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运行模式研究

2019-02-12郭先登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发力战略发展

郭先登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山东 青岛 266011)

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是理论之源,模式是时代之果。以科学的理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活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强烈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时代型操作性运行新模式(简称“运行新模式”),形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密为一体相互促进的新局面。任何一种运行模式,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兼容的产物,显现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显现生产力全要素再组合的新方位空间布局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在取得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至今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数年超过30%的伟大辉煌成就的同时,按照习惯性域际概念划分的“南北方”两大地理空间,发生了演义性、分化性“南快北慢”和“东北下滑”重大变化的历史性结果,为什么呢?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实证研究数据、案例显示,2017年“南方”区域实现GDP52.5万亿元,占全国的61%,为历史最高点。与1978年全国省区市(不包括台湾省)实现GDP相比,2017年“北方”省区市实现GDP进入前20位的仅有山东(7.267 8万亿元)、河南(4.498 8万亿元)、河北(3.596 4万亿元)、北京(2.800 0万亿元)、辽宁(2.394 2 万亿元)、陕西(2.189 9 万亿元)、天津(1.859 5 万亿元),分列第 3、5、8、12、14、15、19位;排序第21、24、23位的黑龙江、山西、吉林在1978年都排前20位内(分列第8、15、18位);排序上升4位以上的有福建(上升13位)、浙江(上升8位)、广东(上升4位)、河南(上升4位)、陕西(上升4位);广东、浙江、福建的增长绝对值均超过400倍。从城市比较看,“南北方”差距更为明显。2017年城市实现GDP进入前20位的是上海(30 133亿元)、北京(28 000亿元)、深圳(22 438亿元)、广州(21 503亿元)、重庆(19 500亿元)、天津(18 595亿元)、苏州(17 319亿元)、成都(13 889亿元)、武汉(13 410亿元)、杭州(12 556亿元)、南京(11 715亿元)、青岛(11 037亿元)、长沙(10 535亿元)、无锡(10 511亿元)、宁波(9 846亿元)、佛山(9 549亿元)、郑州(9 130亿元)、南通(7 734亿元)、东莞(7 582亿元)、泉州(7 548亿元)。2017年与1978年比较,进入前20位的城市,“南方”达到16个,“北方”只有4个;位次持平的是上海与北京,仍然分列第一、二名;进入“万亿元城市俱乐部”的14个城市中,“南方”占据11席;位次上升的有广州、成都、武汉、南京、苏州、杭州6个城市;位次下降的是天津、重庆、青岛、南通4个城市。深圳1978年还称宝安县,不在城市范畴内,到2017年位居城市排序第三名。1978年排序在前20位、到2017年跌出前20位的是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鞍山、石家庄、唐山、烟台,其中东北5个城市“全军覆灭”;1978年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4市还位列全国城市排序前20位的第5、6、7、9位;河北唐山与山东烟台也退出了2017年排序前20位城市行列。①数据来源:各市统计公报或政府工作报告。理论与实践共同揭示,是否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战略部署过程中不断创造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运行新模式,决定着能否实施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通过对GDP指标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及具有普遍意义的个案反思,“同在一片蓝天下”,谁能适时创造出在伟大历史转折时期适应改革开放不可逆转的发展大趋势的运行新模式,谁就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谁能不断创新发展新模式促使生发越来越大模式效应力的新比较优势,谁就能建立起强大地市场竞争力。反之,继续僵化思维使改革开放步伐缓慢,继续墨守成规守着过时的体制与机制不放;继续创新迟滞,导致过时的运行模式行走在惯性轨道上,结局必然是经济“下滑和落后”。这就是“运行模式”对经济发展结果表现出的关键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南快北慢”和“东北下滑”问题的主要原因。

理论指导经济实践活动,不是照搬照抄、教条式的落实,而是要不断创造符合历史域情、资源禀赋、时空变化等具体条件的运行新模式。当代世界每时每刻发生变化,中国每时每刻发生变化,域际每时每刻发生变化,“三个每时每刻”决定了过时的模式、方式、手段面对新情况新形势新问题的挑战,要深入实施以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为主体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1],需要充分认识与研究符合新时代新形态新特征的运行新模式。

