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劳动观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02-12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劳动大学生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学生工作部,陕西 西安 710019 )

劳动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都必须通过劳动来创造,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深厚的劳动情怀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劳动观教育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家庭、学校、社会中的一些负面消息,使得部分高校学生存在劳动教育缺失、劳动态度散漫、就业创业脱离实际等现象。因此,应着力培养高校学生劳动价值观,提升劳动教育,以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

一、劳动及劳动观教育的解读与认识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础。秉承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我们党和国家一直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实践中,将其与“德、智、体、美”并列为“五育”,并在全国各级学校中作为方针政策予以推广和落实。2018 年 9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劳动观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我国应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劳动观教育强调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教育的总要求。

二、高校学生劳动观教育的现状分析

1.劳动意识淡薄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劳动意识薄弱,劳动习惯差的问题。西方实用主义思想的传播,引发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盛行。许多大学生易受到其负面影响,使得劳动价值取向越发功利化。具体表现为高校学生在价值观上过分追求社会对自己的满足,缺乏一定的责任担当意识,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很多大学生不喜欢劳动,甚至逃避和厌恶劳动,在实际的劳动中拈轻怕重,怕苦怕累。部分高校学生甚至认为“劳动就是吃苦受罪”,“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长此以往,造成许多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盲目自信,眼高手低,在择业时很少选择基层工作,难以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

2.劳动观教育缺失

目前,劳动观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处于一种不太重要甚至边缘的地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源于学校开展的劳动观教育强度较小,或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劳动观教育,使得学生无法切身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缺乏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识。例如,当前学校的劳动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有专门强调“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内容,但这一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和教材中并未涉及,未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同时,在高校,劳动观教育并未配备专门的师资队伍,大多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一项基于高校的调查显示,高校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组织劳动观教育师资队伍进行劳动理论知识和劳动观教育的相关培训,这些情况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劳动观教育师资不够专业。此外,当前高校主要重视学生的脑力活动,较少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的体力劳动,使得学生轻视劳动的重要性,造成劳动观念缺失。

3.劳动能力日益削弱化

家庭条件改善,社会富有,时代进步为当代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条件。优越的物质条件在为大学生专心学习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也助长了部分大学生的惰性。由于家庭溺爱的原因,使得许多学生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表现出好逸恶劳的不良发展倾向。这样的教育不仅导致学生劳动习惯养成的严重欠缺,而且更容易让学生形成对他人的依赖,认为父母对他们的劳动付出是理所应当的,缺乏劳动责任感。当今社会的啃老族现象多是父母过于溺爱的行为导致的,使得学生从小养成了懒惰和只接受别人的劳动果实的习惯,失去了在生活中和社会上独立自理的能力,因而长大了也只能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

三、促进高校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对策建议

1.培养大学生劳动意识

高校学生应当努力培养劳动意识,增强劳动教育的自觉性。高校学生劳动观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舆论的引导。社会是劳动观教育的大课堂,要通过新闻、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积极宣传劳动教育,及时宣传报导优秀事迹,利用舆论导向的强大优势为劳动观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社会氛围,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各有关单位要积极支持大学生的教育实习、生产实践、勤工俭学和劳动锻炼,通过多种渠道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让有关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宣传标语、口号、横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的各个地方,体现出整个社会对劳动观教育的强烈关注。此外,社会教育还应当用榜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仅仅依靠教育者的说教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作用有限,并且作为受教育者来说,可能会感觉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使得劳动教育沦为一句口号。我们要通过挖掘身边的典型示范,大力宣传优秀的基层劳动者事迹,丰富学生对于劳动和劳动者的感性认识。如每年的五一劳动表彰大会,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等方式的宣传,能够引发学生思考,重新审视劳动的价值,明白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对于劳动产生更强烈的真实感。

2.加强大学生劳动观教育

高校要转变教学观念,重点突出大学生劳动观教育在高校教育当中的地位,将劳动观教育提高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高度上来认识。高校需要强化劳动教育,明确劳动观教育的学科归属,凸显劳动观教育的内容,不能简单地把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等同起来,更不能将其相互代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其次,高校需要建设师资队伍,为保障劳动教育提供基本条件。劳动观教育师资队伍在整个劳动观教育内容的具体构建、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劳动观教育师资队伍的自身水平和修养对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组织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劳动观教育的实效性。只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观教师队伍,才能切实保障学校劳动观教育的全面落实和开展。最后,高校还应当细化和落实劳动观教育内容,例如丰富劳动观教育实践课程形式,创办大学生劳动素质教育建设基地等。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适宜学生的工作岗位,提供给学生进行勤工俭学活动的机会,使更多的学生在勤工俭学的同时,得到劳动锻炼。

3.提升大学生劳动能力

当代大学生劳动能力的削弱部分原因来自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对于提升学生劳动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劳动观教育的基本途径。作为孩子成长引路人的父母,他们的劳动教育理念对孩子的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和劳动意识的形成都起着关键作用。如果父母的劳动观教育理念正确,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孩子正确劳动观的形成。因此,要改变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现状,增强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实效性,家长必须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劳动观。马卡连柯认为:“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这即是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生活在热爱劳动、祟尚劳动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自然也会受到影响,自觉以父母的行为做榜样,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此外,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劳动观教育时,还应注重孩子劳动基本技能的培养,鼓励、监督孩子进行劳动,让孩子会劳动,热爱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劳动大学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热爱劳动
大学生之歌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