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蛇类养殖发展存在问题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9-02-13黄潇航

饲料博览 2019年3期
关键词:闽南地区蛇类养殖户

黄潇航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州 350002)

近年来,在猪禽等传统畜牧养殖业面临环保压力的大形势下,蛇等经济养殖品种便成了中小型农户创业的重点关注对象。福建省蛇类中小型养殖户数量在不断上升,但依旧满足不了蛇类肉用,药用等各方面市场需求,尽管福建省蛇类肉品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三明、南平等闽北地区,但蛇类作为相关生物制品与药品的开发在国内各个地市均供不应求,其余多销往广东、湖南等蛇类肉品消费大省,在药用,保健品等方向的开发更是紧俏的资源。

1 闽南地区的蛇产业发展现状

闽南地区多以繁育驯养舟山眼镜蛇、越南眼镜蛇、王锦蛇、滑鼠蛇4大品种的蛇类为主,少数养殖户也饲养眼镜王蛇、尖吻蝮、黑眉锦蛇等蛇种。目前漳州地区的蛇类肉品消费,主要集中在蛇餐馆供应,私人定制外销、电商贸易等,但整体尚未形成像广州等地那样较大的蛇类贸易市场。在药品、保健品等的销售方面,则主要以舟山眼镜蛇、孟加拉眼镜蛇两种毒蛇的毒液粉剂售卖为主,蛇胆、蛇干、蛇蜕等也占有一定的利润比例。保健品的销售则以蛇毒酒、蛇鞭酒、全蛇酒的个体销售较为常见。漳州地区多数蛇类中小型养殖多为农业工作者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较少,技术来源多为传统捕蛇人或者较早从事蛇类养殖的养殖户进行传授,种群养殖规模一般在千条,少数养殖量达到万条。蛇房多为乡村砖瓦房或猪圈建筑改建而成。食物喂食方面多选用鸡雏、蛙等进行饲喂,有条件的养殖户也会借助机械进行混合食料加工和灌喂。养殖方面,目前一些大中型场已采用温控设施进行养殖,在养殖管理,疫病防控方面目前技术尚不成熟。多数养殖户由于自身专业知识有限,对于蛇病的治疗过于依赖抗生素。尽管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流已经有所便利,养殖户对蛇类养殖中的温度、湿度控制、通风等方面的把控意识逐日加强,但在疫病诊疗等方面能够结合实际灵活运用的较少。

2 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基于漳州地区蛇类养殖及销售情况,闽南地区以漳州为代表的蛇类发展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2.1 散户养殖存在盲目性

虽然蛇类养殖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但是从事养殖时也应考虑到自身具体情况。中青年年龄阶段的养殖散户从事养殖多未能考虑经济、技术、销售等诸多商业因素,盲目扩大规模投入养殖生产,造成生产畸形。常见引种受骗、爆发蛇病损失严重、蛇类出栏无从销售、价格遭受外地收购商打压等诸多问题。此外,多数青年人经济基础不够承受养殖贸易的风险,而老年从业者则是具备创业时间和累积资本,但是身体因素和心理承受力较差。青年、老年初从业者用于蛇类养殖的投资,多为家庭资助或者养老积蓄,盲目地投资创业,失败风险概率的增高可能导致家庭、生计问题。

2.2 饲养蛇种较为保守

闽南地区饲养的蛇类主要以舟山眼镜蛇、孟加拉眼镜蛇、水律蛇、王锦蛇为主。漳州地区小型蛇类养殖户中存在饲养蛇类品种单一的问题。尖吻蝮,眼镜王蛇等品种由于毒性较强,虽然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但是风险过大,因此饲养人群数量较少。中小型散户养殖创业多选择养殖风险(包括蛇类造成的风险、抗病性、销售渠道等)低,收益稳健的蛇种进行养殖。在漳州地区的蛇类养殖中,小型场往往存在饲养蛇种单一的问题,无法灵活应对蛇类不同种类蛇类销售市场行情变化带来的冲击,如相同数量规模下,单一饲养水律蛇的养殖户面临水律蛇价格下跌时承受的经济损失可能远远大于综合饲养多种蛇类存在贸易差价以及市场行情波动带来的利润风险。

