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中链球菌病的防治措施
2019-02-12许光
许 光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联合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德阳 618100)
1 前言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常见疾病。随着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养殖规模与数量不断增加,一旦猪群中有个体感染链球菌病,就会迅速传播,进而影响整个猪群的健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降低生猪养殖经济效益,不利于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因此,为了降低猪链球菌病对生猪健康的影响,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提高生猪健康水平及养殖经济效益。
2 猪链球菌病的特点
猪链球菌病在夏季与秋季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发病率较高,并且具有较强的流行性。该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潜伏期一般为1~3d,大小猪均可感染。4~12周龄的猪最易感染,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中猪次之,大猪较少。猪链球菌病的传染源主要为带菌猪与病猪,病原菌主要通过带菌猪与病猪的分泌物以及排泄物传播,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生猪体内,在猪群中实现大范围的传播,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 猪链球菌病的的临床症状
猪链球菌病主要分为急性败血症型、脑膜炎型以及关节炎型三种类型,其临床症状如下:
3.1 急性败血症型临床症状
急性败血症型猪链球菌病在成年生猪中的发病率较高,这类猪链球菌病具有发病突然,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一旦出现病情,就会对猪群造成大面积的影响。生猪在感染急性败血症型猪链球菌病后,其体温会迅速升高,最高可达42℃,出现稽留热的现象,与此同时,病猪会出现精神萎靡、呼吸困难、倒地不起等现象,病猪的颈部、耳部以及腹部还会出现出血性红斑,呈紫红色,如果病猪的病情严重,可能会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突然死亡。
3.2 脑膜炎型临床症状
脑膜炎型猪链球菌病在断奶仔猪以及哺乳猪中的发病率较高,生猪在感染脑膜炎型猪链球菌病后,体温会迅速升高,最高可达40~42℃,与此同时,病猪会出现嗜睡、流鼻涕、便秘等症状[2]。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会出现转圈以及磨牙的现象,并且会出现体重降低、身形消瘦的现象,最后会因各个器官衰竭而死亡。
3.3 关节炎型临床症状
关节炎型猪链球菌病在仔猪中的发病率较高,一般为急性败血症型猪链球菌病以及脑膜炎型猪链球菌病病情严重后引发的。生猪在感染关节炎型猪链球菌病后,最显著的症状为关节肿胀,出现无法直立行走的状态,病情严重时会造成病猪倒地不起,甚至瘫痪,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的关节会出现化脓现象,并逐渐坏死。
4 猪链球菌病的防治措施
在对猪链球菌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防治措施:
4.1 做好养殖管理工作
经过对链球菌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病菌适合生存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因此,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如果圈舍的卫生条件差,就会造成生猪感染链球菌病的概率增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降低生猪感染链球菌病的概率,需要充分重视养殖管理工作,确保圈舍内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清除环境中的链球菌。因此,在养殖管理工作中,需要保证圈舍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定期对圈舍进行彻底的清洁与消毒,提高圈舍的卫生水平。与此同时,为了避免链球菌从外界传入猪场,应尽量采取自繁自养的养殖方式,有效的降低链球菌传入的概率。
4.2 严格执行免疫程序
在对猪链球菌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选择合适的时间为生猪接种相应的疫苗。只有这样,才能对猪链球菌病进行有效的预防,降低猪链球菌病的发生概率,提高生猪健康水平,促进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养殖工作人员需要在仔猪断奶后1周接种为宜,可选用链球菌多价灭活苗或猪败血性链球菌活菌苗,按说明稀释好后,每头猪皮下注射1ml。注射后21d产生免疫力,免疫有效期为6个月。
4.3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生猪感染猪链球菌病后,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病猪进行治疗。在具体的治疗工作中,需要尽快对病猪采取隔离措施,将其与健康猪群完全隔离,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扩散。与此同时,需要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对链球菌病进行分析,确定疾病的类型,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确保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猪链球菌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4.4 药物治疗
猪链球菌病根据症状表现为急性和最急性,所以要提前用药。可使用头孢氨苄,15~25mg/kg,每天两次肌注,连用4d;氧氟沙星0.2%拌料,连用5~7d后改用复方新诺明0.1%拌料,连用5d,一般均可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应当注意的是:本病对药物,特别是抗生素容易产生抗药性。
5 结语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链球菌病会对生猪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猪链球菌病的防治工作,根据猪链球菌病的特点以及临床症状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促进猪链球菌病防治水平的提升,促进生猪养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