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动物病理课程实训教学改革初探
2019-02-12安芳芳
安芳芳 胡 梅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1450)
在畜牧业中,畜禽疾病的防治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畜产品的质量,由于畜禽疾病疫情的频发和复杂化,社会上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1]。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对畜牧兽医及其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加契合教学目标的培养要求,我们进行了动物病理课程实训课的教学改革。高职学院畜牧兽医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学在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验证巩固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知识,否则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更谈不上应用和创新,因此,需要我们做好实训课的教学。 动物病理是畜牧兽医及其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同时动物病理一直被叫做“桥梁”课,原因是在基础课和临床课之间起连接作用,该课程不仅研究分析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疾病的本质,具有基础性质,该课程还研究病变识别、病理分析、剖检技术等与动物临床联系密切,也具有临床性质[2]。能否上好动物病理课程的实训课,将关系到能否很好的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学生能否独立分析疾病、诊断疾病和防治疾病。结合本人近些年的工作经验,下面就如何提高动物病理课程实训课的教学效果,总结几点。
1 实训教学内容
传统的动物病理课程教学偏重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开设的内容、学时以及开设时间总是附属于理论教学之后,造成了实验教学课时少,实验内容彼此孤立、缺乏连贯性,学生也易于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3]。课程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物病理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畜禽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技术,能够正确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其发生、发展过程[4]。在选择动物病理实训课内容方面,应特别注意其职业技能的培训和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5]。所以我们要选择在临床中常见多发的实训项目,并且能够满足为后续临床课服务要求的内容。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水肿、脱水、细胞与组织损伤、适应与修复、炎症、肿瘤、器官病理、尸体剖检诊断技术、病理大体标本制作技术以及组织切片技术。实训内容循序渐进。首先,通过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能够识别病理变化;然后通过尸体剖检诊断技术练习尸体剖检术式,并在这个实训中学习并掌握器官病理和临床病理;然后,通过病理分析总结出疾病发生的原因,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上实训课的程序是先由老师演示后,学生再操作练习。而现在我们为了提高实训课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各种新型教学方式,或者多种教学方式混合使用。选择使用那种教学方法或者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混合的方式教学的原则的提高教学效果。
2.1 任务型教学法
在实训前布置实训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制定实训操作过程,组内分工,共同合作完成实训内容。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训任务,就会以这个任务为中心,展开讨论,而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讨论后,定下实施步骤后,实施的操作过程就是练习的过程。在实训课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既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大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团队意识;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训课上的知识点以及操作步骤和操作细节;另外也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积极动手操作,不再盲目模仿。
2.2 PBL教学
该方法与传统教学中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不同,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6]。在具体的实训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临床病例设计不同的问题,然后启发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如在“细菌性传染病病理”临床病例中,先让学生全面细致的观察临床症状;然后让学生讨论和分析可能出现的器官病理;再然后,让学生进行动物尸体剖检操作,观察眼观病理变化,并采集病料作病原微生物检查以及制作组织病理切片;最后,让学生对本次实训内容进行整理、讨论、分析和总结,能通过病畜禽死亡前的临床症状、眼观病理变化、观察组织病理切片以及病原微生物检查结果诊断出疾病病名,判断死亡原因,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或者建议。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过程转变为主动过程,可有效的巩固已有知识,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穿插课堂提问
利用数码互动实验室的师生交流平台和学生示教功能,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进行提问,检验学生的学习进度,促进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概括能力的提高。如在器官病理的消化系统病理实训教学中,提出问题:消化系统的胃、肠和肝脏有哪些功能,这些器官出现病变后会影响到哪些生理活动并会出现哪些临床症状,以此来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归纳和总结。
3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实施学习动机教学创新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不在于其群体智商的细微差别,而在于学习模式是否激发了其兴趣,并能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进行该学习活动[7]。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索、掌握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7]。授课教师适当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动物病理课程实训课的兴趣,对我们教学效果的提高很有意义。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在第一次动物病理课程实训课时就强调本课程在动物病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联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地位,然后再引导学生对眼观和显微镜下的病理变化进行细致观察、探索。有目的的进行引导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动物病理课程实训课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激发起他们对动物病理课实训课的学习兴趣。
4 考核办法
传统的实训考核多以实训报告的形式进行。实训报告设计简单,撰写容易,无法真实检验实训技能的掌握情况。实训课考核可以采取实训的过程考核和多元化考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的规范性、实训结果的准确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训总结报告等多方面组成。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和开展学生实训技能大赛,邀请相关教师或者具有丰富的实操经验的人员作为评委,设立评分和考核细则,并综合考核学生实操能力。动物病理课程实训改革后,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临床课程时运用动物病理知识的能力,学生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积极性有所提高。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诊断畜禽疾病时,可以运用动物尸体剖检诊断技术辅助疾病的诊断。
5 结语
通过以上几点的改革,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动物病理课程实训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实操能力,为以后成长为合格的畜牧兽医及相关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动物病理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做到因人施教的同时,选择能够让大多数学生接受教学内容和难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