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例儿童Gitelman综合征的基因诊断

2019-02-12施会敏黄玉萍董娜薛娟张爱青甘卫华

山东医药 2019年36期
关键词:错义低钾血症代谢性

施会敏,黄玉萍,董娜,薛娟,张爱青,甘卫华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210003)

Gitelman综合征(GS)又称家族性低钾低镁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以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代谢性碱中毒、低尿钙、继发性高肾素-醛固酮血症以及正常或偏低的血压为主要特征[1]。目前已明确GS发病主要是由于编码噻嗪类利尿剂敏感的钠氯共同转运体(NCCT)的SLC12A3基因突变导致[2]。GS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期发病,且儿童GS的临床表现具有较大异质性,部分患儿起病隐匿,临床中易被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本研究探讨了GS的基因诊断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儿1:男性,2岁,2017年8月因“呕吐4天”入院。患儿4天前有一过性发热,热退后出现呕吐,2~3次/天,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不多;患儿长期便秘,大便3~5天/次,需予开塞露通便。患儿妹妹于生后3月龄时因“呕吐4天”于外院救治无效死亡。患儿既往无长期服用利尿剂史,出生史无特殊,生长发育正常。入院体格检查显示:体温36.6 ℃,脉搏110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80/52 mmHg,体质量14.8 kg,身高88 cm;神志清晰,反应可,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钾2.07 mmol/L,血镁0.52 mmol/L,血氯93.30 mmol/L,血pH值7.44,血HCO3-24.20 mmol/L,卧位醛固酮146.13 ng/mL,尿钙/尿肌酐比值(尿Ca/Cr)0.01,提示存在低钾、低镁血症和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患儿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ST段V1~V3下移≥0.05 mV。泌尿系统B超及肾上腺MRI扫描均未见异常。患儿入院后先予静脉补钾、肌注硫酸镁治疗,好转后予氯化钾水剂、门冬氨酸钾镁片口服治疗,出院时其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血钾、血镁恢复至正常水平。

患儿2:男性,4岁,2018年10月因“发现低钾血症9月余”入院。患儿2017年12月因“热性惊厥”于外院就诊时发现血钾显著降低,予口服补钾治疗后血钾仍低于正常值,波动于2.27~3.02 mmol/L。患儿无多饮、多尿,无乏力、手足搐搦、肌肉痉挛及关节痛,精神食纳可,大小便正常。患儿既往无长期服用利尿剂史,出生史无特殊,生长发育正常,家族中无类似患者。入院体格检查显示:体温36.0 ℃,脉搏100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88/56 mmHg,体质量16.3 kg,身高102 cm;神志清晰,反应可,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钾3.06 mmol/L,血镁0.68 mmol/L,血氯94.50 mmol/L,血pH值7.42,血HCO3-25.60 mmol/L,卧位醛固酮140.83 ng/mL,血清肾素0.43,尿Ca/Cr 0.13,提示存在低钾、低镁血症和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心电图未见异常。泌尿系统B超及肾上腺MRI扫描均未见异常。患儿入院后予氯化钾水剂口服治疗,出院时血钾、血镁已恢复至正常水平。

1.2 基因检测方法 经患儿家长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抽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各2 mL,送北京迈基诺医学检验所进行基因全外显子测序。

2 结果

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1的SLC12A3基因发生2个杂合突变,分别为15号外显子c.1 925 G>A错义突变、24号外显子c.2 843 G>A无义突变;患儿1母亲的SLC12A3基因发生1个杂合突变,为15号外显子c.1 925 G>A错义突变;患儿1父亲的SLC12A3基因发生1个杂合突变,为24号外显子c.2 843 G>A无义突变。患儿2的SLC12A3基因发生2个杂合突变,分别为5号外显子c.625 G>T错义突变、24号外显子c.2 875_2 876 del移码突变;患儿2母亲的SLC12A3基因发生1个杂合突变,为5号外显子c.625 G>T错义突变;患儿2父亲的SLC12A3基因发生1个杂合突变,为24号外显子c.2 875_2 876 del移码突变。根据基因检测结果,2例患儿均明确诊断为GS。

3 讨论

目前,国内GS典型病例的报道中以成人居多,儿童GS病例数量相对较少,且儿童病例临床表现异质性较大,部分患儿起病隐匿,因其他原因如矮小、生长发育迟缓、外科手术等接受检查时发现低钾血症,且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提示我们临床中GS患儿易漏诊、误诊以致延误治疗。

