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刍探

2019-02-12曹晨

成才之路 2019年2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曹晨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充分利用课堂、校园活动及网络等路径将文化自信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促使大学生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2-0006-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文化建设上也先后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文化强国”战略等内容。文化是民族之魂,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实现以德育人和以文化人的结合。面对当前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象,高校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充分利用课堂、校园活动及网络等路径将文化自信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及其价值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从本质上看,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的作用及其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的深度认同和执着信念,是个人对所属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不仅在经济、政治上相互影响,在文化领域也有着冲突和碰撞。因此,文化自信是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的关键。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其有助于形成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而文化自信正是其集中表达。因此,文化自信不仅能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和观念越来越多,其中不乏落后的文化,这使得大学生有时难以在众多信息中分辨出糟粕,做出正确选择,从而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1)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缺少认同感。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使得一些大学生缺乏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于传统思想,一些大学生缺乏学习与深入了解,虽然知道《论语》《庄子》《中庸》等著作,但是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对于传统节日,一些大学生对节日本身的意义及习俗没有深刻的理解;对于优秀传统美德,一些大学生认为已经过时,不屑于遵从。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缺乏理解与认知。(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以文化人。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以德育人和以文化人两方面,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视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对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则有些忽视,使以德育人和以文化人相分离。随着网络的发展、多元文化的交织,大学生对信息的良莠不能很好地进行分辨,而文化自信能为大学生提供信仰及信念上的支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将以德育人和以文化人有机结合起来。(3)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缺少关注。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的大学生,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武装自己。然而,当今社会存在一些包含消极因素的非主流文化,影响着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使大学生无法树立文化自信。

三、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1)鼓励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就要使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大学生心中,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首先,要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开设相关课程,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其次,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亲身体会传统文化,如走进敬老院,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并自觉弘扬传统文化。第三,要加大传统文化在网络上的宣传力度,拓展网络传播的平台和媒介,改进网络传播的手段,运用多种方式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2)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要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就要从根本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使大学生能够抵制错误的、腐朽的思想观念,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文化自信。(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导。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指导作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其次,要充分运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充实大学生,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将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发展和文化自信的树立,也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更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劉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04).

[2]马宝娟,梁美琪.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