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逐瘀化痰汤治疗脑卒中后眩晕64例的临床研究

2019-02-13王世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血粘度红细胞血液

王世涛

(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脑病科,辽宁 沈阳 110000)

眩晕是以空间定向紊乱所致运动错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患者常感觉自身或外界事物存在旋转和晃动,无法站立[1]。脑卒中后患者常出现眩晕,常因脑卒中后血管形态改变,高血压或高血脂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行走不稳、恶心呕吐、耳鸣以及血压异常改变等变化,易诱发头痛、意识不清以及眼球偏向,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以及生命健康[2]。逐瘀化痰汤具有逐瘀化痰、熄风通络的的功效[3],临床常用于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痰瘀阻证,本文采用逐瘀化痰汤对64例脑卒中后眩晕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2018年1月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脑卒中后眩晕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男15例,女 17例;年龄 38~80岁,平均 61.28岁;病程 3~33 d,平均(16.39±4.77) d。对照组男 16例,女 16例;年龄40~80岁,平均 62.01岁;病程 3~36 d,平均(17.10±5.09)d。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基线资料相仿(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 诊断符合《内科学》[4]中脑卒中后眩晕的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以及MRI诊断确诊为脑梗死,患者脑卒中后出现眩晕症状,轻度眩晕患者在眩晕发作后,闭目后眩晕症状消失,而重度眩晕患者出现眩晕后,会存在晕船感觉,同时伴有恶心或呕吐症状。患者年龄>18岁,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监督,实验方案经患者本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入选患者隐私权。

1.3 排除标准 对治疗中应用的药物过敏者;由于脑外伤、肿瘤、脑寄生虫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等除中风外因素导致的眩晕;患者存在严重心肝肾、血液疾病等脏器疾病;治疗期间要求更换治疗药物或转院治疗者[5]。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降颅内压、营养脑神经药物、抗血小板等西医对症治疗,盐酸地芬尼多片(规格:每片25 mg,生产批号:20171008,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5 mg口服,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逐瘀化痰汤治疗,组成:丹参30 g,陈皮20 g,水蛭 3 g,虻虫 2 g,茯苓 10 g,石决明 20 g,牛膝 15 g,桃仁 10 g,白术 15 g,天麻 15 g,当归 15 g,地龙 10 g,法半夏 15 g,胆南星 10 g,钩藤 20 g,石菖蒲 10 g,远志 10 g,上述药物水煎煮取汁 200 mL,日1剂口服。每14日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6]。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为眩晕症状显著减轻或完全消除;有效为眩晕症状明显缓解,眩晕次数降低,眩晕持续时间缩短,生活能够自理;无效为眩晕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需要卧床休息。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6 观察指标 取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左肘静脉血5 mL,静置后2500 r·min-1离心15 min,分离上清液并置于-20℃冰柜中待用,采用焦作路非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具体包括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液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临床疗效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法检验,统计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 (P<0.05),如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各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液粘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 2组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液粘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液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较低(P<0.05),如表2。

表2 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表2 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高切全血粘度(mpa·s)试验组 32 治疗前 6.40±0.69红细胞聚集指数5.30±0.55治疗后 5.47±0.55*# 46.39±5.02*# 1.32±0.14*# 4.19±0.42*#对照组 32 治疗前 6.33±0.68 52.55±5.65 1.81±0.21 5.29±0.56治疗后 5.90±0.62* 50.11±5.13* 1.54±0.17* 4.60±0.48*低切全血粘度(mpa·s)52.39±5.53血液粘度(mpa·s)1.80±0.20

3 讨论

脑卒中后患者常常存在眩晕症状,由于本身属弱势群体,机体多存在机能以及免疫功能减退[7]。患者出现眩晕症状,反复发作,治愈率较低。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后眩晕由于内伤所致,肝阳夹痰,上扰清窍,肝木克伐脾,痰浊内生,风阳夹痰上扰,清空失静而见头晕目眩等症状[8]。在治疗脑卒中后眩晕时需以化痰健脾、疏肝调气为主要治法,采用逐瘀化痰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眩晕能够和解少阳,破血逐瘀。方中水蛭、虻虫能够破血逐瘀;当归、地龙、牛膝、丹参以及桃仁等善活血通络;胆南星善清热化痰;茯苓、白术具有健脾除湿的功效;半夏能够燥湿化痰;石菖蒲、远志能够祛痰开窍;天麻、石决明、钩藤可以平肝熄风;陈皮能够理气调中化痰。诸药合用共奏逐瘀化痰、熄风通络的功效。药理学研究证实,法半夏、石菖蒲等化痰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凝血酶促凝反应等作用,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生产,从而调节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以及微循环,使脑血流量增加,纠正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脑卒中后引起的眩晕症状[9]。近期研究表明,逐瘀化痰汤能够缓解脑组织损伤,清除自由基,抑制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膜的功能,以改善眩晕症状,本品已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疗效确切。此次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液粘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较低,提示逐瘀化痰汤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眩晕患者症状,调节血液流变学水平,改善微循环。

此次研究选择本院收治脑卒中后眩晕患者64例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研究,证实了逐瘀化痰汤治疗脑卒中后眩晕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粘度红细胞血液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单片机的血粘度测量系统设计
高血压患者血粘度增高怎么办
藏药结合放血疗法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114例疗效观察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活血化瘀结合综合干预指导对高血压病合并糖耐量调节受损患者的影响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