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2019-02-12林艳
林艳
摘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综合性人才,而这一目的的达成,有赖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的熏陶。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培养学生情感教育的首选。尤其是小学语文,因它处在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这就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具体措施的角度予以解析,希望可以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互动教学
情感教育既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目的。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因而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的情感功能,激发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
多媒体教学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因其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利用声音、图像和视频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教学内容。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自身的教学特点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不同的情感,达到教学的目的。
比如,在讲授语文S版第八册《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时,我就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具体的教学思路如下,首先,我安排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大意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其次,我会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现教材,使学生对于教材有一个更加清晰地认识,并适时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具体实施: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我会询问学生:“在你们的阅读过程中,有没有不了解的部分吗?”小明激动地回答:“我不太了解伸手就能摸到天的珠穆朗玛峰真的有那么高吗?群岛怎么会像珍珠呢?”我说:“你的提问特别好,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我顺势打开多媒体并告诉学生:“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8米,你们看到视频中云环绕山的场景了吗?还有远处的雪山!”有学生惊叹:“高耸入云!”有的學生说:“我国的南沙群岛,就像散落到海洋中的珍珠!”我顺势说:“我国不仅有幅员辽阔的国土,还有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和如珍珠般的纳沙群岛,而我们作为中国的一份子,你们感到?”我有意识地暂停一下,等待学生回答。学生不约而同地说:“自豪!”我将多媒体教学和自身的教学特色结合起来,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使其为中国而骄傲,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生活化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父爱如山
生活化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而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以此同时,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唤醒学生的这种情感,在提升学生情感认知力的同时,提高整体的情感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授语文S版《我和祖父的园子》时,我就采用生活化教学,适时地询问学生问题,使其运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祖父的爱。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我给学生10分钟时间,让他们通读全文寻找祖父疼爱作者的句子并加入自己的体会。其次,我询问学生:“谁想发表自己的看法?”小华积极举手回答:“祖父在我将狗尾草留在地里而将谷穗都铲掉这件事情上,没有严厉的批评我,而是大笑,还让我去屋里拿谷穗做对比,我感受到了祖父的爱!”我说:“你说得很好!你能用自己生活的例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吗?”小华说:“有一次下雨,父亲怕我感冒,将他的外套披在我身上,回家之后,父亲就感冒了,我感受到父亲特别爱我!”我引导学生说:“父亲这么爱你,你打算怎么做呢?”小华说:“我要平时多关心父亲,让父亲少为我操心!”我说:“你是一个好孩子!”我通过这种从课本延伸到生活方式,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生活体会并合理引导他们使其学会感恩,进而促进情感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利用正面人物的性格激发学生的责任情感
教师可以点拨学生去品味文学作品中优秀人物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引发学生的责任情感。与此同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情感的认知力。
比如,在讲授语文S版第八册《种子》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主人公收集到的种子和其他学生收集到的种子对比,激发学生认真做事的情感,帮助其树立优良的品格。具体措施如下,我会询问学生:“你们想象一下主人公为什么会搜集到颜色乌黑发亮,粒粒饱满如黑豆的树种呢?而其他同学则不是呢?用你们的生活体验来进行推理,看谁是下一个柯南!”小明积极地举起手回答:“主人公在挑选树种时,肯定非常认真且富有耐性!”我接着说:“那我们应该学习主人公哪些优秀品质呢?”小丽兴奋地站起来说道:“认真负责,富有耐心的优良品质。”我说:“你回答得很好!”我通过这种循循善诱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主人公的优良品质,进而使他们受到感染,帮助其树立负责的优秀品质。
总结: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因而需要教师耐心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或升级自己情感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对教学保持新鲜感,进而提升情感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査雪静.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才智.2017 (21)
[2]李春艳.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1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