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以服装工作室为例

2019-02-12仲菊芳施建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校企教学模式课程

仲菊芳,施建平,李 丹

(1.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昆山 215332;2.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6)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尚且存在着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相互脱节、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体现不够充分、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团队协作意识薄弱等问题。校内双师教师与校企合作单位中的设计师、样板师、工艺师合作共建服装工作室,根据服装行业的岗位需求分方向设立服饰品开发工作室、服装样板工作室、服装样衣工作室、服饰品网络销售工作室等,将技能实训、项目开发、竞赛培育及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等融为一体,解决学校的培养规格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的矛盾关系,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从而适应市场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

为适应市场人才培养的需求,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积极探索校内工作室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方式的变革之路,改变传统的教材实例式课堂教学,引入专业多方向的工作室和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方式,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工作室管理机制,引入企业设计师、样板师、工艺师等多方位的管理机制,使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建立起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

面向服装市场、服装行业企业,根据服装产业链的主要领域开设多方向工作室,构建相互联系、层层分布的教学平台,实现校企共建课程链,实现师生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实现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工作室从社会、企业项目为导向开展具体教学,使知识与技能有效融合。经过入学后第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与实践后,学生结合自己的条件、爱好与发展情况,同时结合现有工作室、校企合作单位的岗位需求,选择一个对应的工作室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学习与实践,达到早接触工作岗位、早适应社会发展。工作室结合服装企业的运营理念、管理模式、工艺流程进行教学设计、过程管理和教学考核,使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生产相结合、教师的教学与师傅的传授相结合、学生的学习与员工的生产相结合、学生的作业与企业的产品相结合,促使学生在校的学习与校外的就业自然衔接,提高学生该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及就业、创业、创新的能力,最终实现校企合作教育教学的目的(如图1)。

图1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工作室与教学相结合开发对接紧密的课程链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化,高职教育教学必须走改革之路,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需推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接实际项目和实际岗位,根据服装行业开设不同方向的工作室,开发与岗位密切联系的“1+N”课程链,作为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1”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以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灵魂,与服装行业新标准、企业新工艺和新技术接轨,与国标工艺流程规范接轨,从而让学生适应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N”为围绕学生走出校门能有“一技之长”为主线,开设“N”种相关技能并进行结合,使学生能全面得到发展,对接服装业岗位群风险控制能力,培养学生社会市场的意识与社会实践能力,使其踏出校园后能很快适应企业行业变化,融入市场。基于服装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链,使课程更多地关注隐性的知识与技能的构建与实际项目的运用,来调整整个课程链,使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有个质的提升,使学校“教与学”的过程与行业的“传与产”的过程达到有效统一。企业的设计师、样板师、工艺师参与到工作室课程链的建设中,升级学校的产业,使教师与学生的技术技能得以进步。

(二)工作室与教学相结合设计项目导入的教学方案

服装工作室开展创新成果孵化阶段,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模拟孵化,此步骤可由学生在不同方向的服装工作室下,在模拟的供应链或商业环境中进行模拟,不仅能够验证创意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能够得到学校与企业的双向指导。若模拟效果良好,创业计划书质量高,可由合作企业进行实际孵化。其次,学生基于本校服装工作室的几个实践平台,先开始接校内订单(如新建教学楼、实训楼的窗帘制作,其他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服的设计与制作,教师、学生四件套的设计与制作等),然后再接校外社会订单(如汉服的设计与制作,玩偶服饰的设计与制作、服装拍摄与网络销售、服饰产品包装设计等)。在实际项目中,学生能切身体会到实践带来的乐趣,以及当设计转化为产品时带来的成就感。

通过开发的课程链,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教学手段,以服装各方向的工作室作为载体,将课程中的知识和谐技能与项目实践融为一体。以工作室和企业的实践项目为主导,学生所选专业方向课程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专业实践技能为核心,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起辅导作用,承接社会、企业的服饰品设计与制作项目为主要任务,由教师、企业导师带领学生共同承担相关任务,将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融会贯通,强调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存储转换能力、发展定位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养成良好的职业能力。教师与企业导师在整个项目完成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及相应的帮助,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出更好的调整,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工作室与教学相结合构建“学、赛、研、培”的培养模式

“1+N”课程链的开发、项目的导入,使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以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入手,构建“学,赛,研,培”综合实践培养模式,促进校企合作有效发展。

“学”——项目化教学。工作室是开放式教学,不以“课堂”和“课程”为主。因为是开放的,所以教室不再是一个固定空间,不受高职学校教学环境的局限,应将社会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带入工作室,模拟实际的工作环境。还可以将课堂延伸到面料市场、时装展会、企业、图书馆、网络中等。课程不再是专属的一门课,而是通过项目整合课程,使知识连贯,实现校内学习与企业工作过程的统一性。学生不再是被动去学习一门课程,而是能主动地在一个自由的空间内进行专项训练,通过真实项目的实践,将各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得到很好的整合。

“赛”——技能化培育。工作室以技能大赛为背景,以参加不同机构举办的各种服装与服饰品设计为契机。学生参加各项专业技能竞赛的过程是工作室实践教学的一个全面展现,是工作室实践教学的一个整体,大赛中的作品是实践教学的展示品。通过竞赛提高学生设计与制作的水平,锻炼学生知识连贯的综合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与视野,加深学生对专业内涵的理解,为学生进入社会开辟新的渠道,同时也扩大院校在社会与兄弟院校之中的影响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研”——技术与课题研究。工作室中的成员以企业的实际项目为基础,开展课题研究,以生产过程为导向,开展技术研发,按特长分工,完成科研项目,增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将来专业细分发展提供锻炼平台。教师将项目转化为成果,成果转化为收入,唤醒教师对科研的激情,提高团队科研能力。

