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阿里地区西四县奶牛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9-02-12仁增卓玛

兽医导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奶牛养殖发展

琼 达 仁增卓玛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狮泉河镇人民政府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西藏阿里 859000)

西藏阿里地区西藏自治区的西北部,与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相接壤,边境线长1117km,共有57 个口岸,国土面积34.5万km。南北宽约680km,东西长700多km,平均海拔4500m。全地区辖下7个县,36个乡镇142个行政村,是西藏传统牧业大区,也是西藏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是我国白绒山羊之乡。农牧业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80%。我阿里地区东三县(改则、措勤、革吉)属于纯牧民,西四县(普兰、扎达、噶尔县、日土)大部分属于半农半牧牧民。近年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后,牧民按草场比例减牲畜,西四县草场相对较小而逐渐从大量饲养羊、山羊转为饲养奶牛、牦牛等,为此老百姓的饲养技术和奶牛的品种直接会影响奶的产量、奶产品的质量及销售。推动畜牧产业发展增加畜产品收入,是整个地区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在参阅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从事的畜牧兽医工作经验。主要对阿里地区西四县奶牛养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1 阿里地区奶牛养殖概况

目前我地区奶牛改良技术处于起步阶段,我地区奶牛共 8615头,黄改牛1278 头,占本地黄牛的6.7%。其中奶牛1192头。2000年我地区普兰县引进西门达尔和黑白花牛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对原始品种100多头进行改良,改良后有很大的效应,老百姓回应很高。据调查分析及相关统计显示在没有改良前,本地奶牛奶产量为1~6胎全年泌乳天数平均为267d。以第3、4、5胎最长,为269d。第6胎最短为253d,1~6台奶牛年产量平均为200kg、以3、4、5台最高,分别为218kg和238和234kg,第6台为最低为140.8kg。实测出酥油为4 %。改良后奶牛奶产量比当地黄牛提高110%。

噶县昆莎乡嘎新村和加木村以项目形式申报引进奶牛和种牛,2003年从拉萨引进12头适应性繁殖试养以家庭饲养为主分到加木村带头户,但是由于饲料短缺,没有养殖经验等导致奶牛产量没有太大的成效。至今为止虽然加木村仍有共40多头牛,其中奶牛32头,但是近几年养殖数字不断下将。而昆莎乡噶尔新村康道合作社有217户613人参股,从2011年成立从无稳步发展到200多头奶牛。该养殖基地属于集体饲养,有专人专管,结合昆莎乡人工种草面积为1008hm2(其中紫花苜蓿652hm2、披肩草304.67hm2、燕麦草21.33hm2等)饲料有保障。据2016年统计显示光去年销售奶制品收入66.4万元/年包括(牛奶、酸奶、酥油、奶渣等)。

2 阿里地区西四县奶牛养殖现状的问题分析

2.1 生活习俗和传统观念阻碍,奶源基地建设发展不平衡

因为地域、资源、习俗上差别,有些地方奶养殖处于自然发展、自由发展的状态。有的养殖规模、养殖水平不断上升,而有的地方养牛数量不但没增加,而且出现下滑态势。鲜奶20元/kg,但由于饲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养牛成本增加8%左右。养一头黑白花奶牛年收入在5000~80000元之间,比上年收益好的时期下降1000~1500元。因此有的农牧民一直认为本地奶牛饲喂量不大,青饲料用的不多,精饲料几乎不用,成本低就盲目从本地引种。家庭型养奶牛潜意识里觉得牦牛和奶牛养殖没有一定的区别。为此把引进的奶牛和劳役的黄牛、牦牛混为一体,饲养和劳逸方面分布不清楚,各种因素导致奶牛奶产量减少而增收下降,奶牛科学养殖低下是西藏奶牛养殖业最突出的问题。

2.2 饲料供不应求

我地区目前饲料严重不足,精饲料价格过高等导致奶牛生产阶段营养不良,直接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缺乏精饲料或优质牧草的配合以及无人利用精饲料加工这一技术,饲料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奶牛的奶产量及质量。加大负担了养殖户的养殖成本。

2.3 市场意识不强

阿里地区属于边境地区总人口8万多,养殖户的奶牛的奶产大部分都是自给自足,没有打开市场的想法,满足于现状而滞留奶牛产奶的质量、产量、经济等。

2.4 缺乏技术人员

除了阿里地区噶尔县昆莎乡奶牛养殖场是集体经营,有特派的技人员指导工作外,周边县、村养殖奶牛的都为散养户,并各乡镇兽医人员只顾防疫工作,推广工作无任何指导性,县级推广工作人员也未主动下乡指导工作等,加之随着社会的变化考入兽医、畜牧推广技术人员毕业后都不会选择各自的职业。严重缺乏技术人员。

2.5 项目落实无人管理后续工作

近几年来我地区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奶业,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要实施奶牛良种工程,奶源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完善奶牛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帮助,项目建立后续管理不当,奶业生产停留在表面,投资大收益小等。

3 发展思路及对策

3.1 发展思路

阿里地区属半农半牧地区,政府应根据发展所需,尽量把优惠政策倾斜到有能力、有责任心、干劲足的农牧民带头致富人上,扩大其规模,提高产品品质,扩大其市场占有创建老百姓自己的品牌。

3.2 加大推广,提升科技含量

有条件的牧区实施牲畜改良项目,不断提高牧区牲畜良种覆盖面,引进推广良种繁育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培养多元化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3.3 人工种草产业链,农牧民饲养奶牛有保障

国务院发布的有关《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种植饲草料生产体系。同时在西藏自治区 “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 、三产大发展”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一产上水平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在阿里地区畜牧业建设重点工程中明确立草为业,草业先行的畜牧业发展思路,加大人工饲草料种植。我地区草地毛面积为2151.34万hm2,占全地区土地面积的72.6%,其中可利用面积为1732.45万hm2,占全地区总面积的80.5%(扣除无人区后草地面积为1908.07万hm2占全地区的64.37%,草地可利用面积为1561.59万hm2,占扣除无人区草地毛面积的81.84%)阿里地区可利用面积最大的是改则县,其次是日土和革吉。最小面积为普兰县。目前我全地区人工种草种植面积达到0.84万hm2,开发面积近1.33万hm2,并以项目建设形成带动饲草料基地产业化建设和畜牧业发展。这对于未来将是怎样的场景。

3.4 开拓市场,奶产业打入市场

没有养殖专业化就没有养殖产业化,通过专业化可以把分散的小型化的养殖,逐步形成以订单为基础采用奶牛收购额配置。“企业、农户、市场”紧密合作从而化解各类风险。

3.5 壮大队伍力量,留住人才

完善乡镇一级农技推广设施建设,建设相应的专业新技术推广和服务站,形成产业带或产业项目有技术服务人员。加强基层技术人员的待遇。整个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任务落到基层兽防员(配种员)头上,而他们的待遇低,后顾之忧未得到解决,难以调动积极性。

3.6 加强奶牛疾病防治

疾病预防是发展养殖业的重要保障体系,要严格执行奶牛防治的各项措施及制度,保障养牛业持续发展。定期对奶牛进行检疫,检出病牛要及时淘汰.杜绝疫病传播。

4 展望

阿里地区西四县奶牛养殖正处在从重视个体生产水平提高到集体生产水平;有分散养殖到规模化饲养;由简单粗放的饲养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生产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集成技术的有力支撑。经过几年的努力,希望阿里地区西四县的奶牛养殖逐渐形成一个“发展头数,提高产量,增加总产的”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奶牛养殖发展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奶牛吃草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