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动物疫病防治的因素和应对措施
2019-02-13牧兰
牧 兰
(锡林郭勒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026000)
近年来,经过农牧业局、动物疫病防疫部门与各基层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纵观各地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开展现状可知,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且对畜牧业的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为此,新常态下,积极完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制约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关键因素
1.1 缺乏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
基层兽医管理体系在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权责失衡问题,具体表现在未建立完善的任务体系,职责权限划分不明确,导致不合理的资源分布情况。但近几年,在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防疫部门的管理和努力下,使不断弱化疫病防控职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动物疫病防治起到了推动作用。
部分基层动物疫病防治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足,且内部人员严重老化,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与新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实际工作效果差强人意。另外,由于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条件艰苦,年轻技术人员纷纷转行另谋职业。
尽管各基层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但仍存在硬件优势发挥受限的问题。在优化升级防控体系的过程中,仍需要加强和补充各级动物疫控基础设施。再者,系统监控技术不够完善,无法保障抽样检测的科学性,这样就无法及时发现新型疫病,相对也较难掌握疫病的分布特点。同时在调查流行病时,仅仅注重疫病的传染范围,忽视发病原因,且风险分析能力相对欠缺。目前,随着内蒙免疫无口蹄疫疫病区建设,兽医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得到提高,不健全的动物疫病防控机制也得到了完善,动物疫病传播的机率有所降低。
1.2 畜禽流行疫病种类日趋多样化
1.2.1 畜禽流行疫病种类多。
据调查可知,畜禽疫病种类日趋多样化,且波及范围广泛。现阶段检测技术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对疫病进行检测,缺失有效的防控措施。除了国家强制性免疫,疫病之外,缺乏对羊痘等疾病的免疫措施。养殖场在采取免疫措施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无法保障免疫效果。
1.2.2 多病原感染恶化
当下,大多数基层畜禽养殖场都出现多病原感染情况。由于病原的交叉感染增加了圆环病毒的抗药性,导致疫情防控难度增大。
1.3 农畜产品市场需求逐步扩张
当下,肉类食品的市场需求逐步扩张,据相关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禽蛋类消费水平已逐步赶超发达国家。根据预算可以得出,在未来阶段,我国的奶类消费水平将会持续增长,该种状况将会影响养殖场的发展速度。随着不断增长的畜产品社会需求量,越发突出了传统生产方式的落后性。
在新常态发展背景下,公众对畜蛋类产品的种类、营养分配比例及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导致畜产品生产需要紧跟市场做出相应改变。随着各类防疫药品与疫苗的无节制使用,为病原逃逸提供了便利,以猪瘟为例,该种症状已经不能表现出明显的病理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症状,增强了疫病的隐蔽性。
2 完善疫病防控水平的具体策略
2.1 加大对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视度
H7N9流感的大规模爆发,预示着动物疫病防控既要维系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兼顾人类健康安全。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动物疫病控制工作,增大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2.2 全面掌控各类畜禽疫病的变化规律
从生化学角度来说,动物疫情的变化属于自然规律,一旦爆发疫情,要及时判断疫情的特征,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控处理措施,从根源阻断疫情。此外,在控制疫情时,要保持高度警惕,深化疫病风险意识,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疫病发展情况,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2.3 建立完善的疾病防控体系
针对畜禽疫病防控工作来说,应当立足于科学理念,优化防控处理技术。注重疫情检测的科学性,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调整检测手段。在防疫初期应防止出现假阳性情况。在防疫后期需防止出现假阴性情况,避免漏检。另外,由于存在不同的抽样方法,故而在实际检测期间需要以目的为主要导向,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适宜的抽样方案。再者,科学处理疫情防控现场,在疫点处理期间进行追溯和追踪,避免再次出现该种情况。
2.4 抑制疫情扩散,采取联动防控模式
现阶段,疫病防控不仅仅要侧重于综合处理已经爆发的畜禽疫情,还要深度剖析疫情的诱导因素,掌握其发展规律,采取联动防控模式,全方位监管生产,加工。此外,还需加强监督动物卫生,动物疫控,并促进林业部门,交通部门和卫生部门的合作。
3 结语
在新常态背景下,影响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的关键因素包括缺乏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畜禽疫病种类多样化、畜蛋类产品市场需求逐步扩张等。对此,我们应全面掌控疫病变化规律,并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以此确保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