随着上述“三个每时每刻”的变化和理论揭示,国家层面确定了旗帜、道路、基本制度、基本方略之后,域际要取得丰硕发展成果的奥秘在于牢固扎根“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四个服从”,创造既符合国情、又符合实情的体现“五个理念”、遵循规律、担当负责的具体性操作性运行模式。从这样的视角看,运行模式的正确与否,成为能否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深刻揭示,党要永远保持强大活力的秘诀之一,是不断引领创造发展的运行模式,在取得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正确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理论,以指导实践。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运行模式,所有的运行模式都呈现螺旋式上升发展的大趋势,无一例外。任何一种运行模式都需要集聚越来越大地效应力,评价某个具体的运行模式是否具有强大活力,第一标准是模式效应力大小;促使模式效应力最大化,才能使运行模式拥有强大活力,成为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范例。模式效应力最大化之际就是正在进行的既有模式取得最成功最完满经济效果之时,就是需要格外关注变化了的新情况之日。正在“运行模式”的相对性,决定了“既有模式”效应力形成最完满之时点,如果再往前一步,很可能会走向它曾经是正确科学的反面。“不断创造新模式”的绝对性,决定了要以新认识再出发的新作为,彻底从“既有思维”的束缚中完全解放出来,适时创造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的运行新模式。进而通过不断集聚新的模式效应力,形成新动能,把域际核心竞争力提升至更高水平,实现更高发展目标,推进经济发展进入更高运行阶段;实现再精准确立在新版经济地理重塑中的位置,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也是域际实现由善政向善治伟大跨越的最高境界。

站在改革开放40年开启新征程新起点上,域际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体系,不断创造适合自己发展途径的运行新模式[2]。要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心境出发,深刻思考“慢与滑”的历史性结果;从“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眼界出发,充分研究“快与进”的历史性启示;从“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展望出发,全面认识“慢与滑”与“快与进”辩证统一的历史性结果与启示。新时代域际要按照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基本方略,瞄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瞄准“两个阶段”两步走,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瞄准以1978年为起点,到2078年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一百周年时,把中国建成稳居世界发达国家前列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目标(史称“第三个百年目标”),不断创造体制与机制改革运行新模式,不断创造科学技术运行新模式,不断创造开放大门越开越大运行新模式,不断集聚放大新模式效应力。这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经济发展运行模式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从“基本出发点”入脑思考“南快北慢”和“东北下滑”问题,观察中国人口与经济增长形成东部地带强势地位与东北及西部地区弱化等现象,深刻认识域际要不断创造多维度空间经济发展运行新模式,必须把握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全面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的基本方略,长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大历史观,坚决打通中国与世界的历史维度,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历史维度,串联过去与未来的历史维度,连结强国与富民的历史维度,求是着砥砺奋进、不懈奋斗的“五大”新征程,求解着向辉煌彼岸再出发的新目标,求索着不断提升域际核心竞争力水平的满意答案。只有这样,域际才能不断提高重塑经济地理的多维度空间发展的运行模式水平,强聚模式效应力水平。

为能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研究好本文的主题,笔者以中国“南北方”两大地理空间的建制市以上层次地方行政管辖全域为域际具像性研究主体对象,提出如何不断创造运行新模式、如何不断提高“集聚模式效应力”水平的理性思路,以从根本上避免再出现类似“南快北慢”和“东北下滑”的问题,实现域际更充分更平衡的发展与繁荣。

二、创造将改革与开放进行到底的运行新模式

改革开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活力砥砺奋进的基本国策。回顾改革开放40年域际发展史,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迅速崛起与发展及其经验的复制与推广,在中国进行第二次伟大历史转折的进程中,进行了生产关系重大调整,促使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地释放,树立起“富起来”的新形象。

新时代在中国进行第三次伟大历史转折的进程中,以将改革与开放进行到底为鲜明标志,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成为彪炳史册永不磨灭地伟大记忆。实证研究显示,改革开放40年生产力前所未有地释放,促使“南方”域际更早的摆脱传统计划经济运行模式束缚,加快促进民营企业多形态运行模式大发展,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在发展中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水平,使之形成的新生产力成为“南方”快速发展的源泉。与此同时,“北方”历史形成的国有经济独大,且体制与机制的战略性调整与改革重组迟滞,“不找市场依赖政府”的观念,使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这就必然出现“慢与滑”问题。新时代要从根本上解决“慢与滑”的问题,极其需要通过深入改革开放,坚决打破僵化思维束缚的体制与机制,加快创造推进发展的运行新模式,不断集聚新模式效应力,实现“效应力”从量到质的飞跃。要在深化改革、更加开放的大趋势下,坚决杜绝照搬照抄舶来品为所谓运行新模式的现象,真正创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原创性运行新模式。