GS由美国医生Gitelman于1966年首次报道,其典型特征为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及低尿钙,可合并继发性高肾素-醛固酮活性,血压正常或偏低[3]。既往GS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但随着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GS病例被诊断并报道,GS成为最常见的遗传性失盐性肾小管疾病之一[4]。欧洲人中GS发病率约为1/40 000,但其杂合体携带率约为1%,亚洲人群发病率高于欧美人群,日本人发病率高达10.3/10 000,杂合体携带者约为6.4%[5]。研究[2]发现,编码分布于肾脏远曲小管的对噻嗪类利尿剂敏感的NCCT的SLC12A3基因突变是其主要致病原因。SLC12A3基因的功能缺失导致NCCT的结构和/或功能异常,进而引起肾脏远曲小管对钠氯重吸收障碍,导致低血容量、继发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低血钾及代谢性碱中毒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6]。目前已知的SLC12A3基因突变位点有400多个,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剪切突变、读码框位移突变等,以错义突变为主,且杂合突变较纯合突变更为常见[7]。研究[8]报道,T60M可能是中国患病人群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本研究中2例患儿均检测到SLC12A3基因的杂合突变,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GS均由SLC12A3基因突变导致,近来发现编码肾小管基底膜氯离子通道的CLCNKB基因突变亦可致GS[9]。但本研究2例患儿均未检测到有该基因的突变,推测CLCNKB基因突变致GS的病例更为少见。

GS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期发病,患儿可有乏力、呕吐、纳差、肠蠕动减慢、痉挛等表现,但其临床表现异质性大,起病隐匿[1]。本研究2例患儿均为学龄前期儿童,初次起病时分别以“呕吐”及“热性惊厥”为主要临床表现,行相关检查时发现显著低钾、低镁血症、代谢性碱中毒及低尿钙,行基因检测明确SLC12A3基因突变而确诊。研究[10]显示,GS的发病年龄最小为出生后即出现临床症状,且发病年龄越小症状可能出现越严重的表型。低钾血症不仅影响消化、呼吸、心血管、内分泌和神经等多器官系统,还可致肾小管空泡变性,进一步加重肾小管损伤。患儿若未获得及时诊治,可引起生长发育迟缓、骨骼畸形和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11]。

GS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基因检测为确诊的金标准。临床诊断时GS需与经典型Bartter综合征(BS)相鉴别,二者可有共同表现如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血症和血压正常或偏低。二者鉴别要点主要为:GS较经典型BS发病年龄晚、病情轻,且GS多伴有低镁血症、低尿钙症,而经典型BS血镁和尿钙多正常。然而上述表现均无特异性,鉴别困难时氯离子清除试验和致病基因检测可助确诊[12]。本研究中2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与经典型BS均有一定程度的重叠,最终通过基因检测确诊。

GS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目的是纠正电解质紊乱、缓解临床症状[13]。主要治疗措施是补充氯化钾,由于低镁血症未纠正时低钾血症往往难以纠正,故补钾同时需补充镁离子,以利于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纠正。关于镁离子的补充,国外推荐氯化镁,国内多使用门冬氨酸钾镁片[14]。若补镁治疗后低钾血症症状仍无法纠正,可予安体舒通、氨苯蝶啶等治疗;对于合并生长发育迟缓者,可予吲哚美辛促进生长发育。此外,诊治过程中还需评估患者有无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中2例患儿经补充氯化钾和/或门冬氨酸钾镁片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电解质恢复正常,但后期仍需随访观察。通常认为,GS患者长期预后良好。

综上所述,GS患儿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异质性大,主要为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基因检测为确诊的金标准,SLC12A3基因突变是其主要致病原因;GS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补充氯化钾、镁离子,纠正电解质紊乱。因其潜在危险性,GS是少见但可能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疾病之一,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助降低漏诊、误诊率,从而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及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错义低钾血症代谢性
减肥和改善代谢性疾病或有新途径
不明原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UGT1A1基因突变的关系*
抗代谢性疾病药物研究专栏简介
GJA8基因错义突变致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遗传分析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与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MKRN3基因与儿童中枢性性早熟
心电图(ECG)应用于院前诊断低钾血症的应用价值评价
血钾不高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老年腹膜透析低钾血症危险因素
莱菔硫烷对代谢性疾病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