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主要细菌性疾病类型和防治对策
2019-02-12董霞
董 霞
(河南省确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确山 463200)
1 鸭细菌性疾病的主要类型
1.1 鸭大肠杆菌病
鸭大肠杆菌病是以大肠埃希氏杆菌、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作为病原引发的感染性疾病,主要病症类型包含急性败血症、腹膜炎、蜂窝质炎、生殖道感染等。鸭大肠杆菌病并无明显季节性特征,不同品种或日龄的鸭只均有染病几率,以2~6周龄雏鸭为易感鸭群,商品肉鸭病死率接近50%。鸭大肠杆菌的抗原主要由菌体O、荚膜K、鞭毛H、菌毛F四种组成,其中O1、O78、O50是引发败血症的主要病原,O5、O88、O111是引发出血性肠炎的主要病原,而血清型O1、O8、O28和O158则是引发鸭生殖器官病的主要病原。
1.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该疾病也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鸭败血症等,是以鸭疫里默氏杆菌为病原引发的接触性传染疾病,多发于1~8周零雏鸭,发病率、致死率分别高达90%与75%,是当前养鸭业传播范围最广、经济损失最大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1.3 鸭巴氏杆菌病
该疾病又称为鸭霍乱、鸭出血性败血症,是以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部分血清型菌株为病原引发的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鸭巴氏杆菌病的病发并无季节性特征,以大于1月龄的鸭为易感种类,具有流行性强、发病速度快、致死率高、传染性强等特征,极易引发禽类的大批量死亡。
1.4 鸭葡萄球菌病
该疾病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病原引发的败血性传染病,这种细菌的病原体广泛分布在鸭舍空气中、地面上与鸭只的饲料、羽毛以及粪便中,临床表现为腱鞘炎、急性败血症、心内膜炎等病症类型。鸭葡萄球菌病的病发同样也无明显季节性特点,当雏鸭染病后临床表现为急性败血症,死亡率较高;而成年鸭染病后多表现为关节炎、趾瘤病等,使种鸭死淘率大大提升。
1.5 鸭沙门氏菌病
该疾病也可称为鸭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以1~3周龄雏鸭为易感鸭群,致死率可达20%~80%。鸭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包含60余种,鼠伤寒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等均为常见病原体。
2 治疗对策
2.1 鸭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措施
鸭大肠杆菌对于庆大霉素、新霉素、强力霉素等抗菌性药物较为敏感,然而随着近年来抗菌性药物的重复使用,导致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显著提高。由于血清型相同的、位于不同地区分离的菌株,针对抗菌性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区别,往往抗菌性药物的使用时间与用量越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便越强。对此应在临床上选用敏感性药物用于鸭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并注重交替用药、尽早给药,待鸭病愈后立刻停止用药,降低其耐药性,配合补充电解质、维生素、抗应激药物等辅助手段,提高治疗效果[1]。具体来说,可以选用100g/kg的10%盐酸沙拉沙星添加到饮水中,选取2.5g/kg的10%盐酸沙拉沙星添入饲料中,连续给药2~3d进行治疗;选用108mg/kg的10%硫酸新霉素注入饮水中,连续给药2~3d;还可以选用400mg/kg的5%甲砜霉素散供病鸭内服,连续给药3~5d、每日2次。
2.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治疗措施
针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进行治疗,通常可以选用庆大霉素、磺胺-5-甲氧嘧啶以及头孢类药物等。为防范细菌产生耐药性,通常应结合鸭场以往的用药史,针对病死鸭采用病原分离法进行药敏实验,从中提取出高敏药物进行交错使用。具体来说,可以依照5:1000的比例选用2%氟苯尼考制剂添加到饲料中,连续给药5d;依照1:1000的比例选用10%的氟苯尼考制剂添加到饲料中,连续给药5d;还可以选用3:10000的比例选用10%硫酸新霉素加入饮水中,连续给药3d,并注重在给药前停水1h。
2.3 鸭巴氏杆菌病的治疗措施
针对鸭巴氏杆菌病进行治疗,通常需要先完成分离病菌,再进行药敏实验,从中高敏药物进行交替治疗。具体来说,可以选用1:1000的50%土霉素预混剂填入饲料中,连续给药7d;选用2g/kg的10%乳酸诺氟沙星加入饲料中,连续给药7d;选用0.5g/L的10%乳酸环丙沙星注入饮水中,连续给药7d;还可以选用0.5g/L的10%盐酸环丙沙星注入到饮水中,连续给药7d。
2.4 鸭葡萄球菌病的治疗措施
针对鸭葡萄球菌病进行治疗,需要养殖人员密切关注鸭只的特征,一旦发现有类似病状则应将病鸭立即隔离,并采取专业性治疗方案。具体来说,可以选取0.2kg/L的5%盐酸沙拉沙星注入饮水中,连续给药3d;也可以选用50mg/kg的5%硫氰酸红霉素加入饲料中,连续给药3d。
2.5 鸭沙门氏菌病的治疗措施
针对鸭沙门氏菌病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应先进行药敏试验,选取高敏药物进行交替使用。具体来说,可以选用2:1000的氟苯尼考加入到饲料中,连续给药5d;选用12g/kg的5%甲砜霉素散加入饲料中,连续给药3~5d;选用1.25g/kg的20%盐酸土霉素加入饲料中,连续给药3~5d;还可以选用1:1000的盐酸金霉素拌入饲料中,连续给药3~5d。
3 小结
养殖人员应从日常饲养管理入手,构建严格的防疫制度,强化饲养场所的卫生与清洁工作,防范病原入侵。在鸭群发病后及时采取治疗手段,配合药敏实验进行治疗药物的科学选取,避免因滥用抗菌药而增加细菌耐药性,进一步提高鸭群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效果,为养殖户降低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