(一)创造改革开放运行新模式,需要深刻认识开放深度与改革力度始终密为一体相随相伴的发展规律

改革开放40年经历了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20世纪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21世纪初期中国加入WTO为显著标志,形成改革开放三次浪潮的辉煌征程[3]。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大地兴起改革高潮,以城市为中心的改革方针的确立,建立14个沿海开放城市,实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实现深改革大开放大开发的决策等,三大地带的建制市普遍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空间;以还原国有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的基本属性为基本抓手,鼓励民营企业大发展,形成改革第一阶段与开放第一阶段相重合,得以逐步扩大分享世界产业转移带来的红利,形成改革开放浪潮的1.0版(史称“改革开放第一次浪潮”)。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后,进入深化改革的第二阶段,鲜明的标志是确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指导理论,以中国改革的2.0版(史称“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倒逼企业必须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开创了改革与开放第二阶段相辅相成的新局面。以中国加入WTO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为鲜明标志,形成改革与开放同步推进的3.0版(史称“改革开放第三次浪潮”),使中国经济规模由2001年排名世界第7位的1.3万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排名世界第2位的8.3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中国进入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外向型经济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后,同年12月7日,习近平同志首次在国内考察,就选择了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在考察中明确指出,这次调研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随后不久,在2012年12月31日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以大历史观深刻指出,必须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域际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实施“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到上海等域际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再到河北建设雄安新区、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等为显著空间标志,中国取得改革开放第四次浪潮兴起与发展的辉煌成就。数据显示[4],2013—2016年,中国GDP年均增长7.2%,比世界同期的2.6%和发展中经济体的4.0%分别高4.6个、3.2个百分点,对世界经济增长率年均超过30%,居世界第一位;2016年实现GDP折合11.2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4.8%,稳居第二位。其他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占世界的比重亦持续提高、位次不断前移、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如,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及国产大飞机运20、C919、AG600“三兄弟”聚首蓝天等大国重器相继问世,成为中国靓丽的“名片”。再如,高铁总里程达到2万公里以上,超过世界排序第二至第十位国家的总和,高速公路超过12万公里,居世界首位等。还有,出口船舶已占造船总量的80%;无人机80%以上出口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占有份额达到70%等,树立起中国强起来的新形象。习近平同志对改革与开放密为一体相随相伴的伟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所做出的科学论断,成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鲜明特征的习近平治国理政伟大学说理论宝库永放光芒的瑰宝。

党的十九大后,正在形成气势磅礴的中国改革开放第五次浪潮,其鲜明特征是习近平同志以统揽世界大局的宏大气魄锚定中国发展未来,以“大国担当”的“智慧战略”指引中国与世界打造命运共同体,成为现代版“全球化”治理新思维所指导的伟大实践。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更加强起来的新时代,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全球治理步入新时期,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代表的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出新的活力,形成新“潮”。实证研究显示,2018年是新时代元年,从东向西、从北到南,经济运行取得辉煌新成就,充分显示中国特有的常态化中高型“速度模式”所造就的发展深度、广度与高度的强大活力,为 “十三五”规划期末GDP超越百万亿元人民币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作为衡量实体经济强弱风向标之一的《财富》世界500强2018年榜单显示,中国有120户(大陆111户)企业进入,仅次于美国的126家,远超日本的52家,且排序前四名中,第二、三、四名为中国大陆企业。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开放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庄严誓言,以海南全域建设自由港为鲜明标志之一,开启了中国经济完全融入世界经济的新时代;“2018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国宣布在山东省青岛市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一系列重大措施,成为上合组织合作发展的新运行模式;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宣布建立中阿战略伙伴关系,通过“两轮”转动、“两翼齐飞”的若干重大措施,阿拉伯国家集体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开启了“一带一路”发展新时代;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告了中国与非洲携手建设更加紧密命运共同体进入新时代;中国首届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等,创造了更加宽泛的经济全球化新运行模式,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地伟大实践,成为改革开放第五次浪潮的显著标志。

新时代域际要坚定遵循改革重合着开放、开放深度与改革力度始终密为一体相随相伴的发展规律,在改革开放第五次浪潮中率先夯牢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5],率先创造稳中奋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运行新模式,强力集聚模式效应力。

