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散养生猪程序化免疫模式及防控效果研究
2019-02-13李治国李从茂
李治国 李从茂 张 梦
(云南省会泽县矿山镇畜牧兽医站,云南会泽 654212)
1 前言
在农村散养生猪的过程中,虽然规模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但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散养状态。在这种养殖方式中,由于散养的养殖条件较差,生猪的健康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容易受到各类疾病的影响,增加了生猪疾病的防控难度。因此,采用散养生猪的方式,必须采取程序化免疫模式,有效的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有效的提高生猪健康水平。
2 农村散养生猪程序化免疫模式概述
为了对生猪养殖过程中的重大疾病进行有效的防治,政府部门将猪瘟、口蹄疫以及高致病性蓝耳病作为重点防治疾病。然而,随着散养生猪的不断增加,生猪疾病正在向着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疾病防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相应的免疫要求,出现免疫效果差的现象,并且存在防疫技术的应用不规范的现象。所以,在农村散养生猪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程序化免疫模式,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有效的提高生猪免疫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保证生猪免疫率与保护率。本文将对农村散养生猪采用FMD、CSF和HP-PRRS采用程序化免疫模式进行分析,应用ELISA方法定期对各阶段散养猪群免疫效果进行检测,探索适用于农村散养猪群的程序化免疫模式。
3 试验方法与结果
3.1 建立散养生猪程序化免疫模式
在农村散养生猪的过程中,对于疾病的免疫通常采取春秋两防集中免疫模式,为了有效的提高免疫效果,需要采取程序化免疫模式,防疫员需要实时掌握散养生猪的存栏情况,根据生猪的健康水平科学的采取免疫措施,对猪的FMD、CSF和HP-PRRS开展适时免疫。
3.2 试验方法
按照程序化免疫方案对农村散养生猪进行程序化免疫。开展农村散养生猪的FMD、CSF和HP-PRRS免疫工作。
3.3 检测免疫抗体水平
采用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CSF、FMD和HP-PRRS免疫抗体监测,根据说明书操作及判定结果并记录。CSF免疫抗体检测结果,阳性对照孔平均值OD630≥0.6,阴性对照孔平均值OD630<0.3。FMD阳性对照孔平均值OD630≥0.8,阴性对照孔平均值OD630<0.3。HP-PRRS阳性对照孔平均值OD630≥0.7,阴性对照孔平均值OD630<0.3。
3.4 血清监测结果
对农村散养猪随机进行血清学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采用程序化免疫模式的生猪FMD、CSF和HPPRRS三种重大疫病的水平优于采取春秋两防集中免疫模式的生猪。
4 农村散养生猪程序化免疫模式防控效果研究
4.1 程序化免疫模式对免疫入户率的影响
通过对农村生猪养殖户调查结果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农村散养生猪程序化免疫模式入户率高于春秋两防集中免疫模式,其入户率超过9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春秋两防集中免疫的开展与春耕及秋收存在时间上的冲突,而防疫员本身都是农民,其主要工作是务农,防疫员只是他们的兼职工作,因此,防疫员通常会将春耕及秋收作为工作重点,对春秋两防集中免疫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农村散养生猪免疫的服务对象是农民,在开展春秋两防集中免疫时,他们也正在忙于春耕及秋收,白点基本无人在家,防疫入户的难度较大。而在农村散养生猪程序化免疫模式下,没有对防疫员的工作时间进行硬性规定,可以在农闲时间开展相关工作,养殖户的配合程度也更高。
4.2 程序化免疫模式对免疫密度的影响
通过对农村生猪养殖户调查结果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农村散养生猪程序化免疫模式的免疫密度高于春秋两防集中免疫模式,其免疫密度高达99%。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农村地区的交通不便,并且养殖户的分布相对分散。而防疫员在开展工作时通常采用不行的方式,因此造成防疫员开展防疫工作的难度较大。如果采用春秋两防集中免疫模式,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以及口蹄疫的免疫工作,造成免疫密度相对较低。而采用程序化免疫模式,则可以将这些疾病的免疫工作分散进行,有利于提高免疫密度。第二,在程序化免疫模式下,防疫员的工作过程更加简单,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操作,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有效的提高免疫密度。
4.3 程序化免疫模式对抗体水平的影响
通过对农村生猪养殖户调查结果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采用程序化免疫模式的生猪抗体水平高于春秋两防集中免疫模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应用程序化免疫模式,生猪的抗体水平不会受到时间的影响,不会发生免疫空白或漏免等现象,确保所有生猪的抗体水平都处于较高的状态。
5 结语
在农村散养生猪的过程中,采用程序化免疫模式,相比于传统的免疫模式,能够在免疫入户率、免疫密度以及抗体水平方面获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农村散养生猪的过程中,应积极推广程序化免疫模式,有效的提高生猪将康水平,提高养殖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