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芍药甘草汤加味联合头皮针治疗面肌痉挛临床体会

2019-02-12秦中枢冯后桥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面肌口角性味

秦中枢,冯后桥

(重庆市石柱县中医院,重庆 石柱 409100)

芍药甘草汤原方出自《伤寒论》,主治营阴不足、肝脾不和证。面肌痉挛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间断性不自主阵挛性抽动或无痛性强直[1]。轻者仅出现上、下眼睑或口角不自主间断性抽动,重者患侧出现眼睑、口角及面颊肌肉不自主频繁抽动,眼裂变小,更有甚者面部肌肉萎缩,以致颜面部不对称,并常伴心烦、失眠等症状,重则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本病属于中医“面风”范畴,认为多因肝风内动或血虚生风,扰动面部络脉而致。笔者采用芍药甘草汤加味制丸联合头皮针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较好,现结合病案介绍如下。

1 典型病例

马某,女,50岁,因“右侧眼睑、口角及面部肌肉间断性不自主抽动半年”于2017年5月18日就诊。症见右侧眼睑、口角及面部肌肉间断性不自主抽动,每次持续约15秒,头昏,夜眠差,急躁易怒,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细。间断在外服用西药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西医诊断为面肌痉挛。中医诊断为面风,辨证属肝风内动、血虚生风。治以益阴和血,柔肝止痉。以芍药甘草汤加味联合头皮针治疗。药用白芍270g,炙甘草90g,天麻45g,法半夏30g,木瓜30g。按上面剂量混合研粉制成药丸450丸(1g/丸),每次口服5丸,每日3次,连续服用1个月。头皮针治疗[2]:根据焦氏头针定位分区,取面肌痉挛对侧运动区下2/5的头面部运动区,以及于患侧颞区寻找痉挛跳动的抑制点,常规消毒,选用无锡佳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无菌针灸针(0.25mm×25mm),针尖与头皮成15°~20°夹角快速刺入,以局部有酸、麻、胀痛感为宜,捻转频率为每分钟约200次,持续3min,隔10min行针1次,留针30min,隔日1次,共治疗15次。1个月后复诊,症状基本消失。

2 体 会

芍药甘草汤治疗病症广泛,通过相应的加减化裁,目前已被拓展应用到消化、神经、呼吸、内分泌、泌尿、肌肉、皮肤等多系统多科疾病,并且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本病案为中年女性患者,病程已有半年之久,四诊合参,辨证属肝风内动、血虚生风。故以益阴和血、柔肝止痉为治则。考虑本病为慢性顽疾,中药处方故采用芍药甘草汤加味制丸。方中白芍性味苦、酸、甘、微寒,归肝、脾经,功善养血柔肝、补阴抑阳;炙甘草性味甘、温,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润肺、解毒、缓急、和药作用;天麻性味甘、平,归肝经,善于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法半夏性辛、温,归脾、胃、肺经,功善燥湿;木瓜性味酸、温,归肝、脾经,具有舒筋活络而缓挛急之功。诸药合用,共奏益阴和血、柔肝止痉之功,兼以化痰息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具有松弛痉挛的作用,且通过调节脑内与痉挛有关的神经递质而起到治疗痉挛的作用[3-4]。头皮针采用名老中医路绍祖治疗面肌痉挛的定位、刺法,路老所取焦氏头皮针下2/5的运动区,即为人体面部在头皮上的投影,针刺该区域既能扩张血管、舒解痉挛,同时还可抑制面部神经的异常兴奋[5]。颞部抑制点位于头部颞侧,此处分布着丰富的血管、神经,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皆会于头,手足少阳经循行分布于头部颞侧,六经中少阳为枢,且枢主转动,针刺此区能疏通经络之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猜你喜欢

面肌口角性味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视角与口角
两代人的不同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面肌痉挛最常见的问题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