(二)创造在改革深水区趟出新路径的运行新模式

新时代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期,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治国理政的敏感度、复杂度前所未有。新时代现阶段域际创造在改革深水区趟出新路径的运行新模式,最突出的指向是:

首先,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的根本战略布局。要深刻认识“激发制度活力、激活基层经验、激励干部作为”为主要内容的“三激”科学新论断,以全面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制定的建立实现长治久安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战略规划和工作部署为前提,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新思维,以“立柱架梁”式制度性改革措施为基本抓手,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创造符合域情的“三激”运行新模式。实证研究显示,正是不断变化的改革升级版才推动着域际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形成“南进”的范例,这是“取经学习”要得到的“真经”。新时代域际要不断取得辉煌成就,必须牢固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创造“三激”运行新模式。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思考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善治求解更加尖锐与复杂的新矛盾,坚决啃下阻碍发展的“硬骨头”。

其次,建立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三位一体”合力推进企业发展的制度性体制与机制,创造尊商重商的运行新模式。新模式揭示出政治家是“抓手”、科学家是“推手”、企业家是“操手”的建立“制度性体制与机制”的理性大逻辑。“大逻辑”决定了要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新手段、新服务、新企业、新平台,强力集聚新模式效应力,不断提高营造尊商重商新环境的水平。创造尊商重商运行新模式,需要把“放管服”改革作为政府抓好的“第一件大事”。“放管服”改革对政府管理部门是触动灵魂、触动利益的“大事”,是推进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现代化的助推器,要从解决为企业服务客观存在的不够亲、不公平、不够实、不够快、不够精、不担当等问题入眼、入心、入手,紧紧扭住“营造优质尊商重商新环境”不放,不断完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三位一体”的运行新模式。

(三)创造完美实现既定“百年目标”的运行新模式

新时代域际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鲜明特征的开放新格局,要以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为基本抓手,创造更加开放的运行新模式,完美实现既定的“百年目标”。前述的“历史性结果”启示我们,改革必然开放,开放需要改革伴随,完美实现既定的“百年目标”,唯有不断创造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地运行新模式,才能站上开放经济制高点,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6]。实证研究显示,“南北方”发展存在的重要差距之一是外贸进出口额“南方”逐步拉开了与“北方”的距离。全国省域2016年与2000年比较,2000年排序前10位是粤沪京江浙鲁闽辽津冀,“南北方”各占一半;2016年发生变化,排序前10位是粤(9 542亿美元)、江(5 096亿美元)、沪(4 338亿美元)、浙(3 362亿美元)、京(2 820亿美元)、鲁(2 342亿美元)、闽(1 569亿美元)、津(1 027亿美元)、辽(865亿美元)、河南(712亿美元),虽然“南北方”还是各占一半,但是前三甲都成为“南方”省市,五个“北方”省市的总额才达到7 766亿美元,为广东的81%。实践证明,新时代域际只有创造稳固站上开放经济制高点的运行新模式,才能不断扩大发展外经贸经济的新空间。在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地发展趋势下,自贸区与自由港成为“越开越大”的棋眼。域际只有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深入的改革,加快创造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符合国情域情的开放型经济运行模式,才能打造成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形成从自贸区到自由港建设的运行新模式[7]。

完美实现既定的“百年目标”,要加快创建“一带一路+”与“金砖+”及“新兴与发展+”联合发展新形态,加快创建全球共同“朋友圈”合作发展新形态,加快创建以国家利益为中心互惠双赢发展新形态的“三大开放新形态”,不断创造运行新模式。域际需要围绕建设更加开放富有活力的域际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大力营造市场准入空间,切实保护好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以开放引领新旧动能转换;围绕打造新形态不走样的落实落地国家相继出台加快推进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新措施,促使更多有条件域际进入建设自贸区行列,进入建设自由贸易港行列;围绕建立越来越多友好城市的目标,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形成友好城市双向开放新局面;围绕大港口建设,不断提高港城一体化全方位通连世界的发展水平;围绕转型升级增效,集聚运行新模式效应力,做大做强开放型园区的“高地经济”。

