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毒性关节炎的预防与治疗
2019-02-12李晓燕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局252300
李晓燕 (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局 252300)
鸡病毒性关节炎的预防与治疗
李晓燕 (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局 252300)
病毒性关节炎鸡病毒性关节炎又称病毒性腱鞘炎,是由禽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关节滑膜、腱鞘及心肌的传染病。其特征为关节滑膜、腱鞘和心肌损伤,轻和跗关节上方的腱索肿大。
1 流行特点
鸡和火鸡是本病的自然宿主,各种日龄、品系的鸡均易感,1日龄雏鸡最易感,但主要发生于4~7周龄的肉用鸡(日龄越大,敏感性越低)。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也可以通过种蛋垂直传播。感染病毒后,病毒先在呼吸道和消化道复制再进入血液,24~48h后出现毒血症,随后扩散到组织器官,但关节腱鞘及消化道的含毒量较高,主要经消化道排毒。发病率高达100%,而死亡率通常低于6%。
2 临床症状
多表现关节炎和腱鞘炎。急性感染时,鸡跛行,部分鸡生长受阻。慢性感染的鸡跛行更加明显,少数病鸡跗关节不能运动。有的病鸡关节炎症状虽不明显,但可见腓肠肌肌腱或趾屈肌腱肿胀,有时还发现单侧性或两侧性腓肠肌肌腱断裂,足、趾关节扭转弯曲。产蛋鸡和种鸡多发于140~300日龄,病鸡步态蹒跚,产蛋率无明显变化。
3 病理剖检
病变主要表现在患肢的跗关节。自然感染的鸡肉眼可见的病变是趾屈肌腱和距伸肌腱肿胀,拔掉羽毛后容易观察到。关节肿胀、充血或有点状出血,关节腔内有淡黄色或血样渗出物,发感染的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感染早期附关节和跖关节上部的腓肠肌肌腱明显水肿,后期可见腿肌断裂和出血。有时可见心外膜炎,肝、脾和心肌上有小的坏死灶。
4 预防
(1)一般预防措施:由于本病毒的抵抗力强,鸡群一旦感染,难以清除。①坚持执行严格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注意鸡舍及环境卫生鸡舍定期消毒,可用3%NaOH溶液或0.5%的有机碘消毒。坚持淘汰病鸡。②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③从无本病的鸡场引进种禽或种蛋,避免通过种蛋垂直传播。(2)免疫预防:8~12日龄皮下注射病毒性关节炎活苗或饮水免疫,8~14周龄第二次活苗免疫,开产前2~3周用病毒性关节炎油佐剂苗免疫。用病毒性关节炎活苗免疫时,应与MD、IBD弱毒苗的免疫间隔5d以上,以免发生干扰现象。
5 治疗
(1)川牛膝30g、桂枝20g、苍术30g、秦艽30g、桑寄生30g、板蓝根30g、大青叶30g、穿心莲30g。水煎,100只成鸡一天的剂量,连用3d。(2)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喹诺酮类、土霉素等可控制葡萄球菌、滑膜支原体等病原的继发或并发感染。
(2018–08–18)
S858.31
B
1007-1733(2019)01-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