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影响
2019-02-12
(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1)
重症肺炎是小儿常见病,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发生的炎症反应,也是小儿时期需要重点防治的四大疾病之一。据统计[1],小儿重症肺炎在发展中国家5岁以内婴幼儿死亡病因中位居首位,可在任何季节发病,其中冬春季节或在气温骤降的情况下发病率较高。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多种疾病患者的预后效果[2]。为此,本文对急诊重症肺炎患儿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以观察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本院急诊科2016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85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受试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关于小儿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它类型呼吸道疾病者;存在先天性发育畸形或者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脏器功能损伤者;存在其它部位感染者;家属拒绝配合本次研究或者不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者。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试验组: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5.4±1.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 h~3 d,平均(1.2±0.4)d。参照组: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个月~10岁,平均(5.1±1.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 h~3 d,平均(1.1±0.3)d。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即按时按量给药、耐心回答患儿家属的问题、向家属发放阅读手册使其了解此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治疗方法。试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包括:①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应当做好和家属与患儿的沟通,征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与患儿沟通可通过微笑、抚触及诱哄的方式完成,提高患儿的配合度;②呼吸道管理,按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提醒家属多变换患儿的体位,尽量选择头高脚低位,将床头抬高30°,定时更换呼吸机管路和集水杯,做好口腔卫生护理;③并发症护理,针对体温较高的患者利用物理方法降温,将压舌板用纱布包裹放在患儿口中以免咬伤,放置肛管促进排气,尤其应当注意预防中毒性肠麻痹,积极控制病情和并发症。
1.3观察指标 预后不良事件:包括并发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和休克等;家属满意度:按照百分制评定结果划分等级,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60分且<90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2 结果
2.1预后不良事件 试验组:43例患儿中,发生呼吸衰竭1例,预后不良率为2.33%;参照组:42例患儿中,呼吸衰竭3例,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休克3例,预后不良率为19.05%。两组预后不良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634,P=0.031)。
2.2家属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非常满意35例,一般满意7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为97.67%;参照组:非常满意24例,一般满意9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度为73.81%。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χ2=5.742,P=0.017)。
3 讨论
重症肺炎患儿的发生原因根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自身因素,婴幼儿机体的抵抗能力较差,难以控制该病的发生;二是致病微生物感染,包括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等在内的多种细菌均可增加诱发重症肺炎[3]。在急诊重症肺炎患儿中,除了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控制病情外,还应当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才能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集束化护理是基于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一种护理模式,要求每项操作均以改善患者结局为目的,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显示出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4]。本研究中,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内容包括护患沟通、呼吸道管理和并发症护理等,其中护患沟通能够征得家属的配合,还可拉近护理人员和患儿的心理距离,从两方面提升患儿的配合度,是改善病情控制效果和预后的关键操作;呼吸道管理有助于及时清除分泌物,避免窒息和口腔感染等,保证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并发症预防是控制病情发展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避免咬伤、腹胀、中毒性肠麻痹等并发症,还可积极改善预后[5]。结果显示,试验组预后不良率远低于参照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参照组。证实该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患儿中应用的价值较高。
综上,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改善作用显著,还可有效提升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