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方面

2019-02-13龙小舟

兽医导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耳病猪只猪群

龙小舟

(广西北流市六靖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北流 537400)

蓝耳病存在着较高的发病率,属于新型的病毒性传染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母猪的繁殖障碍和不同年龄病猪的呼吸困难等,因此也被称作是猪只的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此种疾病呈现出地方流行性,需要养殖户对猪圈的具体情况严格把控,避免因个别猪只染病影响到其他健康猪只的生存[1]。

1 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

1.1 发病情况

此类疾病的发病较急躁,死亡率高,会造成极大的损失。部分地区该类疾病的发病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死亡率能够达到20~80%。不同日龄和品种的猪只都有可能患上此类疾病,母猪以及仔猪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日龄越小则相应的情况更为严重。

1.2 制度问题

因部分小型的猪场和散养农户在饲养猪只的时候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当,尚未具备完善的防疫保健制度,以至于在出现相关疫情的时候无从下手,严重的影响到健康猪只的生存[2]。此外,在进行外购的过程中,缺乏严谨的审查制度,饲养管理的细节也并未落实到位,直接的影响到养猪场的稳定与安全。

1.3 发病期

此病症在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但是以高温炎热的夏季为高发季,也可能发生于潮湿的冬季,具有较长的病程。

1.4 传播速度

此类疾病的传播速度较快,较为重要的传播途径是母仔垂直传播,或者是同一批猪群间的水平传播。除上述情况外,这种疾病也能在空气中传播,还可通过精液及运输工具等传播。在炎热的夏季,若是患病的猪只被蚊虫叮咬,此类疾病也会因此而传播。

2 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

此类疾病人工感染后的潜伏期是4~7d,自然感染后的潜伏期是14d,病程较长,为3~4周,少数甚至达到了6~12周。病猪的体温一般会呈现出明显升高的趋势,可达到41~42℃,猪只表现为精神匮乏、食欲废绝等。如果猪只的体温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对应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是经过了数个小时之后又发生了反弹的情况,高热稽留,直到死亡前体温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一旦患有此病,会出现百分之八十的猪只发生全身性皮肤变化,以呈现红色为主,耳后和耳边缘发绀,腹下以及四肢末梢皮肤出现了血斑,同时呈现出紫红色的状态。有百分之二十的病猪出现败血症,全身的毛孔存在着铁锈色的渗血点,尤其是背部皮肤毛孔出血。百分之七十的病猪能够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其中百分之二十的病猪会口吐白沫,表现为较为严重的腹式呼吸,还有一些猪只会打喷嚏[3]。百分之三十的病猪出现眼睑和结膜水肿的情况,大部分病猪还出现了黑眼圈。一旦患此病,百分之八十的病猪会出现便秘的情况,粪便呈现出球状,存在着百分之二十的病猪出现腹泻及呕吐等异常表现,百分之三十的病猪尿液颜色浑浊且黄。若是母猪,在怀孕的早期和后期极易出现流产的情况,严重时能够达到百分之七八十。部分母猪情况特殊,一旦患有此类疾病,很容易产死胎或者是弱仔,还存在着部分哺乳母猪缺乳的情况,若是断奶,母猪还会表现出屡配不孕的问题。种公猪则表现出较轻的症状,仅仅会出现咳嗽以及昏睡等情况,但是也会影响到精液的质量。若病程较长,患此病症的猪只全身苍白,很有可能出现贫血的问题。

3 猪蓝耳病的诊断

3.1 临床综合诊断

针对于病死猪展开合理的分析,能够发现在病死猪的部分部位如肺门、肠系膜等淋巴结产生了水肿及出血的问题,切面呈现大理石样[4]。这类病死猪存在着黏膜出血和膀胱积尿等情况,被膜很容易被剥离,切面出血。如果是胃底部的黏膜出血,或者是肝脏肿大等,都可视为诊断的具体指标。

3.2 实验室诊断

主要是对病猪的血清等展开合理的采集,同时落实相应的血清学检测工作,在1~3min后,判断相应的结果,若是属于肉眼可见的白色小点,则应该判定为阳性,若是未发生凝集反应和浑浊等情况,需要将其判定为阴性。将病猪的肾脏和脾脏等加以获取,通过恒冷箱冰冻切片机及时的进行切片,丙酮固定在5~10min,之后完成相应的染色,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能够看出实际的变化。

4 猪蓝耳病的防治技术

4.1 合理控制环境质量

猪蓝耳病舍中的主要传播途径就是猪群接触到了空气,然后通过空气进行传播,也可能是通过精液进行传播。舍外的病原一旦侵袭,多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所以必须要及时的切断空气传播的渠道,在猪舍中合理的降低微生物浓度,同时采取物理方式,预防此病症的发生。可以将此目标作为基本的出发点,运用空间电场自动防疫举措加以维护猪舍的整洁[5]。

4.2 较为综合的防治方案

应该秉承着自繁自养的基本原则,稳定种猪群体的质量,不能轻易的引种。若是需要进行此项工作,使用到的手段必须要合理,及时的判断引猪场的实际情况,针对于疫情状况做出合理的判断。可以适当的落实血清学的基本检测工作,避免阳性带毒猪被引进。在进行了合理的引入之后,需要及时的建立起相应的隔离区,然后落实对应的监测工作,采取适当的隔离检疫方案,时间控制在4~5周。构建起相对于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针对于猪舍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同时明确相应的环境质量,落实合理化的消毒工作,保证环境的整洁和卫生,禁止疫病的传入,控制猪舍中的微生物,从最大的限度上减少猪群感染疫病的机会。一般来说,每个季度需要落实监测工作,针对于不同阶段的猪群样本,需要落实相应的抗体监测细节,若是抗体阳性率尚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则证明猪场就是安全的。

4.3 较为科学的治疗方案

在确定治疗方案的时候,应该及时的分析出病猪的实际情况,采取抗病毒和解热、消炎对策。在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运用到的药物是长效土霉素、金霉素等等。猪干扰素每40kg体重需要运用到的量是1ml肌注,每天应该控制在一次,连续使用三天,依照实际的情况加量[6]。猪群中应该合理的运用强力霉素以及黄芪多康拌料,连续喂养猪只7d。特福的用法和相应的用量类似于干扰素,因此在注射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加入水稀释,由此完成相应的注射工作。

5 结语

本文重点分析了猪蓝耳病的诊断和防治技术,通过疾病的特点和相应的临床表现,明确了防治对策确定的合理性。随着养殖业的飞速发展,猪只的健康与安全受到关注,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生活需要,养殖户需要真正的落实疫病的防治工作,尤其是关注到这类影响较大的疾病。希望通过本文的叙述,能够为广大的养殖户提供可靠的参考,准确的认识到猪蓝耳病的防治重要性,落实合理化的防治对策。

猜你喜欢

耳病猪只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猪蓝耳病(PRRS)综合防控对策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