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禽脑脊髓炎的诊断及其防控措施
2019-02-12李凯
李 凯
(阳泉市农业农村局,山西阳泉 045000)
1 禽脑脊髓炎流行
该病最早发生于美国,随后在加拿大、奥地利、英国、法国、德国、前苏联、荷兰、瑞典、新西兰、日本、印度相继发生,我国1980年首次报导本病,华南农业大学在1983年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理组织学的研究和人工感染发病等试验.确诊该病在我国的存在。野鸡、鹦鹉、火鸡和鹌鹑登均可自然感染,雏鸭、幼鸽和珠鸡也能人工感染。禽脑脊髓炎笼养鸡比平养鸡传播速度慢,鸡群单日龄饲养比多日龄混养的鸡场感染较少,鸡群中各个年龄阶段的鸡均可感染,其临床症状多发于 20 日龄以内的雏鸡。经鸡脑内接种AE的途径最为稳定,皮下、皮内、腹腔内、静脉内、肌肉内、口内和鼻内等接种途径也能建立感染。AE病毒均属同一个血清型,但具有两种不同毒力(致病型)。一种是野毒致病l型,具有亲嗜肠道特性,通过口腔途径感染,在肠道增殖、通过粪便排毒。另一种是野毒经鸡胚接种适应后转为成鸡胚适应株,它一般不能通过口腔感染,无法水平传播。
2 临床症状
因感染途径不同潜伏期1~14d不等,通常经胚传播1~7d,经接触或口服感染至少11d。4周龄以上的后备鸡经自然感染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产蛋鸡感染会导致“V”字型产蛋下降.通常产蛋下降至恢复持续时间不超过3周。种鸡感染可持续传播数周,表现为孵化率、受精率、健雏率、育成率下降。雏鸡垂直感染后急性死亡,并呈现双峰死亡曲线。根据鸡群日龄、种鸡免疫力情况,雏鸡死亡率表现具有差异性。脑脊髓炎感染严重的情况下,发病和死亡率超过50%,平均死亡率约为25%左右。产蛋鸡表现为突然的产蛋下降,下降约为5~45%,通常下降过程不超过2周,然后在1-2周内恢复至正常。发病期间,采食饮水基本不变或轻微下降,粪便正常,蛋品质未见明显异常。
3 病理变化
病雏鸡的肌胃有眼观可见散在的灰白区,它是有胃壁淋巴细胞浸润所致,成年鸡无明显症状,这种症状表现不太明显,通常被临床兽医所忽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具有鉴别诊断意义,其主要表现为零散的非化脓性脑脊髓炎和背根神经节炎,病情严重的雏鸡脑部可见脑水肿、软脑膜充血和淤血现象,病死雏鸡解刨后可见严重的脂肪肝变性、脾脏肿大。部分存活下来的病雏表现为白内障。成年鸡感染后无明显剖检变化。
4 诊断方法
本病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以及脑部和脊髓的特征性病变来判断,而血清学如ELISA检测抗体可有助于诊断。确诊最好通过鸡胚易感试验和琼脂扩散实验进行鉴定。另外要与鸡减蛋综合症、病毒性关节炎、新城疫、禽流感、维生素缺乏症、和马立克氏病做鉴别诊断。
5 防控措施
发病鸡治疗意义不大,种鸡感染本病后1个月内的种蛋不宜孵化,以免该病垂直传染给后代。根据脑脊髓炎的流行特点,控制本病发生的关键在于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工作
禽场要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在做好引种工作的同时,避免引进病鸡。加强饲养管理,给鸡群提供富有营养的全价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黄芪多糖、病毒灵等,增强鸡群免疫力。在管理中严格执行“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改善鸡舍内环境状况,做好鸡舍内的通风、消毒工作。场内消毒可用5%的漂白粉消毒,鸡舍内喷雾消毒用0.2%的过氧乙酸和0.2%次氯酸钠交替进行。禽场禁止闲杂人等参观,建立科学完善的卫生安全体系。
5.2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后备鸡接种弱毒苗或灭活苗可以预防本病发生,为此要做到适时免疫。通常情况下,种鸡多在育成期(3月龄)饮水或点眼接种禽脑脊髓炎弱毒苗,也可用禽脑脊髓炎-鸡痘二联苗接种,其免疫效果可保持一年。母鸡在在开产前20~30d再次进行肌肉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原因在于如果使用弱毒疫苗,其毒力可经卵传给后代,形成垂直传播。
不同种类疫苗的接种要间隔一段时间,以免造成免疫失败,在疫苗接种的前后一周要禁止在饮水和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5.3 发病后的处置
鸡群一旦发病,应做到早淘汰、早处理,发病后的鸡舍每天消毒一次,要使用不同的消毒剂交替使用,防止产生耐药性。对病鸡接触过的器械彻底消毒或做销毁处理。鸡群中如果发病率过高,则必须做全群淘汰。发病率较低的情况下,因发病后的鸡经济价值较低,留有一定的后遗症,即使治疗康复也难以痊愈,因此也做淘汰处理。发病禽舍应空置2~3个月后,再重新使用。另外,根据该病可出现垂直传播的特点,自发病之日的30日内,所产种蛋一率不能用于出售和孵化,以防子代雏鸡感染该病,造成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