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止优雅,做有教养的人
2019-02-12胡善恩
胡善恩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类的爱更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一个人怎样做才是有教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看他是如何教我们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代表作品有《罪犯的纸牌游戏》《伊戈尔远征记》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作者为青少年写的《善与美书简》,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本书包含了利哈乔夫写给青少年的47封信,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信集,也是高尚导师的倾心话语。作者擅长循循善诱,跟青少年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
美点赏读
利哈乔夫的《论教养》是《善与美书简》中的第十三封信,阅读这篇文章,要注意以下美点:
1.领会内涵,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人们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为了让读者更好地把握什么是有教养,作者不厌其烦,在文中列举了大量的无教养的例子和有教养的表现,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这一方面能够使论述充实,同时又让读者在阅读这些事例时,能够对照自己,自我反省审查,从而在循循善诱中提升自己的素养,达到劝诫和教育的目的。
2.把握层次,学习层层推进论述。好的理论,还需要有好的结构支撑才会打动人心。作者为了论述“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这一观点,开篇就提出问题“良好的教养”的养成得之于自身,然后分析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并列举大量的事实来印证,最后阐述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强调了优雅风度的获得方法。全文论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路明晰,层层推进,论证显得条理清晰,有效地配合了观点的阐述,说服力强。
3.把握思路,梳理文中论证方法。阅读议论文,除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之外,还要把握文章的论证方法。文中作者重点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其中,本文的5—10段、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对比论证,如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两层也是前一层为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突出真正的教养,让读者在对比中了解什么是教养。
知识把握
赋予(fù) 涵养(hán) 恪守(kè)
扭捏(nie) 矫揉造作(jiǎo)
汲取(jí) 允诺(nuò) 尴尬(gān)
箴言(zhēn) 彬彬有礼(bīn)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2.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3.本文在举例时主要列举了人们在家庭里或公共场合的具体表现,这样举例是不是不够典型?
类文阅读
读完《论教养》,我们聆听了高尚导师的倾心话语,让我们提升素养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作者的诚恳和睿智。接下来,继续我们的阅读之旅,再来读一下《善与美书简》中的第三篇文章——
择善而从最重要
利哈乔夫
人生最重大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以为,是让善在我们的周围日益增长。而所谓善——首先指的是所有人的幸福。构成幸福的因素很多,生活不断地向人们提出任务,每次都必须妥善解决。可以通过细小的事情施惠于人,可以思考重大的善行义举,但大事小事不可分割。我曾经说过,许多事情是从小处做起,是从孩提时代开始,是在亲人们中间萌生的。
儿童爱自己的父母,爱兄弟姊妹,爱自己的家庭房舍。爱的范围不断扩大,依恋之情逐渐扩展到学校、村庄、城市,直至自己的祖国,这已经完全是一种博大深厚的情感了,虽然这情感不能就此止步,还应当继续发扬光大,把人真正地作为人来热爱。要做爱国主义者,不做民族主义者。你爱自己的家庭,没有必要仇恨别人的家庭;你是爱国主义者,没有必要仇视别的民族。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存在深刻的区别。前者,强调的是对自己祖国的爱,而后者,强调的是对所有其他民族的恨。
出自善良愿望的远大志向从小事开始——愿自己的亲人幸福,这一愿望逐步扩大,就包括了范围更加广阔的内容。这有點像水面上的涟漪。水面的圆形波纹一圈一圈向外荡漾,波及越远渐趋微弱。而爱与友情逐渐增长,扩展到许多方面,却能不断获得新的力量,变得更加崇高,而站在爱与友情中心的人——则变得更加明智。爱,不应该是无意识的;爱,需要理智。这意味着,爱必须结合一种能力,那就是善于发现缺陷,善于向缺陷进行斗争,对待你所喜爱的人是这样,对待周围其他的人也应该如此。爱,必须同智慧结合,必须善于明辨什么是必要的应酬,什么是无聊和虚伪。爱,不能是盲目的。盲目的亢奋(这种情感甚至不能叫作爱)可能导致可怕的后果。凡事总爱激动兴奋的母亲,一味夸奖娇惯她的孩子,可能养育出一个精神残缺的畸形儿。对于日尔曼的盲目亢奋,导致了纳粹主义(“日尔曼高于一切!”是德国沙文主义歌曲的一句歌词);对于意大利的盲目亢奋——导致了法西斯主义的诞生。
智慧,是融合了善良的聪明。缺乏善良因素的精明是圆滑。圆滑难以持久地支撑局面,或早或迟会转过身来惩罚圆滑者本人。要知道圆滑随时需要掩饰,而智慧却是坦诚可靠的。智慧,从不欺骗别人,首先是不欺骗智慧者本人,智慧给智慧者带来的是良好的名声和长久的幸运,可靠的幸福,还有良心的平静。这种良心的平静在一个人的晚年比什么东西都更加珍贵。
“细微处见高远”“青春与毕生”“择善而从最重要”,是我谈过的三个命题。能否用一个词对三个命题加以概括呢?能。这个词就是:诚实!对重大原则保持诚实的态度,事无巨细都有所遵循。对纯洁无瑕的青春要诚实,对祖国要诚实,对家乡要诚实,对自己的家庭、朋友、城市和人民要诚实。诚实,归根结底,是对真理——没有矫饰的真理,符合正义的真理——保持诚实。
读后一思
须知只有德高望重的长者才有资格提出忠告,否则便没有人愿意听从。作为俄罗斯最有良心的人,利哈乔夫告诫我们,生命之中,择善而从最重要。无论是细小的施惠于人,还是重大的善行义举,无论是对待自己的家人,还是对待世界,择善而从,归根结底,都需要有诚实做支撑。想一想,教养和善良,作为人性的两张名片,二者有没有共通之处?
考题链接
1.下列对《论教养》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中心论点:真正的教养的本质是尊重,要做一个有教养、有优雅风度的人。
B.文章思路清晰、严密:首先开门见山,引入论题;接着以大量生活现象阐述:“什么是真正的教养”;然后探究优雅风度的本质是尊重;最后总结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C.第11段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来阐述优雅风度的深刻含义,针对性很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D.4-7段运用对比的论证方法。先列举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对比鲜明,突出强调了“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的观点。
2.根据本文的观点,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教养、有优雅风度的中学生?”(80字内)
参考答案
知识把握
1.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对众多事例进行了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2.首先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以此为乐。对别人,不管身处何地,无论接触的人年龄大小,职位如何,一律谦让和礼让,稳重随和。不妨碍他人的生活,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归根结底,要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必须学会尊重。
3.“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作者对生活现象的观察非常细致,为了使论述更清楚,文中不泛泛而谈,而是列举了众多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具体小事或现象,针对性很强,亲切而生动,从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文章的结论,所以说本文的举例也是很典型的。
读后一思
示例:有共通之处,因为这两种“名片”,都需要“诚实”,都需要“尊重他人”,做到这些,才会善良,而善良,才会有教养。
考题链接
1.C
2.文章认为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风度就会自动来到我们身边,所以我们中学生要做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一切,要敬重社会,敬重自然,珍惜我們居住的环境。在校园里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要乱弃垃圾;在教室里要保持安静,不要妨碍别人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