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以共济失调为共症的两种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
2019-02-13吴丹丹
周 勇,吴丹丹
(河南省上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驻马店 463800)
山羊病毒性关节炎-脑炎是山羊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成年山羊慢性多发性关节炎、羔羊脑脊髓炎为特征。绵羊痒病又称慢性传染性脑炎,俗称“瘙痒病”或“驴跑病”,是由痒病朊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传染病,主要侵害成年绵羊的中枢神经系统,以神经细胞空泡变性为特征。临床上主要表现剧痒、进行性共济失调,最后瘫痪死亡。文章从病原和流行、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和防治等方面对以上两类羊传染病进行了阐释。
1 山羊病毒性关节炎-脑炎
1.1 病原和流行
本病病原为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是单股RNA病毒,其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与梅迪-维斯纳病病毒相似。各种年龄的山羊均可感染,但以成年山羊多发。病毒可经乳汁感染羔羊。被污染的牧草、饲料、饮水和用具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在自然条件下,绵羊不感染本病。
1.2 临床症状
根据症状和病变分为以下4型。关节炎:型多发生于>1岁成年山羊,病程较长,为1~3年。炎症部位主要在腕关节,其次为膝关节和跗关节。炎症初期关节周围组织肿胀、发热、有波动感、疼痛,有程度不同的跛行。进而关节显著肿大,行动不便,前膝跪地、膝行,个别病例颈浅淋巴结等淋巴结肿大。脑脊髓炎型:主要发生于2~4月龄羔羊。病初表现精神沉郁、跛行,进而四肢僵硬、共济失调、一肢或数肢麻痹、四肢划动。有些病羊眼球震颤、惊恐、角弓反张、头颈歪斜或做圆圈运动。也有病例可见面神经麻痹、吞咽困难、双目失明。病程为半个月至数年,病羊多以死亡告终。间质性肺炎型:此型较为少见,各种年龄均可发生,但成年山羊多发,病程3~6个月。病羊表现进行性消瘦、咳嗽、呼吸困难。硬结性乳腺炎型:哺乳母羊可发生乳腺炎,乳房硬肿,少乳或无乳。上述4种病型可独立发生,也可混合发生。
1.3 病理变化
关节炎型:关节肿胀,关节腔充满黄色或浅红色液体,其中混有纤维素絮状物。滑膜呈慢性炎症变化,增厚、有点状出血,常与关节软骨黏连。脑脊髓炎型:主要呈现非化脓性脑炎变化。间质性肺炎型:眼观仅见肺稍肿大,质地较硬,表面散在灰白色小点,切面有大叶性或小叶性实变区。镜检呈典型的间质性肺炎变化。在细支气管和血管周围有单核细胞形成的“管套”,肺泡上皮增生、化生,肺泡隔增厚,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硬结性乳腺炎型:镜检可见间质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单核细胞浸润,并伴有间质灶状坏死。
1.4 诊断要点
根据症状和病变特征可怀疑为本病,确诊应依靠病原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如琼脂扩散试验。本病的症状和病变明显,但不能仅依此做出诊断。许多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都可出现类似症状,必须排除。
1.5 防治方案
本病目前尚无疫苗预防,亦无有效治疗方法,故应定期检疫羊群,及时淘汰血清学反应阳性的羊只。
2 绵羊痒病
2.1 病原和流行
痒病朊病毒又称蛋白侵袭因子,不同于已知的病毒和类病毒,是一种异常稳定的、不含核酸的特殊糖蛋白,为特殊传染因子,靶细胞为神经细胞。动物感染该病毒后,不发热,不产生炎症,无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朊病毒对多种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本病主要发生于2~4岁的绵羊,山羊自然感染极少。可垂直和水平传播,呈散发流行。羊群一旦感染本病,则很难根除。除绵羊和山羊外,痒病朊病毒还可人工感染多种实验动物。
2.2 临床症状
潜伏期1~3年或更长,病羊主要表现神经症状并逐渐加剧。病初精神沉郁、敏感、运动失调,驱赶时呈“驴跑”姿势,反复跌倒。后期共济失调加重,后躯麻痹,卧地不起,机体消瘦、衰弱,出现昏迷,所有病羊均以死亡告终。在发病期间,病羊还有瘙痒症状,常啃咬或摩擦痒部,致使皮肤被毛脱落、红肿、溃烂。头颈部和腹肋部肌肉发生震颤。
2.3 病理变化
尸体除消瘦、皮肤有损伤外,无其他明显肉眼可见病变。镜检,病变主要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干和脊髓,常呈两侧对称,无炎性反应。典型病变为神经元皱缩和空泡变性、灰质海绵状变性(神经基质空泡化所致)、星形胶质细胞肥大与增生。
2.4 诊断要点
主要根据典型症状和脑脊髓组织学变化进行诊断。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目前最重要的诊断方法。必要时也可进行动物感染试验、异常朊病毒蛋白的免疫学检测和痒病相关纤维的检查等。本病在中国尚未见发生,在诊断上应十分谨慎。为了预防本病,一定要加强绵羊的进出口检疫。螨病虽有皮肤痒感症状,但无神经症状和脑海绵状变性病变等。
2.5 预防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也无特异性预防用的免疫制剂。羊群一旦发生本病,极难清除。因此,如有发病,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将病羊和同群羊全部扑杀、焚烧、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