完美实现既定的“百年目标”,域际面对如何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和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及运用世界贸易通行规则还有欠缺的问题,要切实把扩大内需作为稳中奋进、应对各种“贸易战”和经济下行风险压力的重大对策;要切实坚决转变外经外贸发展方式,在规模上做强做活外贸主体、质量上坚持优进优出、方式上做大做特新型外贸进出口产品新体系,建立适应新时代外经外贸发展空间新结构,不断创造适应新时代世界贸易投资格局新变化的运行新模式;要切实实现物联网产品与互联网通讯、云计算技术等紧密结合,不断创造远程监控、云端数据备份、大数据分析、专家系统集合、预测式服务、微信推送、远程诊断等功能于一体的运行新模式;要切实改变以往单一产业资本直接投资为主的方式,更加注重知识资本、科技创新合作和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更加注重进一步激发民间企业投资活力,不断创造多区域、多主体、多市场、多行业联合投资运行新模式,集聚起巨大的新模式效应力。

三、创造经济发展战略体系综合发力的运行新模式

习近平治国理政伟大学说指导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大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大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大战略、军民融合发展国家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大战略等(简称“导向性战略”),其与实施的多领域、多空间、多属性的“三多”性国家发展战略,共同组成新时代全面、系统、完整的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体系。它贯穿着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时空坐标,展现从过去走向全方位发展更加辉煌未来的历史大逻辑,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理论支撑。

自然规律揭示,任何一个物种与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而是与若干物种与现象有着必然的联系,共处于相互依存的自然空间。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任何一个付诸于实施的战略,都不会成为单项孤立运行的经济社会方式,而是与其相关联的战略组成战略体系,共存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综合发力的运行方式。以上述理论为指导,域际要深刻认识不同的“导向性战略”与“‘三多’性发展战略”会各自派生出数个子战略;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它们又会重新“洗牌”,裂变成总体战略体系下若干个子战略组合性体系。域际紧扣新时代、奋进新愿景,既要创造“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体系”综合发力的运行新模式;也要创造子战略组合性体系综合发力的运行新模式。

本文站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再出发的新起点上,从党和国家确立实施“五个伟大工程”的基本方略出发,针对新时代现阶段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极需解决的三组子战略组合性体系如何综合发力的突出问题,提出创造实施“3+3+3”“同一发力”“协同发力”“联合发力”的运行新模式,强聚新模式效应力最大化。

(一)创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三大”战略“同一发力”的运行新模式

新时代这一“三大”战略彼此形成的紧密关联度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不可替代的新引擎;科教强国战略是长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基;人才强国战略是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教强国战略的源泉。只有不断创造“三大”战略在多维度发展空间实现“同一发力”的运行新模式,才能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创造充分发挥“两个核心作用”、加快提高新引擎水平的运行新模式

理论揭示,新时代创新是强力推进发展的新引擎,创新在全局发展中发挥重大的核心作用,关键技术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核心作用(简称“两个核心作用”)。创造“三大”战略在多维度发展空间实现“同一发力”的运行新模式,首先要不断提高拥有越来越多以核心技术为鲜明标志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水平。从国家全局看,党的十八大后以创新为主导的知识产权产出指标爆发式增长。2015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跃居世界第一位,2016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49.5%,成为世界发明专利授权量在单一年度内首个超过50万件的国家。2016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81.2(以200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5.7%;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达到172.0、172.2、223.3和157.3,分别比上年增长4.9%、4.8%、7.2%和5.2%。2018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中国在世界最具创新力经济体排序中居第17位,首次跻身20强行列。从域际经济地理发生过的演义性、分化性重大变化结果看,则是创新加快与缓慢、传统产业与新经济之间比拼而形成差距、导致出现的问题。大数据显示,2016年与1999年比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排序前10位的省域有广东(2 035亿元)、江苏(2 027亿元)、山东(1 566亿元)、北京(1 485亿元)、浙江(1 130亿元)、上海(1 049亿元)、湖北(600亿元)、四川(561亿元)、天津(537亿元)、河南(494亿元),“南方”占据6席;广东高居榜首,与“北方”四省市比较,山东为其77%、北京73%、天津26%、河南24%;1998年“北方”曾是“南方”的122%,2012年下降为74%,2016年更是下降为64%;东北三省下降幅度大、创新不足,是造成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如黑龙江1999年排序是第10位,2016年下降至第19名。大数据还显示,如杭州2015—2017年信息经济连续三年增长速度超过20%,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促使城市形成新经济快速发展的运行新模式。