2.3 销售上存在局限性

地区蛇类销售主要以个体售卖和批发收购为主,农家乐、餐饮捆绑式销售也较为常见。尽管我国在蛇类产品开发上已经取得相关进展,但漳州地区养蛇户多以售卖蛇毒、蛇肉等原材料为主,少数售卖蛇酒,蛇煲等产品,较大型的蛇场也经营蛇类种蛋、种蛇、蛇苗等销售业务。蛇肉,蛇毒等原材料销售在价格上容易受到广东、湖南等主要蛇类消费市场的影响,遭遇跨省收购商的价格打压。目前漳州地区能独自承担蛇类原材料加工能力、二次开发销售的蛇类养殖企业数量较少。个体养殖户销售商品为活蛇批发销售、屠宰胴体等分部位销售、蛇酒等初级加工品,销售方式以外地批发商收购、酒店营销等实体售卖为主,借助电商等互联网平台进行网上销售的人较少,具有一定局限性。

2.4 养殖缺乏专业指导

蛇类养殖的初从业者学习方式是向有一定养殖经验的养殖户请教,驻场实习之类的方式获得相关实践技能。该类学习方式对防蛇类咬伤、蛇伤治疗等普遍适用方面的学习具有可行性,但对于诸如疫病诊治、用药等需要根据自己养殖场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的技术方面,多数散户刚入门时易出现生搬硬套的问题。因此,缺乏养殖方面的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是闽南地区蛇类养殖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2.5 疫病防控技术有待提升

爬行动物机体在药物代谢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畜禽,加上缺少能够从事蛇类疫病诊疗的专业人士,存在蛇类疫病防控缺少科学指导的现状,多数养殖户对于土霉素,链霉素等廉价抗生素的使用具有依赖性,且“一药管用,长期使用”的做法,容易导致耐药性菌群的增殖,不利于蛇类养殖中整体的疫病防控。犬猫随意进出蛇房养殖区、环境脏乱差、氨气浓度过高等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基层养殖中不在少数。以蛇类肺炎诊治为例,蛇类肺炎具有多种诱病因素,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如肺线虫等、养殖环境中的氨气浓度过高、温度湿度把控不当等均可导致肺炎或者类似肺炎症状的出现,多数蛇场存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遇到蛇群发病时不能对症下药进行诊治,则导致因疫情带来的病害损失增加。对于有引进野生种源进行驯养或者种群改良的养殖户在寄生虫、细菌等病原的防控方面,有专业疫病防控技术支撑显得尤为重要。

2.6 市场开发利用率有待提升

漳州地区的蛇类销售以通过药材收购商、蛇贩等中介进行收购销售和小型酒店销售为主。我国蛇类市场需求量较大,但闽南地区的市场开发方面存在较大缺陷。福建省蛇类消费上,蛇肉的消费>80%,而用于保健品、药品等能产生经济效益较大的生产板块投入仅占20%,出现产业发展失衡的状态[1]。部分养殖户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将养殖的重点集中在滑鼠蛇、王锦蛇等无毒蛇类的养殖。在经济效益方面,规模化养殖无毒蛇便也意味着,销售上没有了“生物黄金”之称的蛇毒销售,且蛇肉价格也没有毒蛇来得高,加上养殖规模受限,相较于毒蛇养殖基本收入较低。在市场开发方面,无毒蛇养殖户可销售蛇肉、蛇胆等生物制药的原材料相关,但加工企业较少。传统生物制药领域的开发是当前蛇类养殖的重点开发对象,但逐渐趋于饱和。除此外,在香水、花露水、观赏蛇类繁育等其他领域开发进程较为缓慢。因此,从整体经济结构而言,蛇类资源市场的开发利用率有待提升。

3 产业发展对策

3.1 理性投资,规范化投产

理性投资、规模化投产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对策之一,闽南地区蛇类养殖整体还是体现规模化蛇场较少,散户数量多的情况。从事蛇业养殖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注重保留抵御风险的资金,不盲目跟风养殖,紧密留心市场的动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投资金额的判断。同时养殖时要注意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办理野生动物驯养与繁殖许可证,确保种质资源等相关注意事项。在蛇房的选址上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养殖成本的评估投入,养殖规模的把控对成功发展蛇业养殖,增值创收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和保险作用。

