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毒性腹泻病的综合防控技术
2019-02-12邱国勇
邱国勇
(河北省威县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威县 054700)
全国自2018年8月以来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给国内养殖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在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其他猪病对养猪生产构成的威胁同样不可忽视,特别是以秋冬和早春季节多发的猪病毒性腹泻病,对养猪行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生猪养殖中,合理科学的防控猪病毒性腹泻病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病原
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病原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oRV),这三种病毒间没有交叉免疫功能,可以先后发生不同病毒的感染,造成肠黏膜上皮损伤,给其他病原体的入侵创造条件,引起多种症状病发的情况。在病原体入侵机体后,可能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入侵,造成机体的呼吸面积受到损伤,破坏小肠上皮细胞,引起猪肠腔高渗、持续腹泻的症状。
2 流行特点
(1)本病可以感染不同日龄的猪群,以哺乳仔猪发病最为严重,其发病率与死亡率也会随着猪的日龄增加而下降。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2)本病呈现严重的爆发性、地方性与周期性流行特点。这其中PoRV的传播对理化因素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导致某些病愈猪也往往带有病毒;同时,在不同的病毒株与细菌株之间还存在严重的混合感染,导致疾病扩散并长期传播,致使养殖场中生猪的死亡率逐渐升高。
(3)本病在春季、冬季以及季节更替时发生频次较高。猪场环境卫生条件差、空气流通不良,猪群饲养拥挤、饲料质量差,加之一些应激因素的影响,致使猪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疾病的发生。
3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短,发病快且死亡率高,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呕吐,同时由不同病毒原因所引发的临床症状也各有差异。感染PEDV的病猪出现呕吐、腹泻、脱水等现象,其粪便为水样,呈黄色或灰黄色。感染TGEV的病猪会突然出现呕吐现象,发生急剧水样腹泻,粪便为黄绿色或灰色,有时也呈白色,粪便中含有凝乳块,气味恶臭。病猪还会出现严重腹水,体重明显下降,被毛粗乱,出现口渴症状。感染PoRV的患猪发病初期病猪的精神比较萎靡,食欲不振,而且部分仔猪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现象,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发出恶臭。此外,不同日龄的猪发病后,其临床症状也会有所差异,以患病仔猪症状最为显著,致死率最高,临床表现出喷射状腹泻、呕吐与严重的脱水现象,在2~7 d内即可死亡,即使仔猪病愈也会因机体严重受损而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抵抗力降低。
4 病理变化
对病死猪剖检可见病变主要发生于胃肠道部位,从胃部到直肠出现卡他性炎症病变;小肠肠管严重扩张,肠壁变薄发亮,肠内出现灰色、绿色或黄绿色以及和稀薄或糊状的内容物,且在内容物中夹杂大量泡沫;肠系膜严重充血水肿,淋巴结充血水肿肿大;肠粘膜绒毛严重萎缩;胃内存在大量凝乳块,胃底粘膜存在点状或斑块状出血病变。
5 诊断
确诊猪病毒性腹泻病,除依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外,还应进行实验室检测。在实验室检测的过程中,会借助病毒分离与病毒中和试验,另外还有免疫荧光试验等多种方式,对抗原与抗体做出有效地检测。此外,基于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也可通过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与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进行诊断。
6 综合防控措施
当前,猪病毒性腹泻病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为此采取科学的综合防控措施极为重要。
6.1 加强引种检疫
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禁止从疫区引进种猪,确需引种时,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测系统,对运输车辆进行彻底消毒,对引进的猪进行隔离观察,至少1个月以上,确保其健康后才能将其混入猪群饲养。
6.2 加强饲养管理,强化猪场生物安全
①日常养殖中应保证猪养殖密度合理适中,确保饲料质量与饲料配比科学,使猪群营养全面,保持饮水清洁,及时清理圈舍内的粪便并堆积发酵;②猪舍内部的温湿度加以控制,确保通风的良好性,冬春季节要做好保育舍保暖工作。同时,猪场应严格消毒制度,使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交替对猪舍、车辆、用具等进行定期消毒;③做好母猪围产期保健以及产前产后护理工作,仔猪要做好保温、补料工作,并且适时断奶,以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减少腹泻现象出现。④饮水或饲料中添加适当量的保健添加剂或维生素等,从而提高猪只机体抗病力。
6.3 做好猪场免疫接种工作
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针对TGE,可在母猪生产前大约6周和产前2周使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冻干苗分别接种1次,肌肉注射1 ml/次,仔猪出生后可以通过哺乳进行免疫;针对PED,可以接种二联灭活疫苗和二联弱毒疫苗;针对猪轮状病毒腹泻,可在母猪生产前15d和生产后7d使用猪轮状病毒弱毒疫苗分别接种1次,其仔猪可以通过母乳得到免疫。免疫接种能够有效防控猪病毒性腹泻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