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孢蘑菇接种技术*

2019-02-12李正鹏李巧珍余昌霞黄建春陈明杰

上海蔬菜 2019年3期
关键词:混播双孢谷粒

李正鹏 李巧珍 余昌霞 王 倩 黄建春 陈明杰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 奉贤201403)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又称白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食用菌品种,目前在我国已基本实现了设施化和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菌种产业至今已经形成了美国施尔丰公司(Slyvan America Inc.)、美国蓝宝菌种公司(Lambert Spawn America Inc.)等国外菌种供应商,山东润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蕈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菌种供应商。现代化双孢蘑菇菌种生产工艺为机械化配料-混合-灭菌-冷却-接种-搅拌-装袋-培养-冷藏(发货或运输),其中配料至搅拌环节均可在室内大型旋转搅拌器中完成,培养料搅拌均匀后封袋,然后将其转运至培养室内培养[1~2]。此菌种生产工艺导致双孢蘑菇菌种生产和双孢蘑菇生产完全分隔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分工,为使双孢蘑菇的栽培者对双孢蘑菇的接种方法和接种量有所了解,现将双孢蘑菇的接种方法及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 双孢蘑菇的菌种形态

双孢蘑菇菌种形态主要包括黑麦菌种、小米菌种和合成培养基菌种等。麦粒菌种多使用黑麦,小米和高粱等小型谷粒也常被用来尝试做菌种。麦粒菌种容易混入培养料中,播种效果好。小米菌种因其单位重量所含的颗粒数目多,菌种萌发点多,因此接种后菌丝萌发速度更快。播种时,当谷粒菌种已经生长在一起时,播种前1 d应将其打散,以便受损伤的菌丝得以恢复。谷粒菌种的缺点是易发霉,且霉变速度很快,谷粒菌种的双孢蘑菇菌丝主要附着于谷粒的表皮,只有极少量菌丝长入谷粒内层,谷粒中菌丝体量平均为10~26 mg/g,即菌种重量的1%~2.6%是菌丝体,其余主要是谷粒。双孢蘑菇菌丝只覆盖在谷粒表面,菌种本身的耐热性和耐贮存性较差。研究表明,使用浸透营养成分的珍珠岩菌种,菌丝可以从其颗粒表面侵入到内部,大大增加了菌丝生物量,菌种的耐热及保存性等指标均明显提升,形态上也接近谷粒。珍珠岩菌种的接种操作方法、菌种成活率、菌丝萌发速度等与谷粒菌种相似[3]。

2 接种方法

菌种长满瓶后7~10 d,将其贮存在2~5 ℃冷库中,使用前1 d 取出,置于20~23 ℃条件下让菌丝恢复活力。试验结果表明,经冷库低温保藏的菌种较未经低温保藏的菌种更易分泌黄色液滴,且易酸败软化[4]。

2.1 点播法

点播法也叫穴播,一般用于草料种。接种时,将菌种接入培养料内5 cm深,接种孔间隔20~25 cm。

2.2 撒播法

先将菌种总量的40%均匀撒在培养料上,然后抖动培养料,使菌种混入培养料,再将剩下的60%菌种撒在培养料表面,稍压实。麦粒菌种常采用撒播法进行播种。

2.3 混播法

混播法即将菌种和培养料全部混合,工厂化栽培多采用此方法。例如二次发酵的双孢蘑菇堆肥上料时,将堆肥与菌种同时上床架在室内发菌;二次发酵结束,堆肥与菌种经传送带均匀混合,同时进入三次发酵隧道内发菌。由于混播法边上料边播种,培养料含水量均匀,游离氨消失,可以使双孢蘑菇菌丝发育均匀,产量增加。混播法还可缩短发菌周期,减少污染,但混播法对培养料质量要求较高,若培养料内氨气浓度过大或含水量过高,菌种容易缺氧死亡。

2.4 扩播法

扩播法也叫超级播种,主要用于补种,是菌种播种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当较早播种的菌种已长入培养料2/3时,可取其一部分进行扩播。扩播法易延长菌龄,且易提高病虫扩散风险。

2.5 C.A.C-ing法[5]

C.A.C(compost in casing)是覆土中添加堆肥的英文缩写,即在覆土中添加发菌的堆肥。该方法可缩短覆土与养菌之间的时间,菌丝体能以较快的速度在覆土中定植。该方法无需搔菌。

3 接种量

双孢蘑菇生产过程应根据堆肥的阶段、预期产量和感染杂菌的风险决定菌种用量。一般一次堆肥每t使用5 L菌种(相当于二次堆肥每t使用7 L菌种),每m2用0.5~0.7 L(每t堆肥用5~7 L)较为适宜[5~6]。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一般1 t堆肥使用7 L菌种。为提高菌丝生长速度也可适当增加菌种用量,接种量大可抑制竞争性的微生物侵染。麦粒菌种营养丰富,可促进双孢蘑菇菌丝萌发生长,增加接种量能够增加蘑菇产量。但当接种量每t超过10 L时,菌种成本也相应增加,反而会降低增收效果。使用3次培养料时,接种量按培养料重量的0.5%计,如栽培面积为500 m2的出菇房,上料50~60 t,使用350~420 L菌种。菌种用量过多会导致播种后6~7 d 菇床的温度显著提升,增加制冷成本。美国Amycel 公司的接种率是按鲜菇计算的,每产30 kg鲜菇用1 kg 麦粒菌种,即1 m2料床用1 kg 菌种。我国常规接种量为每m2使用麦粒菌种0.4~0.5 kg 或粪草种1~2 kg。

将菌种接种到培养料后,菌种会从接种点向四周伸展。栽培者可用肉眼观察和判断蘑菇菌丝延伸情况和菌丝生长浓密程度。一般培养料中的菌丝体生物量与子实体产量比为1∶8,即12 g菌丝体可以产生100 g蘑菇子实体。这种比率称为子实体效率,通常认为蘑菇菌丝生物量越大,蘑菇产量越高[7]。

猜你喜欢

混播双孢谷粒
立足生产,服务农户
——记上海志磊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混播比例及播种方式对老芒麦与紫花苜蓿混播系统生产力及种间关系的影响
苜蓿与3种多年生禾草混播效应研究
混播草坪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
食言者
食言者
新鲜双孢蘑菇采收和自动化分级方法研究*
食言者
不同栽培原料对双孢蘑菇子实体品质的影响
任金黄谷粒丢失在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