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宁县友林蚕桑家庭农场的定额管理
2019-02-13罗建华
罗建华
(冕宁县蚕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冕宁 615600)
凉山州冕宁县沙坝镇村民陈友刚,2015年依托蚕桑发展项目实施,以每年200kg大米市值为承包费流转土地180余亩(12hm2),按“6215”的栽培模式全部建成了标准化桑园,同年成立了“冕宁县沙坝镇友林蚕桑家庭农场”。2019年12月,被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其定额管理经验在提升蚕桑产业效益方面有独到之处。
1 基本情况
桑园建设过程中配套建设了养蚕基础设施,新建标准小蚕共育室120m2、简易大蚕棚2750m2、省力化蚕台10500m2,贮桑室200m2,无害化蚕沙处理池5口,工具房100m2,农场还购买了旋耕机2台、伐条机2台,抽水机4台,加上切桑机、纸板方格蔟和其他一些养蚕工具和基础设施,农场总投资达到了160多万元,2018年全年养蚕320张,单产56.8kg,产茧18.2t,售茧收入达94.8万元,2019年因干旱影响造成桑叶减产,春季养蚕60张,夏季养蚕70张,产茧7.2t,收入29万元左右,带动周边村民20余人就业。
农场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发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定额化管理是蚕桑家庭农场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通过定职责、定基数、定目标、定奖惩,确保了各环节劳动用工的合理配置,激发和调动了养蚕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把打工干的事当做自家的事做,农场减少了浪费,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养蚕打工人员也多挣了钱,形成了农场和打工者双赢的局面。
2 主要做法和经验
2.1 桑园管理
农场将所有桑园分成四片,每片在50亩(3.33hm2)左右,每片确定一个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修枝、整型、除草(一季一次)、施肥(一季一次)、桑树病虫害防治,每亩每季用工费50元,桑叶采摘用工费:春季0.4元/kg,夏秋季0.3元/kg。
2.2 蚕房管理
养蚕环节确定一名技术负责人,主要负责养蚕临聘人员的组织和管理,每张蚕种以单产45kg为基准核算用工费400元,单产超过45kg,每增产1kg鲜茧奖励5元(其中2元作为技术负责人考核奖、3元作为饲养工人考核奖励),单产考核上不封顶,养蚕工人主要负责给桑、除沙、消毒、上蔟、捉浮蚕;采茧费按0.8元/kg计算。
2.3 用工管理
农场聘请有技术总负责人1名,主要负责农场的管理、考核和培训,制订生产计划,负责监督和检查,对农场主负责。工资待遇接养蚕季节4000元/月,非养蚕季节3000元/月。非养蚕季节临时用工,按6元/h核算,普通临时用工按5元/h核算。
2.4 桑园桑园套种
为提高的产出效益,农场还利用桑园宽行中套种不影响桑树生长和产叶的马铃薯、大葱、魔芋等矮杆农作物,实行多元化发展模式,降低农场整体投入和生产成本,增加农场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农场的稳定发展。
2.5 在成本核算方面
以每张蚕为单位核算,蚕种、蚕药款80元(由农场主承担共育及费用),养蚕人工费400元,采叶260元,桑园管理和土地承包费560元,其他各项费用200元,合计成本1500元左右。2018年农场每张蚕售茧收入2800多元,单张纯收入达到1300多元。全年养蚕320张,加上小蚕共育、桑枝、蚕沙等总收入94.8万元,利润达到41万多元,成本占56%,利润达到44%。
下一步,家庭农场将搞好市场调查,积极和农商企业对接,选好需要套种的经济作物,提高套种指数,增加农场经济收入。加强农场管理,在用工措施上进一步细化。加大工人的技术培训,提高工人的养蚕技术,提高产茧量和蚕茧质量增加工人收入,减少技术工人流失。加大对桑枝食用菌的开发,使桑枝食用菌产品多样化,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积极发展林下养殖,饲养一批鹅,利用鹅吃食桑园杂草,减少饲养成本和除草成本,实现生态循环种养殖。积极探索桑叶、蚕沙等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农场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