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19-02-12杨晓丽

饲料博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玉米种子玉米螟田间管理

杨晓丽

(临颍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漯河 462600)

玉米作为中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农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提升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是创新农业管理模式、实现基层农业部门帮助百姓完成脱贫目标的关键所在。

1 播前准备要充足

不同地区的地质情况和自然条件大不相同,只有明确当地是否适宜玉米种植,才能够在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配合下,保证玉米种植品质以及产量。所以,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第一条便是充分开展播前准备工作,在具体实施中注意以下两方面要点。

结合当地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种植的优良品种,由于当前玉米种子市场中的品种类型繁多,一旦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很容易误选不适合土壤环境或者气候条件的玉米品种,影响玉米产量。

播前采用科学的种子处理措施。将已经病变的不良种子剔除,清除玉米种子里的杂质及混合进去的草籽,为了达到预防和减少玉米苗期发生病害的程度与情况,可以使用辛硫磷乳油(浓度50%)与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浓度50%)一起兑水2 kg均匀拌种,需要注意药剂的使用用量控制在玉米种子0.2%的重量即可,拌种后堆闷约5 h(需避光)后方可开始播种。

2 田间管理要科学

新时期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运用过程中,传统陈旧的思想和田间管理方法难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因此,田间管理过程要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思想和管理方法,用科学管理模式为玉米健康、茁壮成长提供技术保障。一般来说,玉米田间管理主要包括播种、苗间处理、水肥管理三部分。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推广使用先进的种肥一体化播种技术或者贴茬免耕机播种方式,有助于种子播种深度、播种距离科学性和一致性的保证,是合理施用玉米配方肥的有效途径。

在玉米种子和苗不同的成长阶段,及时开展适合的苗间管理工作。当种子出苗以后,结合对出苗情况的观察及时拔出弱苗、病苗,此举可以促进玉米幼苗茁壮成长,也可以为优质有苗提供可靠充足的营养物质。根据当地气温预测当面临温度较低变化时,可以通过松土、增温、除草等措施保证玉米苗生长环境良好、适宜。

不同成长阶段的玉米所需和吸收养分、水分存在差异性,纵观整个生长期氮素是矿质元素中吸收最多的一种,硫、镁、钙、磷、钾元素为主要的营养吸收来源,所以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中水肥管理要灵活与科学开展。比如,使用基肥时采用化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原则,关注其中的钾肥和磷肥,通过穴施或者条施方式,在保证肥效同时,减少烧苗情况出现。当遇到天气干旱情况时,浇水要及时适量,与施肥措施相互配合,才能够达到促进吸收肥料和缓解旱情的目的,这对于玉米产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3 病虫害防治要全面

目前,玉米种植过程中有病毒病、大斑病、玉米螟等常见病虫害,在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时,要革新思想观念,全面抓起,重点预防,综合治理。

在玉米的各个生长环节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病虫害,必须要高度重视,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可以采用提前喷药措施在玉米地尚未有灰飞虱和蚜虫进来前,达到有效预防效果。治理过程中通常使用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或者氧化乐果,在适量稀释后均匀喷施在病毒病感染的玉米地植株上。

对于大斑病的预防和治理,考虑到此病害发生后对叶片危害巨大,程度严重的情况下对包叶和叶稍也会带来很大危害,所以要掌握发病特点,才能够科学预防以及在初期阶段及时发现。此病害开始阶段会有少量灰色小点出现在玉米叶片上,这些小点随着玉米发育逐渐扩散至叶脉上,造成叶片和玉米的连接处发生黄褐色变化,该病害在温度和空气湿度较高条件下发病率较高,因此在防治中可以采用种植具有加强抗病性的玉米品种、整理土壤、关注多雾多雨天气等措施达到预防目的。当发现该病害出现后,则要尽快摘除病叶,及时将其带出玉米种植园区通过无公害处理技术进行集中销毁,避免园区玉米互相传染病害,配合适量药剂喷洒提高治理水平。

对于玉米螟病的预防和治理,考虑到其发生时间多为幼苗阶段,对心叶危害较大,能够蛀穿玉米心叶导致玉米雄穗受到损害,容易引起玉米空粒。所以要在幼苗阶段加大预防力度,科学管理玉米园区环境,让害虫无法越冬生存,利用赤眼蜂这一玉米螟虫在自然中的天敌进行防治,也可以使用植物源性杀虫药剂,将病害及时控制住。

猜你喜欢

玉米种子玉米螟田间管理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无花果田间管理
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及对策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玉米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办法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