其次,要充分认识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不掌握核心技术,发展就是无源之水。发挥两个“核心作用”,要创造建立以核心技术为主导的强大创新轴带的运行新模式,形成全局发展无盲点的创新力全覆盖;突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新局面,创造建立更广、更深层次“双创平台”的运行新模式,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形成实现由劳动力数量红利向科技创新红利的转换,不断提升以制度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更高形态演化的水平,充分体现创新在与科教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同一发力”中始终发挥总开关的伟大作用[8]。

再次,要以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战略支撑的新视角,大力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志,是域际构建经济社会新空间结构的新动能,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域际要以“数聚万物、智在融合”为中心,把数据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要以构建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基本抓手,推进高质量发展。面向未来,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中国倡导的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新时期,要以“世界上最伟大的改变永远在未来”的新理念,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倡导性的引领作用,在高性能计算、移动通讯、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领域实现更大突破,形成中国版的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新形态。人工智能技术是引领未来发展主引擎的核心范式,在建立以智能制造业、智慧服务业、融合性农业、新兴产业及未来型产业等为重要内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全过程中,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双驱动”运行新模式。要看齐世界先进质量标准,创造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主攻方向的运行新模式,推动形成若干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为主导的世界级制造业集群,促使全产业链整体跃升、强聚新模式效应力,加快站稳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创建新动能新形象的“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2.创造实施以教育为根基、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教强国战略运行新模式,使之在实现“同一发力”中发挥基本抓手的固化作用

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新时代基本特征之一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其本质特征是通过成功教育,让每一个青少年都有出彩实现梦想的机遇,让一代又一代青年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尽滚滚人才洪流,充分体现“最是书香能致远”。新时代域际要从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三感”的高度,创造以教育为根基的“同一发力”运行新模式,不断强力提高教育为根基的集聚新模式效应力水平,强化提高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基础设施和德智美体劳教育水平,建立一支适应高水平义务教育的强大教师队伍;强化提高多层次、多需求的教育结构水平,不断开创大中小学与相关机构“同一发力”新局面;强化提高大专院校、职业院校在世界教育中的核心竞争力水平,使所有院校成为多种类人才成功走向社会的摇篮。

新时代要创造体现“科技第一生产力”的科技供给水平的运行新模式。域际要创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一体化发展运行新模式,推进“城市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使之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瞄准当代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舞台,建设特色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塑造经济增长新引擎,不断提高原创力水平;要培育科技供给创新发展新动能,支撑现代产业向高端价值链快速迈进,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水泥型科研院所”林立、转化能力弱化的问题。

3.创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运行新模式,使之成为“同一发力”的第一资源

新时代域际要谨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的科学论断,建成学科相对完整的科学家队伍和专业相对齐整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及适应发展需求的大国工匠与高技能人才队伍,拥有越来越强大和稳定的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源。实证研究显示,域际要不断创造加快补齐人才不足短板的运行新模式,造就一大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大国工匠;建设越来越庞大的新农人队伍;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干事创业的市场与社会环境。要建设符合域情的、大科学为主体的新型智库等。示范型案例显示,成都市面临“人才西部往东部跑”的现象,创造出城市以更加开放胸怀拥抱全世界的操作新模式,出台了“史上最强人才新政”,打造人才“新磁场”,搭建起人生出彩的大舞台,成为国内外青年人才首选创业兴业的热点城市,形成人才强市的先导型城市新形象。

(二)创造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军民融合协调发展战略“三大”战略“协同发力”的运行新模式

万事在协调,协调推动域际形成发展的强大“引力波”,造就着协调发展的本体性模式与存在性模式。域际要通过“引力波”的作用力,使两种模式组合成“协同发力”的运行新模式,且不断催生着运行新模式的出现。实施以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为主体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列首位的是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作为域际最基础的行政空间单位,军地相融亟需形成协调发展新空间,都需要创造在统一体中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军民融合协调发展战略“协同发力”的运行新模式,实现高质量多维度配置生产力。

