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2019-02-12刘冬冬张夏平孙桦楠
刘冬冬 李 伟 吴 丹 张夏平 孙桦楠
(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长春 130062)
猪病的存在影响着猪只的生长发育,治疗不当不仅会造成猪只死亡率升高,还有可能会造成有害药物的残留而影响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养殖户、各基层兽医站以及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起当前猪病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猪病的治疗效果,为当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1 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
1.1 生猪养殖环境不达标
虽然当前的生猪养殖产业已经倾向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但是还是有不少个体养殖户因养殖规模小,在实际养殖中处于对养殖成本的考虑没有为猪只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不仅养殖区域狭小,猪舍环境更是脏乱差,细菌滋生严重,在这种环境下生长极易受到疫病的侵袭,及时进行治疗或者预防,猪只还是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2 疫病种类不断增多且抗药性不断增强
现阶段,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品种也在逐渐的增多,一些国外品种在引进过程中带来的一些病菌极易会感染当地品种,甚至于当地的疫病产生混合感染,基层兽医站由于缺乏对新型疾病的认识,导致治疗效果低下。再者,一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滥用抗生素等药物,这些药物不仅会在猪只体内残留,长时间使用也会使病菌的抗药性增强,在使用其他药物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1]。
1.3 兽药质量有待加强
我国的兽药生产厂家不少,目前为止,通过CMP兽药质量认证的也有几千家,但是目前在兽药应用上还是存在较多问题,生产、流通的假冒兽药很多,有些生产厂家还在兽药中添加违禁药物成分。这些质量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猪病的治疗效果,甚至会造成猪肉质量下降,威胁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1.4 治疗方法不科学
猪病的治疗势在明确病猪患病实际情况的基础进行的,并针对其症状合理用药,但是当前基层兽医站在猪病的实际治疗过程中还存在治疗方式不科学的问题,比如有些猪疫病的症状表现类似,兽医工作者却没有严格对其进行区分就用药,这也主要是是因为基层兽医站的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不高,大多是一些仅凭经验的老手一工作者,一些高素质的兽医人才会因为基层条件艰苦而排斥下基层,导致猪病治疗方法不够先进、科学。
2 提高猪病治疗效果的对策
2.1 改善养殖养环境,科学实施饲养管理工作
养殖户应该重视起生猪养殖环境的建设,从养殖场的选址到猪舍的建设都需要尽可能的满足现代养猪产业的需要,并尽可能的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养殖环境的质量,比如在猪舍安装恒温装置、取暖装置等等,并保证猪舍有着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为生猪养殖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2 规范猪品种的引入机制,提高猪病的诊断技术
养殖场要加强于基层兽医站的联系,在引入新的生猪品种时需要选择规范的机构,并对检疫合格证明等相关证明进行检查,基层兽医站要对其进行二次检查,并利用先进的诊断技术检查新引入品种是否携带病菌等等,养殖场进行隔离饲养,确认正常后再进行混养。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配备实验室,聘请专业的兽医人员任职,便于对养殖场的所有猪进行常规的细菌病或者寄生虫检查,以便更好的预防、治疗猪疫病。
2.3 加强兽药质量管理工作
兽药质量存在问题不仅会影响猪病的治疗效果,对消费者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吗,一些有害药物的残留甚至会影响消费者生命安全,因此,必须要加强兽药质量管理工作。兽药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起监管职能,规范兽药的质量标准体系,对假冒伪劣、添加违禁药物的兽药进行严格的打压,尤其是各级兽药机构更需要摆正经营理念,不售卖劣质兽药,杜绝劣质兽药在市场上流通。同时,养殖者要应该加强对兽药知识的学习,学会辨别兽药,从正规机构购买兽药,防止假冒伪劣兽药的使用造成猪病治疗失效[2]。
2.4 加强兽医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治疗技术水平
一个合格的兽医工作者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治疗方式等等对猪病的治疗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基层兽医站应该提高待遇,积极吸纳具有专业兽医知识以及熟练操作技能的兽医人才,同时对在岗的兽医工作者加强培训工作,使其能够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治疗技术;同时,还应该鼓励兽医工作者深入基层,到养猪一线进行考察,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便更好的应对猪病。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需要养殖户、基层兽医站以及相关畜牧部门提高警惕,从生猪养殖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再到兽药监管等等多方面加强管理,为我国生猪养猪事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