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分诊预检质量相关因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
2019-02-12徐华
徐 华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江苏 徐州 221006)
急诊作为急救科室,具有危重症患者多、病种多、患者集中的特点,承担着抢救和管理的重任。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对急诊分诊工作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因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尚未发展完善,造成了医患关系紧张,加大了出现医疗纠纷的几率。分诊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效果,本文针对急诊分诊运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作了简要分析,对于提高急诊医疗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急诊分诊预检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1.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布局不合理、非急症病人增多和标识不清楚等,部分医院急诊专业缺少系统全面的设置,导致病人即使挂了急诊号,也需要到对应的科室就诊看病,再加上有的科室标识模糊,为病人就诊增加了难度[1],降低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现阶段,我国许多医院将“无限制急诊”贯穿到运行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非急诊病人,据不完全统计,非急症病人增加到30%以上。非急症病人数量的增多,拖延了候诊时间,使急诊就诊秩序变得混乱,对分诊工作形成了不利因素。
1.2 病人及家属因素
病人依从性、沟通障碍、文化程度和不良情绪,都会影响到急诊分诊预检质量,由于病人及家属人员缺少对急诊号的认知,存在将急诊和快诊混淆的问题,极易拖延危重症患者的急诊看病时间。文化程度、依从性都会造成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不足,或是存在刻意隐瞒疾病史的问题,为护理人员评价患者病情增加了难度。老人、聋哑而等作为特殊的病人群体,会形成沟通障碍,极易出现分诊错误[2]。急诊科与其他科室不同,具有较强的特殊性,来此就诊的病人一般具有病情重、发病急等特点,极易造成患者及家属人员出现焦虑、抑郁、恐慌及紧张等多种负面情绪,若护理人员摆出一副不急不慢的工作态度,会造成病人和家属的不满。
1.3 护理人员因素
分诊护理人员往往是不固定的,缺少了专业的技能培训,再加上部分护理人员缺少职责感,加大了分诊错误,因分诊工作量十分繁重,长期处于嘈杂的环境中,语气会加重或过硬,造成医患关系紧张[3];有的护理人员沟通能力不强,或是一旦遇到突发情况,难以进行综合协调,影响到分诊质量。
2 急诊分诊预检质量对策分析
2.1 针对环境因素的改进策略
医院要创设急诊科,充分应用急诊视觉标识系统,对于急诊支持区、医疗区等,要使用鲜艳颜色的标识,起到加以指引的作用。做好对急诊分诊预检的宣传工作,分诊的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指导原则,多为需求量大的急诊病人提供医疗资源。结合相关临床资料,提升分级分区诊疗,能够提高整体护理工作[4]。
2.2 针对病人因素的改进策略
急诊分诊区的护理人员要注重与病人及家属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护理人员给予的关怀和照顾。结合不同的病人情况,护理要注重选用不同的沟通技巧,例如老年患者听力处于减弱的状态,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放慢说话的语速,适当加大声音分贝,尽量将专业术语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出来,赢得患者的信任,护理人员要与患者之间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注重沟通交流,为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宣教工作,为其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对其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增强治疗的依从性。
2.3 针对护理人员因素的改进策略
医院要加强分诊护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创建一套具体规范的评估分诊制度[5],确保其准确性和及时性。随着急救医学的不断发展,再加上急救模式的不断演变,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救护操作能力、医护配合能力及应急能力等。护理人员除了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外,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分诊除了具有基础的发号挂号,还需要护理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评估患者的病情,协助家属人员将其安置到相应的分诊区域进行看病问诊,确保所有病人能够得到快速高效的救治。护理人员要坚持患者为主体地位,在护理期间实时确保患者的安全,提升护理工作的服务水平。另外,医院还要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便于为危重症患者抢救宝贵的救治时间,便于综合评价患者的病情,切实改善和提升急诊分诊质量。由于急诊的日常工作中具有较多的突发状况,这就表明了提升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培养其综合协调能力的必要性。
3 结束语
随着医疗技术、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将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如何提升急诊分诊预检质量,是医院目前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各科室要成立急诊分诊质量监控小组,分析分诊运行中的不足之处,不断创新和优化工作方案,提升急诊分诊的准确度,使每位急救病人得到全面的救治,确保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另外,医院要注重对分诊护理人员的学习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改善分诊质量,提高护理水平,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