1.创造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运行新模式,形成“协同发力”的主体空间

理论与实践揭示,域际“协同发力”显示的协调作用,是将各自为政的孤立式发展转化为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其高端形态是建立均衡性与可持续性一体化运行新模式[9],实现新模式效率最大化。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要明确战略定位,定位决定眼界,眼界决定了域际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要强化战略定力,定力决定格局,格局决定了不同层次与规模的域际能够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过程中,创造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合作共赢的运行新模式。新模式的突出内容是要紧紧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新机遇,使域际普遍制订的美好发展愿景变为现实。曾经发生的“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跃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10]。新时代域际要毫不动摇地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潮流,坚定的站在前沿,争立“潮头”;坚定的按照“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等国家确立的发展指向,圆满完成承担的目标任务,全方位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新时代要突出省域空间省辖地区与建制市统筹协调发展,既要突出省域内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的特点,也要深刻认识层级域际客观存在的差异,这样在对标国内外先进标准的同时,创造指导分类发展的运行新模式。要通过制度性安排,突出层级中心城市充分发挥“火车头”带动作用,以功能区引领优化空间结构,率先提升能级,再塑经济地理优势,创造中心城市通过持续释放“溢流效应”力、支撑城市圈群联合协调发展的运行新模式;突出中心城市从根本上解决“大城市病”,建设好城市以绿轴、绿带、绿块、绿片、绿点为主导的新风貌,创造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充分运用、快速到达与慢速体验同一的立体化交通服务体系、形成层次感相连的天际线和历史文化质感厚重建筑群的发展新运行模式;突出小城镇发展,高度重视“镇级”小城市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历史性作用,不断提高大中小城市在城市圈群里的规模空间结构水平,形成规模空间释放强大红利的运行新模式;突出域际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建设,形成更加充分发挥企业在统一市场中协同发展主体性作用的运行新模式;突出不断创造提高国土空间容积率水平的新运行模式。国土空间容积率概念表现的是域际行政管辖全域单位面积经济活动效率与土地利用的密集度,大数据显示[11],2017年全国已有20个城市地均GDP超过1亿元/平方公里,位居前五名的深圳(11.21)、上海(4.75)、东莞(3.08)、广州(2.89)、厦门(2.56)都属“南方”,其中“珠三角”区域占了3席。

随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城市圈群必然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相对独立的层次空间载体[12],实践的主体越来越强烈要求通过制度性改革,使“层次空间载体”拥有实现协调发展的制度力和机制力。在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中,需要深入总结新中国建立后国土空间行政与经济管理历史沿革的经验与教训,深刻认识新时代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所必然产生的发展大趋势是,既要对原有区域发展战略进行完善,也要坚决破解客观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更要提供新发展动力,提升发展质量。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层级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制度性改革作为第一着眼点,创造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运行新模式,强聚新模式效应力,形成全域拥有强大活力、协同发力的层次空间载体。在新时代新实践中,东部地带要以“优化优先”为聚焦点,突出建设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使之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门户型城市圈群;突出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两大城市群开放水平,使之具有新动能打造的全球竞争力。中西部地带要以“培育”为聚焦点,突出发展壮大东北地区城市群、中原地区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五大城市群,其中把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建成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引导发展北部湾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黔中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兰州-西宁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八大城市群,促进发展以拉萨为中心、以喀什为中心的两大城市圈,形成迈向更高发展质量的、更强增长韧性的、更多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多点增长极。

2.以建设现代农业创新高地和功能性农业示范区为标志的“农谷”,创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运行新模式

乡村空间是中国域际最基础的行政空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革命与建设的进程中,长期发挥着由基本国情所决定的“空间出发点”的历史性作用。从毛泽东同志创立“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到邓小平同志倡导以多种模式发展农村经济为起点,取得改革开放巨大成就,实现了两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习近平治国理政伟大学说,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城乡关系变化的基本特征和现代化发展规律。从梁家河释放出来“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担当品格、带头实干作风”的大学问到宁德真脱贫、再到闽宁(夏)合作真扶贫,从创立“两山理论”到“八八战略”,从安徽凤阳小岗村“户户包田”到今天实现“人人分红”等。在新的历史高度上确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本源性问题,是第三次伟大历史性转折的重要内容;是夯牢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基础之基点,是开拓军民融合协调发展的新空间;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的立体式、复合型、全方位新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建立“三大”战略“协同发力”运行新模式的基础工程之首义。

新时代域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分工合理、特色突出的“小区域经济圈”,需要通过建立包括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或研究院、理论与战略研究新型智库等,创造以“农谷”为支撑平台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运行新模式,提高多维度配置县域生产力水平。新模式决定了通过生发越来越多地融合型新技术、新业态,使新业态最大可能实现更协调更充分的发展,推进形成协同发力的现代化乡村新产业结构。如乡村旅游是“新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要深刻认识以古村古寨原居民迁出的运行模式建设旅游景区(点),既会失去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又难以保护与传承宝贵的乡愁价值。因为“原居民”和“原居民的生活”是乡村旅游的“灵魂”,是长期持久发展乡村旅游的根基,只有保护好这个“根基”,才能不断创造富有活力的乡村旅游空间布局运行新模式[13]。

