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动物医学专业《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19-02-12周贵凤

兽医导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胚胎学考核动物

周贵凤 王 旭

(四川民族学院农学院,四川康定 626001)

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正常畜禽机体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1],是动物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与兽医临床及生产实践联系非常紧密[2],实践性很强。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1 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一般通过传统的理论教学加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但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实践课时比例偏小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常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通过理论讲解为学生传授知识。因此,理论课时远远大于实践课时,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学生只利用课上有限的时间进行实践,课后实践训练少,动手能力较差。

1.2 实验对象种类偏少

本院校在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传统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当地风俗习惯及实验经费等因素影响,解剖的动物多为羊、猪、鸡、兔子等,对其他如宠物类及甘孜藏区特色动物的实践相对偏少,导致部分学生毕业后不能尽快适应相关工作岗位。

1.3 学生对组织胚胎学部分实践积极性不高

经调查问卷反馈,学生一般对系统解剖学实践部分比较感兴趣,但往往对组织胚胎学部分实践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动物解剖学部分实践主要通过动物实体解剖、观看动物各器官标本、挂图等方式完成,内容相对直观和具体,便于理解;而组织胚胎学部分则主要依靠看组织切片和挂图等方式进行,该部分内容相对抽象,理解难度稍大,内容相对枯燥,学生掌握相对较差。

1.4 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本课程传统实践基本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类型多为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主要通过教师讲解或演示实践内容,再由学生自行实践完成实验内容。而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践项目开展较少,学生查阅资料、团结协作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

1.5 考核评价方式不健全

该课程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理论考试,主要通过期末答卷的形式进行,再结合平时考勤和实验报告等形式,折算到理论成绩当中,缺乏实践技能考核。这种评价方式会导致学生忽视过程学习,部分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和实践操作,撰写实验报告时直接照着书上的模式图或挂图进行绘制,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反而获得高分。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对平时认真学习和实践的同学不公平,也不利于教学效果信息反馈及学生知识的掌握。

2 改革方法

2.1 修改并完善实验教学大纲

要保证实践教学取得实效,首先必须修改并不断完善实验教学大纲,提高实践课时的比重。目前,我校本课程的实践学时与理论课时之比由1:3提高到1:1,从教学计划上保障了实践学时,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大大增加,动手能力显著增强。

2.2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方法明显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需要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和中心,教师仅起指导和辅助作用,参与学生实践教学。注重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与优势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如在组织胚胎学实训过程中,可利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来增强教学的监控能力和示范作用,实现师生和生生互动,达到点对点解答和多向交流的目的,再结合PBL法[3](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CBL法[4](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法)等,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及各种能力培养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如要观察皮肤结构时,教师在实验前一周向学生提出问题:皮肤由包括哪些结构?其表皮层由哪些细胞构成?有何特点?从结构角度分析皮肤为何能对机体起到防御保护作用?由此使学生能够提前带着问题和目的去观察切片标片,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组织胚胎学部分实践的积极性,还能将书本知识与兽医临床实践有效结合,提高学习成效。

2.3 优化实验教学项目内容和资源

实践教学项目是课程建设的落脚点和精髓所在,根据社会发展及藏区实际需求优化实践教学项目内容和资源,不仅有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开展实验,还有助于学生适应兽医临床生产生活需求。如在动物解剖学部分实践训练中,实体解剖和观察动物模型仍是主要的训练方式,一方面还需购置大量不同动物器官的塑化标本,使学生随时可观察学习;另一方面可增加“动物组织石蜡切片的制作”“动物骨骼标本的制作”“动物气管-支气管树铸型标本的制作”等实验实训项目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此外,在实体解剖中要注意增加动物的种类,除了解剖羊、猪、鸡等常见动物外,还可增开其他动物的解剖,如解剖犬、猫等宠物可让学生熟知小动物机体结构,使学生能尽快适应日益增长的宠物行业人才需要;而解剖牦牛、藏猪等动物则可让学生了解甘孜州地方性特种动物结构,有助于为藏区培养“干得好、下得去、靠得住”的畜牧兽医人才奠定基础。

此外,除了常规的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外,还应增加开展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如在观察组织器官时,让学生以团队形式自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采样、制作和保存动物标本或切片标本,再观察绘图,撰写实验报告和心得体会。不仅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团队合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还能丰富实验室标本资源,节约购买标本的经费。

2.4 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创建开放性实验室

随着近几年课程学时的压缩,学生课堂时间减少,课外时间增多,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不能满足学生充分实践的需求。我校本专业依托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教育计划项目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对原有实验室硬件进行了改造,添置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制定了相关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创建了全天性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大赛、科研创新项目申报等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2.5 用好实践教学基地,丰富学生第二课堂

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培养适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一方面加强实验教学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好实践教学基地。如四川省甘孜州畜科所姑咱试验场与我校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友好关系,基本上每学期都会带领学生到该场观察藏猪的生产生活现状,了解藏猪习性,给藏猪进行疫苗接种,对生病的藏猪进行疾病诊治,解剖藏猪等等实践训练,使学生更加紧密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院每年举办一次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积极动员本专业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并将专业大赛融入到平时实践教学中,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使学生重视实践,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此外,还要加强引导学生申报大学生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或者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相关项目,有效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及创新创业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的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6 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考核重在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走出过去以学生考试的分数高低来衡量学生的误区,重视教学过程,实践教学考核时,要求每个小组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认真完成实践内容,分析实践过程,撰写实践报告,学期结束前教师对实训部分内容实施抽签考核。根据学生完成的具体情况,注重实践过程评价(如参与实践活动情况、实践成果、实践报告撰写情况等)及完成结果等进行考核。

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等方法相结合,考核由小组内考核、小组互评、教师考核三部分组成(三者分别占实验总成绩的30%),使评价更客观公正。此外,还可将读书报告、参加社会实践、科研、竞赛等项目计入总成绩(共占10%),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3 小结

实践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通过不断修改并完善实践教学大纲,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优化实验教学项目内容和资源,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创建开放性实验室,用好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打牢基础,不断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从而满足社会应用型人才需求。

猜你喜欢

胚胎学考核动物
新农科背景下《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最萌动物榜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动物可笑堂
组织学与胚胎学无纸化考试的实践与体会
动物捉迷藏
项目教学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