法,并能够坚持锻炼。
1.5 观察指标
(1)利用压力张力器分析患者盆底压力,并将压力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Ⅰ级为10分以下,患者无收缩情况;Ⅱ级为10~15分,患者出现轻微颤动,收缩时间达到1 s;Ⅲ级为15 ~20分,患者已经完全收缩无抗力,收缩能保持2 s;Ⅳ级为20分以上,患者可以完全收缩并有抗力,收缩时间可以达到5 s以上。(2)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训练后尿失禁阳性率。(3)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训练后Ⅰ类肌纤维肌力和Ⅱ类肌纤维肌力的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t检验和χ2检验,并分别用(x-±s)和(n,% )表示,不适用χ2检验条件者,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盆底压力分级
观察组患者Ⅲ级和Ⅳ级盆底压力均高于对照组,Ⅱ级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级间盆底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2.2 两组患者盆底康复训练前后尿失禁阳性率
对照组患者在盆底康复训练前尿失禁16例,尿失禁阳性率为32.65% ,观察组14例,尿失禁阳性率为28.57% (χ2=0.192,P=0.661);对照组患者在盆底康复训练后尿失禁9例,尿失禁阳性率为18.37% ,观察组2例,尿失禁阳性率为4.08% (χ2=5.018,P=0.025)。两组患者盆底康复训练前尿失禁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对照组尿失禁阳性率比对照组高(P<0.05)。
2.3 两组患者盆底肌力的强度
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盆底肌力的强度,Ⅰ类肌纤维肌力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在训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的强度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见表2。
3 讨论
女性在妊娠与分娩过程中很容易使[4]盆底支持结构减弱,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相关研究[5]表明,其发病原因与年龄、分娩次数和分娩方法等有关。妊娠不仅能造成盆底功能障碍,还会使盆底肌松弛[6];分娩除了会造成盆底功能障碍也会损伤盆底肌,伤害盆底神经[7]。因此女性在分娩后需要对可能发生的损伤进行预防和治疗,否则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不利影响[8]。
通常情况患者在产后都会进行盆底肌训练以便尽快恢复健康[9]。盆底肌训练具备高效、无创、无痛等一系列优势,如今产科医护人员对此训练高度重视[10]。盆底肌训练法主要指患者产后有规律、有意识地进行盆底肌收缩与放松,提高盆底肌力量,帮助患者制定一套科学的盆底肌活动方案,指导患者对盆底肌进行收缩、放松训练,增强盆底肌的恢复效果[11]。盆底康复器可以辅助盆底肌肉收缩练习,能提高盆底肌功能恢复效率[12]。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盆底压力各级间比较差异较大,早期康复训练对盆底肌力的改善有积极作用,每个患者自身体质不同,所以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在接受康复训练前,尿失禁阳性率差异不大;接受训练后,对照组组尿失禁阳性率(18.37% )明显比观察组(4.08% )高。训练前两组患者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观察组患者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表明产后进行康复训练时间越早,对患者盆底肌力越有利。
综上所述,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时间越早,身体恢复越快,对产后尿失禁的预防越理想,可以改善盆底肌肉功能,有利于盆底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