新时代域际要以精准扶贫与脱贫的“尽锐出战”新论断为指导,创造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的“四到位”运行新模式;以强聚咬定目标、焦点不散、落实点位、靶心不变、持续用力的新模式效应力,确保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按时打赢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和贫困县全部摘帽的攻坚战。

3.创造以实施品牌工程(产品)为支持的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协调发展战略的运行新模式

军民融合协调发展战略是军地联合发展的高端形态,其在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协同发力中,成为支撑军民融合发展国家大战略的“长子”性战略,走出中国特色强军新路;在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同发力中,开拓新的国防经济发展新空间,形成重塑城乡新经济地理的新版图。新时代域际实施军民融合协调发展战略,要使之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指向。要以质量是龙头工程的关键,品牌是精品工程重要支撑的新思维,抓住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切实打造军民融合的龙头工程、精品工程”这个关键;抓住与国家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深入对接的契合点,创造军民融合项目都是品牌工程与产品的运行新模式。

(三)创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战略、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三大”战略“联合发力”的运行新模式

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共同的永恒课题,新时代中国与世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长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贡献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要深刻认识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战略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既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子战略,也是相对独立的理论概念。新时代域际要勇于率先创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运行新模式,率先创造“三大”战略“联合发力”的运行新模式。

1.创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运行新模式

可持续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子孙后代留下能够生存与发展的广阔美丽空间。新时代域际要以行政全域建成“大花园”的新思维为指导,坚决“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14];要按照“红线”即“雷池”而不能逾越的新理念,坚决保护好湿地,要在全国已经拥有8亿亩湿地、位居世界第四的基础上,继续稳固扩大湿地。实证研究显示,要推广浙江等域际通过建设“全域大花园”伟大工程,使人民共同分享大花园释放“养脑、养心、养眼、养肺、养胃”的“五养红利”运行新模式。

新时代域际面对相当一部分城市老城区资源环境容量已经到了极限的现状,要通过建设新区,疏解老城区功能,以腾出空间,提升老城区功能和绿色发展水平,彻底根治“大城市病”。如雄安新区以实施大面积异龄、复层、混交的近自然“千年秀林”重大工程,到2030年区域蓝绿空间占比将超过70%,森林覆盖率超过40%,发挥着具有世界意义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范例作用。

2.创造实施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战略运行新模式

新时代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优先保护生态环境、优先打造绿色空间。“两个优先”决定了要使全社会实现吃于绿色食品、穿于绿色纺织品、居于绿色建筑与环境,行于绿茵之中,使之成为永远的时尚生活方式。要不断提高强化集聚新模式效应力水平,让中华大地再塑绿水青山新空间结构,让中华大地每一方空间都永葆青春活力、生机盎然,舒卷绿色文明新画图。

实证研究显示,中国塞罕坝林场将荒地变成绿色天堂,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演绎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永恒记忆的中国故事,成为实施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战略示范性运行新模式,成为世界生态文明的不朽典范。山东省创造的兰陵代村国家农业公园运行新模式,形成农业园林景观与休闲、度假、游憩等密为一体的规模化乡村旅游综合体,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中高端形态。

3.创造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运行新模式

循环经济以“绿色”为本质特征,决定着经济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实现可持续运行,由单一的企业或局部内上下游互联封闭式生产方式演变为经济社会基本发展方式。新时代域际要以循环经济新理念为指导,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让每一个环节和节点都表现出互联的因果关系,使生产、流通与消费同处于一体化流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战略联合发力,促使全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实现生产力配置全链条生态化。

本文开篇之句是“实践是理论之源,模式是时代之果”。通过全文论述清晰地表明,新时代在确定实施科学发展战略之后,要使之落地落实成为指引前进的方向,必须创造保障实施战略指向的运行模式,两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地辩证统一的大逻辑。“大逻辑”揭示了在集聚模式效应力达到峰点之际,适时创造新运行模式,以确保“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体系”和“子战略组合性体系”能够综合发力,接续进行,实施好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为主体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猜你喜欢

发力战略发展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