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产力异常分娩产妇的效果观察
2019-02-13张俊英
张俊英
(西藏军区总医院妇产科,西藏 西宁 810000)
产力是产妇分娩的动力,产力异常主要是指子宫收缩力异常,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1],在产妇分娩的各阶段均可出现产力异常,其主要原因与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胎儿、产道等有关,产力异常临床处理难度比较大,为此需针对引发产力异常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4例产力异常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于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84例产力异常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2例,研究组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29.57±1.42)岁,对照组产妇年龄24~37岁,平均(29.64±1.37)岁,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产妇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统计学研究分析。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为产妇营造洁净舒适的病房环境,告知产妇家属增加陪伴时间,缓解产妇紧张恐惧情绪。临产前为产妇讲解分娩的注意事项、子宫收缩变化及其他健康知识。密切监测胎心音等临床指标,详细掌握产程进展和宫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产妇疼痛。
研究组产妇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的针对性护理措施。
第一产程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增加陪伴产妇时间,使产妇保持充沛的体力,加强心理疏导,缓解其存在的焦虑、烦躁、疲劳等负面情绪,为产妇补充营养物质、水分、钾、钙等物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保证产妇日常休息时间,增加饮水量,每日摄入的液体总量需超过2.5L。协助产妇于产前完成直肠及膀胱的排空,如产妇存在排尿困难,需利用诱导排尿的方法帮助产妇完成排尿。每隔15 min监测胎心音及宫缩情况,结合宫缩强度和时间调节催产素的输注速度,避免宫缩作用过强引发的胎儿窘迫
第二产程护理干预:为提高产力,需对产妇静脉输注缩宫素,指导产妇正确屏气用力,积极尝试阴道分娩。密切检测胎儿各项生理指标,如胎儿窘迫,需事先做好剖宫产及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工作。
第三产程护理干预:护理的重点为预防感染及产后出血,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产妇的各项生理指标及阴道出血量,妥善做好产妇保暖,告知产妇保持放松的状态,注意休息,使其子宫收缩恢复正常,如发现胎儿异常需及时告知医师处理。
1.3 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产妇剖宫产率及护理满意度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剖宫产率、护理满意度使用%表示,检验方法为x2检验,数据分析比较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2.0,P<0.05表明统计学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2 结 果
护理满意度及剖宫产率等临床指标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剖宫产率及护理满意度指标[n(%)]
3 讨 论
产力主要包括肛肌收缩力、腹壁肌收缩力、膈肌收缩力、子宫收缩力等,是产妇分娩过程中排除胎儿及附属物的主要作用力。产力异常包括宫缩乏力和宫缩过强两方面的因素,产力异常也可认为是子宫收缩异常,严重影响产妇正常的分娩过程,极易引发产后大出血等危险并发症,为此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及剖宫产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结合引发产力异常的高危因素,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均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在常规技术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加入了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使产妇掌握分娩的相关知识,缓解心理压力[2]。第一产程护理的重点为心理疏导及分娩前期准备,通过维持电解质平衡及输注催产素可显著改善产妇的生理及心理状态。第二产程是分娩过程中的护理,维持护理人员需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用力方法,如产妇存在宫缩乏力,需行人工破膜。第三产程是护理的最终阶段,重点预防各类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通过不同阶段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由此可知,产力异常分娩产妇采取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