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2019-02-12龚德超
龚德超
(湖南省汉寿县朱家铺镇动物防疫站,湖南汉寿 415912)
1 非洲猪瘟危害
非洲猪瘟,又称东非猪瘟或疣猪病,此病为非洲猪瘟病毒感染而诱发的急性、烈性、出血性传染病,此病病程短、危害大。当前,从临床症状、病程长短等来看,有特急型、急型、亚急型、慢型之分。
其中,特急性型高温 41~42℃,厌食,无活力、气喘,皮肤充血,通常在没有临床症状的情况下突然死亡,病死率 100%;急性型高温 40~42 ℃,厌食、嗜睡、虚弱、呼吸频率加快,局部皮肤呈蓝紫色或有出血斑点和斑块,眼鼻有分泌物;便秘或有血性、黏性腹泻,妊娠母猪流产等;亚急性型临床症状和急性型类似,血管变化明显,主要是出血和水肿,波动性发烧,常伴随精神沉郁和食欲不振,行走困难,关节经常肿胀;慢性临床轻微发烧 40~40.5℃,伴随轻度呼吸困难和中度至重度关节肿胀,皮肤红色区域凸起坏死[1]。
当前非洲猪瘟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据统计有多达30几个国家有非洲猪瘟疫情报道。考虑到此病的危害性,国内已经将此病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2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分析
俗话说“猪粮天下安”,当前非洲猪瘟疫情态势如何,如何针对态势进一步加强防范工作,成为更多民众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
实际上,从防范效果来看,18年以来非洲猪瘟的疫情势头明显减缓。有统计的资料显示:全国25个省区的疫区已经全部解除封锁。[2]总体看,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势头明显减缓,正常的生猪生产和运销秩序正在逐步恢复。今年以来,共发生非洲猪瘟疫情44起,除4月份外,其他5个月新发生疫情数均保持在个位数。2018年8月初,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截至今年7月3日,全国共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43起,扑杀生猪116万余头。
但是,针对非洲猪瘟而言,该病害的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但兽医工作基础、防疫能力、保障措施等与防控要求还不适应。
3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改进
3.1 稳定基层队伍机构建设,补齐动物防疫设施设备
过往非洲猪瘟疫情控制的工作实效来看,更多暴露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存在短板的问题。尤其体现在:防疫体系不完善,工作队伍不健全、工作经费难保障、基础设施设备老化等等问题上。
今后,能否打赢非洲猪瘟攻坚战,归根结底,要求我们的队伍底盘要硬、根基要牢,这样才能保证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及时到位。
为此,持续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一方面,招用专业性强的技术人才,切实做好新老换血工作,确保动物防疫有人用、用技术保障。另一方面,人才保证的基础上,在薪酬方面同样给于提高,解决此类人才的后顾之忧。此外,很关键的一点,经费方面给于优化,自工作及业务需求方面出发,逐渐补齐办公设备短板、提升兽医工作津贴等等,以确保非洲猪瘟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
3.2 加大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攻克非洲猪瘟疫苗研发难题
相关非洲猪瘟的防控报告中,国外研发的首种非洲猪瘟疫苗有效控制欧亚野猪达92%以上。就国内形势而言,农业部更是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组织研发非洲猪瘟疫苗。但是,作为一项世界性难题,攻克非洲猪瘟疫苗还是任重而道远。
今后,做好该项工作,还应持续推进疫苗产学研一体化,做好科研单位与兽药生产企业的研发对接。同时,创新改良疫苗研发的主要技术路线,积极构建有自主构建的基因缺失疫苗候选毒株实验室工作,为攻克非洲猪瘟疫苗疫情奠定基础。
3.3 加大生猪产业扶持政策,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
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近些年,国内生猪养殖产业持续低迷。一份不完全统计显示:8月份生猪存栏环比下降4.2%,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4.1%。为稳定生猪养殖产业,政府部门相应要提出含金量要高的政策法规,推行市场“菜篮子”责任制,巩固其在稳定市场猪价方面的主体责任。
同时,针对大规模生猪养殖场,地方政府要持续加大信贷支持,落实好种猪、大型猪场的信贷贴息政策。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加大对非洲猪瘟强制扑杀的补助发放,尽快将补贴资金兑现给养殖户。
对个体养殖户而言,积极推行高效实用饲养技术,注意健全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做好场内粪污的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创建一批标准化生态示范猪场。而农业部门则要组织好一线调研,通过各种政策引导中小养殖户向家庭牧场的方向发展。
4 体会总结
非洲猪瘟是国内一类重点防控动物疫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当前,对此病的控制,务必要提高到应有的重视程度。从当前防控形势的紧迫性来看,稳定基层队伍机构建设,补齐动物防疫设施设备;加大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攻克非洲猪瘟疫苗研发难题;加大生猪产业扶持政策,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等三大方面,将成为今后提升此病防控责任感意识,科学防控降低此病易感率的关键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