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2019-02-12欧崇跃
欧崇跃 蒙 珊
(荔波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贵州荔波 558409)
关健词:基层检疫;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肉制品的安全是消费者最关注的。为了维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各级政府都在不断规范动物检疫工作,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然而在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中,虽然近几年在规范动物检疫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现就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谈一下本人粗浅看法。
1 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现状
1.1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基层动物检疫的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掌握的技术水平由于所在地区的不同,水平的差异也比较大。基层留不住较高层次人才,动物检疫的工作人员学历低,技术水平有限,在检疫过程中遇到小问题一般情况不处理,遇到一些严重的问题,由于知识水平的不够,而没有办法处理。有的地区甚至把检疫工作交给村防疫员实施,没有经过正规的系统培训,工作中缺乏责任心,不按严格的操作规程实施检疫。
1.2 监督力度不强,隔山开证频发
由于基层地处边远、交通不便、人员编制有限,县级一般是4~6人,乡镇级2~4人,且人员被抽调现象严重,基层畜牧技术人员工作除了负责辖区动物的检疫、防疫、检测、诊疗及生产技术推广等本专业工作职责外,同时还承担其他方面的工作,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当前很多乡村动物养殖的方式繁杂,以致产地检疫所涉及范围较广、面积较大,执法人员不能面面俱到,造成动物漏检率多,隔山出证现象普遍存在。
1.3 动物防疫法律意识不强
由于县区自身文化因素的制的,大分农民并没有动物防疫法律方面的知识或者法律意识不强,宣传工作没做到位,从而导致了农村养殖户与屠商没按照相关法律去执行,对于动物检疫工作没放在心上,甚至出现抵制或不愿意配合的现象。
1.4 动物防疫监管落实不到位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畜禽规模饲养场(户)越来越多,但也使动物疫病逐年增多,而且也在某种度上加重了环境的污染。针对这样的情况,相关部门应制定一定的法律法规来加以约束,加强对规模饲养场(户)的监督管理。但是,就目前来看,这样的措施并不多,而且效果也不佳,一是监督执法人员不足,二是规模养场(户)相关人员防疫意识淡薄。
1.5 基层动物检疫设施设备落后
近几年,政府加大了检疫队伍的财政投入,但是对于偏远地区基层检疫站来说,检验设备不足,检疫方法落后,检疫人员只能通过肉眼、感官方式来判断,没有办法利用专业的化学检验方式来检测。
1.6 市场检查力度不够
肉制品质量安全监管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但是由于相关部门的职权分工不明细、导致了部门间的配合不当,导致很多商户为了自身利益乘虚而入,从而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危害食品。
2 解决对策
2.1 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向
对于县区动物检疫工作,各个地区应根据自身的情況,工作存在侧重点,比如一些地方的动物检疫工作重点在产地检疫,有些地方是屠宰检疫,而有些地方则在于省际间的运输检疫监督。根据工作侧重点理清检疫工作的思路,明确工作的方向,用思路指引方向,从而加强检疫工作,改善县区检疫不力的现状。
2.2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检疫队伍素质
加强基层检疫站人员队伍建设,首先要注重专业知识的考核,加大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动物检疫工作者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水平、政治素质,打造一支实干、高效、严谨的新时期基层动物检疫队伍。
2.3 加强法律宣传,强化执法力度
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利用网络传播普及动物检疫的重要作用,加大部门间相互配合执法检查的力度,对违法行为采取抓典型、严打击、强宣传、村模范等措施,从而使法律意识深入人心,强化各个地方的检疫工作,提高群众的检疫自觉性,主动申报检疫。
2.4 加大设施设备投入
政府要加大基层检疫专项资金的投入,配备足够检测设备,完善实验室设施。检疫人员要熟练操作检疫检验设备,提高专业知识,充分利用科学的手段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检疫检验,使基层动物检疫工作更加专业化更具权威性。
2.5 强化市场监督检查
为了保证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的有效执行,各个部门要加强联合执法,加大对市场的检查力度,不定期对地运输屠宰、市场抽检等环节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促使动物检疫工作的有效执行。
3 结论
为了让事实说民众能够吃上放心的肉,确保人民身体健康,这就需要提高检疫人员的知识技能、思想道德素质和工作效率,密切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加大监管力度,优化执法环境,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民众食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