“培”——双师双能化培养。高校中的大部分教师都未进入过企业,虽精通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专业实践经验。教师把工作室作为实践平台,一个项目中会涉及到设计部分、制版部分、工艺部分,各部分需要衔接,不可像平常课堂教学一样,每门课之间联系甚少,需培养服装专业的通才,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通过企业项目的运行,教师首先要让自己做好,其次要教会学生,让学生做好,这样便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营

(一)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

几个不同方向的工作室不再由学校统一管理,而是让企业参与进来,遵循“校企双方建设、双方管理、双方受益”的原则,以“校企共建、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为建设理念,激发企业合作动力,使企业主动将真实项目与优秀人才带入工作室,达到学校与企业共建育人目标,实现校企环境融合、文化融合、角色融合。

1.工作室人员组建。工作室主要人员由企业在岗设计师、样板师、工艺师与在校专任教师和学生组成。将企业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带入工作室,升级原有的设备与技术,提升教师的学术研究、课题研发、技术开发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2.工作室、工作场所。将企业与社会项目带入工作室,以实践教学、学术研究、专利申请、项目开发、技能竞赛、技能提升为目标,不固定工作场所,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项目实际需求来调整,可以是工作室、校内实训室、展览中心、面料市场,也可以延伸到企业内部。

3.教学任务分配。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由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设计师、样板师、工艺师共担教学任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完成项目开发、教书育人等多重任务。工作室中的负责人既是学校的专任教师,又是企业的设计师、样板师、工艺师,使学校教师感受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设计作品运用到市场上的喜悦与荣誉,也可以使企业设计师、样板师、工艺师感受到传道授业的尊荣与责任。

4.教学资源建设。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工作室建设目标,加强实践场地建设,建立“教学、生产、培训、研发”的综合性实训实践基地,确保专业实践教学有序开展。同时,开发相应的配套教材、课件、微课等资源,实现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之间资源共享,满足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的学习需求。

(二)工作室管理模式

1.学生——选入工作室。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及爱好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对应的工作室,再由教师和企业设计师、样板师、工艺师通过面试择优录取学生,由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用企业工作过程的质量要求对学生的作业、作品等进行评定,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未来的就业岗位与自身职业的发展,从而提升企业对学生的就业满意率,提高学院服装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2.企业——企业融入工作室。企业将真实的项目带入工作室,制定工作室相关管理制度,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实训内容设计及考核奖励方法等,使学校与企业有效渗透,让企业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使授课内容与行业要求相结合、专业与产业相联系,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从而提供更多的真实项目,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之间达到有效衔接。企业与学校共育人才,合作企业可以优先录用优秀学生,省去社会招聘再培训的过程,使学校和企业共同获利。

3.教师——投入工作室。出台有利于教师的条例,使教师有加入的欲望,有效地唤醒在校专职教师的项目开发激情,使教师在知识共享、创新研发、团队协作中得到成长。每个工作室的主持管理者,需通过申请及个人的工作业绩作为依据,择优录取,确定后组建团队,每学年进行一次考核,将团队业绩、成果与职称评定条件与收入相结合,促进团队积极开展研发,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4.师傅——聘入工作室。聘请企业的设计师、制版师、工艺师,将不同于以往的讲座、外聘教师,以工作室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到企业项目的运行中,参与到企业项目教学中,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技能、整体职业素养、团队协作方面的培养过程中,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责,把企业新的生产技术、新的管理理念及个人的企业实践经验渗透到工作室的教学中,使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多方面密切对接行业需求,建立具有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真实项目相融合的培养新模式。

(三)工作室学习考核模式

1.改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为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改课程章节学习为项目实践学习;改教室学习的场所为工作室、企业、商场、面料市场等真实实践场所;改课堂学习为课内外兼修学习;改虚拟项目讲解练习为真实项目实践操作;改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为实际项目为主导的学习模式;改单一的课程考核为参与社会、企业项目实施的综合考评;改学生被迫学习状态为主动学习状态,来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不断完善考核模式,在实施项目设计、项目开发、项目实施的建设过程中出台考核细则,考核内容主要以服务社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开展课题研发获得的成果,开展技术服务所获得的专利,指导学生参与比赛与获奖的情况。考核建设的绩效作为工作室发展经费及以后继续与企业合作发展的重要依据,激发各工作室老师与学生的动力,促进工作室全面发展。

四、结语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营,使课程与项目间紧密相连,满足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与教师的职业能力。多年来,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服装工作室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针对校内学生开展中、高级培训,校外针对企业员工进行初、中、高级培训,为现在和将来的服装企业员工提高技术水平。工作室牵头,教师与企业合作编写多本校企合作教材,教师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研究,获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师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纽威(厦门)轻工有限公司设计制作查理玩偶服装3200件,为合作企业进行产品设计与推广,进行线上与线下销售,学校新盖教学楼、实训楼的窗帘设计与制作,学院各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服的设计与制作,学生多次完成师生家居用品的定制,校内外大型活动所用T恤衫的图案设计与转印,与淘宝平台合作,设计与定制不同款式的汉服等,通过社会项目所获得的资金再来购买工作室所需的相应设备,来完善校内工作室建设,使人才培养有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校企教学模式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