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探讨
2019-02-12张淑芳
张淑芳
(汝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汝州 467599)
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方法
1.1 流行病学
1.1.1 传播途径
各年龄段猪群均有感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概率,以6周~6月龄生猪为最易感群种,多发于生猪育肥晚期,发病率大于20%,病死率可达100%。该病症的传染源分为病猪和带菌猪两种,健康生猪一旦与病猪产生直接接触或接触到其排泄物,将极有可能加大感染几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通过病猪的鼻腔将存在于肺脏、支气管内的致病菌排出,该致病菌以空气为媒介,倘若养殖圈舍通风条件不佳、养殖密度过大,将直接加快致病菌传播速度,使该疾病在猪群中迅速扩散。
1.1.2 发病特点
从流行病学角度进行分析,该疾病带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多发于每年4~5月以及9~11月,季节气候变化、圈舍环境差、养殖密度大与长途转运等都是导致生猪发病的潜在诱因。患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猪体温高达41.5°C,发病时呈现出食欲下降、精神不振、腹泻、呕吐等症状,早期发病脉搏加快,后期出现心衰、循环障碍特征,且耳、眼、鼻部皮肤发绀,晚期出现显著的呼吸困难、体温急剧下降等症状。当病猪呈现出以上临床症状后,将在24-36h内死亡,嘴角、鼻孔部位泛出血样泡沫。
1.2 临床诊断
1.2.1 临床症状
该传染性疾病的潜伏期为1~2d,随病程发展呈现出慢性、亚急性、急性、最急性四种病症类型。其中慢性与亚急性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大口喘气,病猪极易受到应激刺激,严重者还会出现腹式呼吸、食欲下降等症状;急性类型的临床症状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拒绝进食、呼吸困难、咳嗽等,病猪出现犬状坐姿,在发病后的24~36h内死亡;最急性病猪在发病时无明显症状,通常伴有轻微体温升高、呕吐、腹泻症状,在口鼻处分泌出血样泡沫,部分病猪突然死亡。
1.2.2 病理剖检
针对病死猪进行病理剖检可以发现,其肺脏呈现为绛紫色,肺新叶位置出现紫色肺炎区,与病猪的肺叶、胸膜、胸腔壁黏连;部分病猪支气管与泡膜严重堵塞,胸腔内部出现积液,胸膜表面有纤维状物质外渗并与胸腔黏连;少数病猪的肺炎区出现绿豆大小病灶,病灶出现化脓、钙化病状;还有部分病猪的肺门淋巴结与腹股沟淋巴结出现水肿,耳部、口鼻以及后躯干皮肤发绀,肠粘膜变薄。
1.2.3 诊断方式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极易与猪支原体性肺炎、副嗜血杆菌病以及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混淆,因此需注重在临床诊断时进行仔细鉴别。例如在针对病死猪进行病理剖检时注重观察病畜的肺部两侧位置,倘若两侧出现对称性胰变,则可诊断该疾病为猪支原体性肺炎;在诊断猪副嗜血杆菌病时,应注重观察病猪的腹腔、脑膜、关节部分是否产生病变;倘若病猪伴有神经性症状、流产等问题时,则有可能为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在进行临床诊断时还应多加辨别,配合流行病学分析、血清检查等技术手段进行诊断确认。
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策略探讨
2.1 预防措施
由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速度快、传染性强、致死率较高,因此需注重完善早期预防工作,最大限度防范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其一,应落实常态化检疫工作。要求养殖场加强对引种环节的把控,在引入外部仔猪时要明确对方养殖场的经营情况与养殖环境,注重在仔猪产地落实检疫工作,在引入仔猪后要在7d内做好仔猪的隔离观察与体温检查,严禁将其直接与养殖场自产仔猪混养。
其二,应加强猪舍卫生与消毒处理。除进行日常猪舍清洁与消毒外,一旦发生疫情则应每日针对猪舍进行1次以上的系统性消毒,选取毒副作用低的消毒液,避免削弱生猪抵抗力,并做好消毒设备、养殖人员工作服的更换,杜绝将病菌带入未发病猪舍。针对病猪进行治疗时,还应当保证注射用针头的清洁卫生,严禁一针多用造成交叉感染,在完成药物注射后需将针头做消毒处理、统一丢弃。
其三,还应加强日常饲养管理,调控猪舍温湿度、保持足量通风、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可在饲料中适当增加维生素、生猪免疫力增强剂等营养物质,提高生猪抵抗力,并落实猪瘟疫苗、蓝耳病灭活疫苗、猪口蹄疫疫苗等疫苗的接种工作,从而有效提高疫病防治效果。
2.2 治疗措施
在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时,可采用肌肉注射0.2mg/kg氟苯尼考、0.1mg/kg复方新诺明的方式,依据病猪实际情况每日注射1~3次,待3日后观察病猪体温,倘若其体温降至38℃以下,则可证明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倘若在注射药剂后仔猪病情仍然反复,则可采用20ml大观霉素、15ml黄芪多糖、20ml参灵毒克,连续给药3日,在此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生猪,应采用青霉素800万IU、链霉素500万IU、氨基比林10ml、地米药剂溶液5mL混合药剂,向病猪连续给药10~15日,依据生猪病情变化调整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结论
鉴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具有较强传染性与高死亡率的特点,一旦生猪染病将迅速在猪群中传播蔓延,对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务必要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日常加强对生猪养殖的饲养管理与防疫工作,提高生猪免疫力,进一步提高疫病防治效果,推动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