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制措施

2019-02-13黄继明

兽医导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肠段灰白色病鸭

黄继明

(建宁县畜禽检疫站,福建三明 354500)

1 发病情况

2017年3月底,建宁县武调村养鸭户严某购进一批2日龄番鸭苗共2000羽,该养殖户采用地面平养、以锯末为垫料饲养,主述该批鸭苗刚进来时生长良好,精神、食欲、饮水都很正常。在7日龄时雏鸭发现有几羽雏鸭精神沉郁,两翅下垂,后躯向下弯曲,张口喘气呼吸,排灰白色和青绿色稀粪,未用药物治疗。2d后陆续有120多羽出现精神委靡、眼睛半闭、腹泻、喘气现象,喙端发紫,病情严重雏鸭已死亡,死亡57只,养殖户严某就自行用氟苯尼考加泰乐菌素饮水治疗,每天2次,连续3d,无法控制病情,到发病第5天,已死亡230余羽。待发病后第6天即12日龄时就诊。

2 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委顿、怕冷,羽毛蓬松直立,两翅下垂,食欲降低或拒食,两脚乏力不愿走动,蹲伏在地,驱赶时行动迟缓。病初饮欲增加,食欲废绝,随后不饮不食,排出灰色或黄绿色稀粪,并黏附于肛门周围。多数病鸭流鼻涕,甩头,部分有流泪痕迹。呼吸困难,喙端,濮间有不同程度的发绀。病死鸭极度消瘦,死前多出现呼吸困难、角弓反张,衰竭而死。

3 剖检病变

剖检多只病死番鸭可见鼻孔内有粘液,稍挤压粘液便会流出。肝脏、肠道和胰腺病变明显。肝稍肿大质脆,胆囊充盈,偶见灰白色坏死灶。整个肠道呈卡他性炎症或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点状出血,肠内容物呈松散栓子状,表层有脱落的黏膜附着,以十二指肠及直肠最明显。多数病例在小肠的中段和下段靠近回盲部的肠段,外观变得极度膨大,膨大的肠段有的病例仅有1处,有的病例见2~3处,形如香肠状,用手触肠段质地显坚实。剖开小肠膨大部,肠腔中充塞了一条灰白色的栓状物,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肠道被阻塞的现象。泄殖腔扩张、充血、肿胀,有黄褐色稀薄内容物。胰腺色泽苍白,表面散布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坏死点。胸肌和心肌均呈灰白色,少数病例心包积液,肺多呈单侧性淤血,肾充血,表面有灰白色条纹。

4 实验室检测与诊断

4.1 细菌分离培养

从肝脏和胰脏组织抹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同时分别划线接种营养琼脂平板、血液琼脂平板及伊红美蓝琼脂平板,置普通温箱中培养48h,均未见细菌生长。

4.2 采集

刚病死的雏番鸭血清,委托福建农科院动物诊疗实验室进行微量碘凝集试验,结果呈阳性反应。

4.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测可鉴定为番鸭细小病毒病。

5 防制措施

将鸭群中假定健康鸭挑出后紧急免疫鸭小威(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皮下注射0.5ml/羽,饮水中加入复合维生素和葡萄糖等电解质,以提高雏鸭机体体质,增强抗病力;同时彻底清除舍内垫料及粪便和用具等,将病死鸭做无害化处理;全群番鸭用百毒杀按1:600剂量带鸭消毒,每天一次,连用一周。发病鸭隔离饲养,用疫毒清(黄芪多糖注射液)肌肉注射0.2ml/羽,一日1次,连用2~3日,一定程度地抑制病毒的繁殖;并用痢菌康(白头翁散)100g加肠威50g拌料100斤饲喂,连用5d,以恢复巩固肠道,修复肠道黏膜损伤。3d后雏鸭群的采食和精神状况基本正常,病鸭死亡情况明显得到控制,无新发生病鸭。

6 小结及体会

番鸭细小病毒病用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须通过疫苗等生物制剂预防,并采取综合性措施,方能达到最佳防制效果。该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日常的饲养管理,严格的生物安全和加强管理是较为有效的途径,应注意以下几点。

6.1 加强饲养管理

雏鸭应在48h内接种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使雏番鸭获得理想的主动免疫效果,接种后1周内,禁止投喂抗病毒类药物或抗生素。

6.2 通风要良好,温度适宜,密度适中

做好通风换气,养殖环境卫生,降低空气中粉尘的含量和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都是有效控制该病的预防手段。

6.3 加强育雏期的管理与清洁消毒

每隔 2~3日换上干燥垫料,做好鸭舍四周环境、用具等卫生消毒,每隔4~5d消毒1次。

6.4 各种抗菌药物对番鸭细小病毒无效

根据番鸭细小病毒病的发生不分季节,其传播途径多为呼吸道传播以及消化道传播的特点,可在通过增加鸭群营养来提高鸭群体质,养殖人员应对饲料组方合理调整,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速补或维生素C等,确保鸭机体电解质代谢平衡来增强雏鸭的自身抵抗力。

猜你喜欢

肠段灰白色病鸭
行走在雾里
窗:姜彦希
利用近红外-吲哚菁绿成像系统判断急性肠缺血模型缺血肠段的实验研究
浅析鸭传染病的鉴别与治疗
鸭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TLR4介导克罗恩病不同病变部位淋巴归巢水平的差别
《安徽六安地区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并发细菌感染初报》图版
不惧遥远的勇敢鸟
槲皮素肠溶PLGA纳米粒各肠段的吸收特性研究
鸭传染性鼻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