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礼仪培养的影响
2019-02-12王建玉
摘 要:“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1]。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良好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为礼仪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社会性领域的不断发展是奠定其健全人格的基础,幼儿的社会学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2]。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幼儿;行为礼仪;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8-018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8.158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为了不受时代变迁及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展现礼仪大国的风采,首要任务就是培养新时代的幼儿将礼仪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将我国礼仪之邦的风度展现出来,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中学会以礼待人,学会尊重他人,成为有礼之人[3]。
一、良好行为礼仪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3-6岁幼儿正处于行为礼仪养成的关键期,《论语》中“不学礼、无以立”则告诉人们不学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一个无理、粗鲁的人到哪里都会令人生厌,礼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尤其重要。幼儿的行为礼仪足以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作为长者要克己复礼,约束自己的行为礼仪规范为幼儿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二、影响幼儿行为礼仪养成的三个因素
在幼儿行为礼仪的养成中,主要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有三个方面,即家庭、社会、学校。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所以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礼仪,家庭环境、父母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幼儿的发展。
三、家庭教养方式的四种基本类型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使用的能对幼儿产生影响的各种方式方法以及策略,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家长所采取的教养方式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决定着幼儿是否能成为一个能奉献于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所谓家庭教养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种,即民主型、专制型、忽视型、溺爱型。
(一)民主型
在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父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意见,允许孩子表达、表现自己,给孩子充分的交往机会。
(二)专制型
在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父母不允许孩子违背大人的意志,不容忍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给予孩子的温暖、同情较少。
(三)忽视型
在忽视型教养方式下,父母对孩子不关心、不热情,忽视孩子的需求和孩子缺乏交流和沟通。不了解孩子的状态,也不愿为孩子操心,采取任其发展的消极态度,致使孩子对父母采取回避或反抗的态度,亲子关系不加。
(四)溺爱型
在溺爱型教养方式下,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宠爱娇惯、过度保护。对孩子的不当行为也不加管束,甚至纵然袒护。对孩子的要求一味地满足,无原则地迁就[4]。
四、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行为礼仪培养的影响
(一)民主型教养方式
民主型教养方式是最为理想也是相对来说最权威的一种教养方式,可以使幼儿各方面均衡发展,敢想敢说敢做,自信心和主动性较强,幼儿得到尊重的同时也不缺乏家长的保护。能较好地理解并遵守社会行为准则,顺利地适应于社会生活。
(二)专制型教养方式
專制型教养方式以家长的主观意愿为支撑,对幼儿的干预过多,限制幼儿的思想,抹杀了幼儿的天性,阻碍了幼儿的发展。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幼儿胆小、自卑、退缩、缺乏自信,缺乏主动性、自信心,一定限度上忽略了行为礼仪的养成。
(三)忽视型教养方式
3-6岁幼儿对事物的正确与否的分辨能力较弱,他们正处于敏感期也是良好行为礼仪养成的关键期。他们需要正确的引导,往往这个时期的幼儿更崇尚榜样的力量,无论正确与否。如我班幼儿文烨,在就餐礼仪上以同班的哥哥为榜样:午餐时间,看到哥哥用手抓食,便放下餐勺用手抓取食物。当教师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手上有细菌残留用手吃饭不卫生,且不礼貌时,他却回复老师“哥哥也是这样做的”,他并不认为自己用手抓饭吃是错误的行为。文烨与哥哥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照看,老人关注的是解决他们的温饱,忽视了行为礼仪的培养。这是明显的忽视型教养方式。忽视型教养方式忽略了幼儿的内在需求,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从而对社会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
(四)溺爱型教养方式
当代社会性决定了家庭的结构方式,基本以“4+2+1”为主,即四位老人、爸爸妈妈以及幼儿。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此类家庭的教养方式大多以溺爱型为主。溺爱型教养方式对幼儿娇惯纵容,使其缺乏独立自理的生活能力。这种教养方式会摧毁幼儿,让其变得随心所欲、蛮横无理、不知礼数,一旦离开家庭,就很难适应社会生活。这种溺爱,是家长的一种畸形心理,也是刺向孩子未来的一把利剑。
参考文献:
[1]袁勃.习近平谈家风[N].人民日报,2018-02-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吴常青.浅谈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心得[J].科技中国,2017(12).
[4]周梅林.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王建玉(1993.2— ),女,汉族,甘肃靖远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农村幼儿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