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儿急性中毒的抢救护理体会
2019-02-12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吴琳琳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吴琳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1例急性中毒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27例、女24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0±0.5)岁,中毒类型:有机磷农药中毒25例、食物中毒22例、一氧化碳中毒4例。纳入标准:符合急性中毒诊断标准者;临床资料均完整者。该项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抢救方法:①毒物清除,医护人员需第一时间掌握患儿病史,并根据其中毒类型,及时将其接触或体内毒物清除干净,如患儿经皮肤接触中毒,需快速为其清洗接触部位;若患儿吸入毒物,需快速将患儿移到新鲜空气处,并将其呼吸道分泌物吸出,必要时还需给其进行吸氧;若患儿经消化道中毒(即口服中毒),需及时对其进行促吐、洗胃,洗胃量应视毒物的毒性和中毒量确定,若毒性一般和服毒量不大,洗胃量控制在1000mL左右;若毒性和服量较大,洗胃量需超过1000mL,同时控制冲洗入量为患儿胃容量的1/2以下。②气管插管,若患儿出现发绀、呼吸不协调及昏迷等情况,需及时对其进行气管插管,若插管后导管不畅或仍无自主呼吸,还需迅速将患儿气管切开,并做好呼吸机通气治疗准备。
护理方法:①建立静脉通路护理,护理人员需快速为患儿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条用于补液,一条迅速使用拮抗药物。②开放气道护理,为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护理人员还需及时为其开放气道,如针对出现昏迷并伴有呼吸衰竭的患儿,需让其头部偏向一侧,并将其口腔和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清除干净,同时做好吸痰准备;若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症状,需快速为其提供吸入氧气护理,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可采用头罩进行吸氧,吸氧量控制在3~4L/min;若患儿出现深度昏迷,护理人员还需快速为其注入纳洛酮药物,30min后再进行1次推注。③病情监测护理,护理人员还需给患儿提供心电监护,以严密观察患儿脉搏、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等体征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④饮食护理,待患儿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还需合理调整其饮食,叮嘱家属多给患儿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最好以半流质食物为主,可有效保护胃黏膜。
1.3 观察指标 治愈:患儿中毒症状消失,各项身体指标恢复正常;好转:患儿中毒症状明显缓解,各项身体指标明显改善;无效:中毒症状及体征均无显著改善,病情加重或死亡,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2 结果
经抢救护理,患儿治愈44例、好转5例、无效2例,患儿抢救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6.1%,除2例抢救无效死亡患儿,其他患儿现已健康出院。
3 讨论
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小儿急性中毒发病率高达69.4万,其中,小儿急性中毒的主要人群为婴儿、幼儿及三周岁以下的幼儿,多因这些婴幼儿无分辨能力或辨别能力不强,在家长监管不当的情况下,极易接触有毒物质或误食有毒物质而中毒[1]。引发小儿急性中毒的毒物品种繁多,如农业性毒物、食物性毒物、植物性毒物、洗涤剂、一氧化碳、灭虫药等,其中最常见的中毒类型为食物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小儿急性中毒病情发展和变化十分快速,需要临床积极探寻有效的抢救护理方案对患儿进行干预,才能降低其死亡率。在抢救护理工作中,首先要对患儿进行毒物清除,以免毒物继续损伤其机体重要脏器,其次,就是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其提供相应的气管插管、开放气道护理等,以维持其呼吸道通畅,才能避免患儿因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待患儿病情稳定后,还需给其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护理干预,以保护患儿胃黏膜和加快其预后康复周期[2]。本研究中,对51例急性中毒患儿采取急诊抢救(包含毒物清除、气管插管)和护理(包含建立静脉通路护理、开放气道护理、病情监测护理、饮食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患儿治愈44例、好转5例、无效2例,患儿抢救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6.1%,除2例抢救无效死亡患儿,其他患儿现已健康出院,说明这一急诊抢救和护理方案干预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小儿急性中毒病情危急,及时采取有效的急诊抢救与护理方案对患儿进行干预,将能有效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并使患儿获得满意的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