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雏鹅痛风研究进展
2019-02-12马军
马军
新发雏鹅痛风研究进展
马军
(山东省莱西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山东省莱西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266603)
新发雏鹅痛风近年来在我国多地鹅群中传播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可短期内大范围传播流行,且疾病发生与鹅的品种、饲料配方、减少饲喂量等均无关。多项研究表明,该病由新的鹅星状病毒引发。目前,对于新型鹅星状病毒引起的痛风病尚无有效的治疗。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控。下一步应加快商品化疫苗的研制,确保抗体免疫的效果,减少该病的发生,促进我国养鹅业的健康发展。
雏鹅痛风是近几年来最引人关注的禽类新发疫病之一,自2016年在我国养鹅业出现以来,现已在山东、河北、安徽、江苏、河南、辽宁、黑龙江、四川、广东、江西、福建等多地发生和流行。该病主要感染3周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较高,死亡率可达50%,给我国养鹅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
1 临床症状
患病雏鹅关节肿胀、足趾变形、单腿跛行、行动迟缓、站立不稳,精神沉郁、闭目缩颈、羽毛松乱、双翅下垂、呆立一隅、卧伏不起,采食减少,排白色稀便等。剖检可见关节腔及内脏器官严重的尿酸盐沉积,肾脏肿胀等。
2 病因分析
该病可短期内大范围传播流行,疾病发生与鹅的品种无关,调整饲料配方、降低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减少饲喂量等措施均不能控制该病的发生[2]。这表明发病原因与饲料中蛋白含量过高、钙磷比例失调等因素无关,可能与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因素相关。
3 疫病相关研究
近两年,对该病的相关研究表明,新发雏鹅痛风与新型鹅星状病毒有关。姜晓宁等[3]对143份病理样品进行了相关的检测、病原分离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确定导致雏鹅痛风的病原为新型星状病毒,该研究为雏鹅痛风的防控提供了方向。张清水通过检测发病鹅的病料,分离到一株鹅源星状病毒,并证实该病毒是主要致病病原。随后,建立了相关检测方法、筛选出弱毒疫苗侯选株,为进一步开展病毒感染致病机制研究、疾病诊断和免疫防治等奠定了基础[4]。徐蓉等[5]在患痛风的雏鹅中分离出一株与其他星状病毒种同源性较低的新型鹅星状病毒毒株。动物实验表明该毒株是导致雏鹅发生痛风的病原。病因的发现为今后该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金美玲,冯崇伦等通过对雏鹅痛风病例样品进行病原分离、PCR检测、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发现了一种新的鹅星状病毒[6]。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分别表达和纯化了病毒的全长及3’末端的衣壳蛋白,为进一步建立鹅星状病毒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7]。多项研究都报道发现新的鹅星状病毒,这显示新病毒与已知病毒存在高度变异性,环境中还可能存在其他的新型鹅星状病毒或基因重组现象。
4 防控措施
在我国家禽的实际生产中,散养情况仍大量存在,饲养管理模式粗放,养殖场生物安全意识不强,疫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目前,对由新型鹅星状病毒引起的痛风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控手段也较为缺乏。新毒株的不断出现也为该病的防制增加了困难。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防控。
4.1 改变饲养模式 星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水平传播,采用网架饲养或多层笼养等育雏模式,可减少粪污与雏鹅的接触几率,避免病原感染;实行全进全出、片区分点的方式,大力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快养殖业方式的转变,不断探索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的生态养殖模式。
4.2 消除病原传播 加强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实行封闭式管理,做好饲养环境的隔离清洁消毒。尤其要对孵化场所、孵化设施、种蛋等进行严格消毒,以防早期感染。要加强种鹅的精细化管理,避免垂直感染。发病的场区要进行严格隔离和消毒,防止该病向外传播扩散。
4.3 抗体防治 当鹅群痛风持续发生、多种防控措施失效时,可考虑进行抗体接种,并配合使用抗生素,对病情进行控制,减少经济损失。奚雨萌等报道,对雏鹅注射抗星状病毒类抗体可以很好地预防。但孙敏华报道,由于星状病毒的培养相对困难,病毒复制滴度不高,导致抗体效价参差不齐,从而影响防治的效果[8]。
4.4 对症治疗 根据临床和解剖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防止和减少其他疾病并发或继发感染;大多数药物通过肾脏代谢,会增加肾脏负担[9],因此治疗时应避免滥用药物,要按疗程科学合理的给药,并严格控制用量和使用时间[10];正确使用护肾利尿药物,促进体内尿酸排出;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以免引发肾功能障碍,阻碍尿酸排泄[11]。
4.5 合理饲喂 要均衡日粮营养水平,降低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以减少尿酸盐的产生,可使用青草料、益生菌、有机酸、发酵饲料等饲喂雏鹅[12];供给充足的饮水,饮水中添加0.2%~0.3%的碳酸氢钠,确保尿酸等蛋白代谢产物的及时排出,避免其在体内的积累;控制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合理使用电解多维,及时补充VA、VD和VB,确保饲料中钙磷的合理比例。
5 小结
研究表明,星状病毒具有感染宿主种属广泛、通过胚胎进行垂直传播、潜在的跨种传播和适应新宿主的能力、存在基因重组现象等特点。目前,对新发雏鹅痛风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综合防控。养殖场要改变饲养模式,减少粪污污染;严格消毒,防止病原感染和扩散;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饲喂;对发病的雏鹅进行相应的抗体防治和对症治疗。同时,应加快商品化疫苗的研制,提高抗体效价,通过免疫接种对鹅群提供有效保护力,减少该病的发生,促进我国养鹅业的健康发展。
[1] 张大丙. 水禽主要疫病流行现状与趋势[C].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南宁: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2018: 32.
[2] 刁有祥. 雏鹅痛风病的流行情况与防控[C].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南宁: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2018: 37.
[3] 姜晓宁, 田家军, 杨晶等. 导致雏鹅痛风新型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J]. 中国兽医学报, 2018, 38(5): 871-877.
[4] 张清水. 新发肾致病型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弱毒株选育[D].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2018.
[5] 徐蓉, 陆明青, 张莉莉等. 一株以雏鹅痛风为特征的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青岛: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2018: 158.
[6] 金美玲, 冯崇伦, 王笑言等. 雏鹅痛风相关病原的分子检测和鉴定[C].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南宁: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2018: 102.
[7] 冯崇伦, 金美玲, 王笑言等. 鹅星状病毒衣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和纯化[C].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南宁: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2018: 97.
[8] 孙敏华. 广东省水禽主要传染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思考[J].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9, 44(1): 10.
[9] 赵钦君, 唐志强. 雏鹅痛风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研究进展[J]. 家禽科学, 2018, 9: 34.
[10] 李凤莲, 丁家麟. 雏鹅痛风的诊治[J]. 中国兽医杂志, 2018, 54(1): 61.
[11] 李荣正. 雏鹅痛风的诊治报告[J]. 福建畜牧兽医, 2018, 40(2): 33.
[12] 奚雨萌, 闫俊书, 应诗家等. 雏鹅痛风发病原因及其防控技术[J]. 中国家禽, 2018, 40(23): 65.
(2019–05–14)
S858.33
A
1007-1733(2019)07-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