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用于血液净化对净化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2-12曹晶
曹 晶
(兴化市人民医院,江苏 兴化 225700)
血液净化作为临床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手段,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命,但受治疗周期较长因素影响,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为了探讨更加科学的护理方案,本文以我院近2年收治的尿毒症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就不同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展开了研究,以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82例,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1例。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37~71岁,平均(57.43±4.83)岁。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8~72岁,平均(57.64±5.05)岁。全部患者均获知情权。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尿毒症;②均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排除标准:①精神病;②合并其他心肺及功能障碍疾病;③免疫障碍;④传染病。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内瘘护理、定期检查等常规护理内容。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1)结合既往临床实践经验,总结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容易发生的低血压、失衡综合征、肌肉痉挛等并发症事件的护理方法,结合患者病情科学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2)实施预见性护理:①低血压护理,患者取平卧位,适度抬高下肢,输注0.9%生理盐水100~250ml。②针对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恶心呕吐、疲乏、震颤等失衡综合征,可在治疗前检查患者生化指标,对于对于BUN、Scr水平较高者可缩短血液净化时间,降低血液流速,治疗后给予患者5%的葡萄糖溶液纠正高血钠症。③心功能异常护理,给予患者吸氧支持,降低超滤率,减慢血流量,立即通知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④肌肉痉挛护理,监测患者透析液浓度,预防透析低血压发生。⑤对于内瘘穿刺患者应避免使用止血带,用钝针45°进针。⑥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促使患者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3)医护人员定期召开研讨会,完善预见性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1)血液净化效果评价标准:①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等临床指标改善≥60%;②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BUN、Ccr、Scr等临床指标改善≥30%,但<60%;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BUN、Ccr、Scr等临床指标改善<30%,或病情存在加重趋势,血液净化有效率=(①+②)/41×100.00%[2]。(2)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1]对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价,共计36题,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将82例尿毒症患者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23.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血压净化效果采用%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x2检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t检验,结果显示,P<0.05,即形成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两组血液净化效果
观察组血液净化有效率97.56%(40/41),包括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1例;对照组血液净化有效率80.49%(330/41),包括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8例。组间数据对比,x2=4.493,P=0.034。
2.2 观察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干预前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5.31±4.76)分和(90.58±3.73)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5.37±4.93)分和(82.46±4.58)分。组间数据对比,干预前,t=0.056,P=0.478;干预后,t=8.802,P=0.000;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本组干预前相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
3 讨 论
预见性护理要求医护人员在全面掌握专业技术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针对临床治疗中患者可能发生的各类问题,拟定针对性防护措施,减少意外事件发生,达到提高护理质量、改善预后的干预目的[3]。本文采用的预见性护理通过病情评估、低血压护理、心功能异常护理等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降低血液净化治疗期间的潜在风险。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血液净化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显示观察组采用的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临床指标恢复,提高患者血液净化效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显示观察组采用的干预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血液净化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提高血液净化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更加主动地配合临床治疗,因此具有积极的应用和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