3.2 传统养殖适当转型

若想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应该发展综合性的蛇种养殖模式,预防不同蛇类市场行情波动带来收益风险。闽南地区传统的饲养蛇种为水律蛇、王锦蛇、舟山眼镜蛇、孟加拉眼镜蛇等数种繁殖驯养技术较为普遍流传的南方蛇种。在摆脱单一蛇种养殖,进行多种蛇类养殖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引进北方棕黑锦蛇等中大型肉用蛇类进行驯养繁殖。同时,玉米蛇、黄金蟒、白化水律蛇、白化锦蛇等观赏蛇类的繁育也可以在规模化的肉用蛇场中进行,且宠物蛇的售价远高于传统的肉用蛇类,进行小规模繁育可作为额外的经济收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额外收入。

3.3 专业培训,做好疫病防控

蛇类养殖户在养殖用药上也存在“一药治多病”的滥用现象,土霉素等廉价抗生素更是成了基层蛇类养殖中所谓的医治传染性疾病的万能药,当地基层兽医的医治范围也多集中在猪禽研究方向,对于特种经济动物的研究较少,较难给出合理诊疗建议。可以由具有相关兽医、养殖、动物学专业知识的研究人员或者具有较为丰富养殖经验的养殖公司或高校进行组织培训,“理论+实践”的形式学习养殖场公共卫生相关专业知识,帮助养殖户及驻场兽医更好地建立“以防为主”“对症下药”“合理用药”等疫病防控理念,制定合理的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减少疫病带来的生产损失也是创收的重要保障。

3.4 组织相关专家,投入研发经费

与广西地区特种经济养殖的项目划拨情况比较,福建省农业畜牧方面的研究经费主要投放点放在猪牛羊等传统畜禽的疫病等研究领域,对于特种经济动物的投放金额占比较少。陈金印等提出,在蛇类研究方面,加大药用蛇类的药理学研究力度,阐明其具体药用机制,寻找其药效物质基础,并考虑用现代生物技术或化学的方法进行人工合成,积极寻找替代品[2]。在蛇类规模化养殖方面,政府部门应该明确职能,适当划拨专项经费用于蛇类等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疫病防控技术方面的相关研究。引进专业相关专家进行产业技术指导,鼓励高校及相关科研机构开展特种经济动物研究相关的研究,科技研究的介入和推广对促进当地蛇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3.5 聚散合众,多位点开发

闽南地区毗邻台湾海峡,后接近两广地区,北接江西,江苏等地,交通便利具有贸易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针对闽南地区养蛇散户数量占比较大,个体规模较小,规范化较少的问题。除了规范市场交易,企业方面尤其是当地具有较大发展优势的蛇类养殖企业可借助合作社或者技术支持的形式带动小型养蛇散户的产业发展,当地收购集中销售,减少外地收购商中介的成本,结合小型散户基层养殖资源形成具有“量多、种多、产品多”三大特点的对外综合供货源。在销售产品开发上,可以与国内外较大型蛇产品加工或进出口贸易企业。与香水、医药、保健品公司等多种领域企业合作,在传统蛇酒、蛇药等实体销售、初加工的基础上,发展实体店、互联网销售等多样销售渠道,鼓励对本地蛇产品进行多点开发,通过鼓励引资、投产建设帮助蛇业养殖进行发展,在保证养殖蛇类资源原材料销路问题的同时,解决蛇类产品经营的相关企业的原材料问题。

4 展 望

我国蛇业市场前景可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蛇类等特种经济养殖动物的饲养在不断兴起。常弘等调研了广东省的三个较大规模的蛇场,认为已基本上解决了蛇类养殖的难题,掌握了蛇类冬眠和管理等关键技术,蛇类存栏量>10万条[3]。虽然福建省具有发展蛇业得天独厚的种源优势,但是福建尤其是闽南地区的蛇业发展整体相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江西省、江苏省等地,养蛇业的发展存在加工企业匮乏,生产规范化力度不足,科研力量投入不足等诸多发展问题。闽南地区具有较好的气候,市场等适合蛇业发展优良条件,只要养殖户与多方齐心协力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进步发展,提高养殖,销售方面的专业素质,相信当地蛇业将迸发出更为强大的发展劲头,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猜你喜欢

闽南地区蛇类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灭绝恐龙的灾星竟是蛇类繁盛的福星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近50年闽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气候变化及特征
爵士乐在闽南地区的发展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劳动教育路径探索——以“闽南地区中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活动为例
蛇类食性及其对农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概述
经济蛇类养殖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