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金鸡报晓”的泥绘工艺及其文化内涵
2019-02-12许珂
许 珂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位于江苏南部的宜兴自古以来就是江南富庶之地、鱼米之乡,工商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事业兴旺发达,生活幸福美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特别是书法、绘画、篆刻等中国传统艺术的参与人员之广、水平之高也是全国闻名。在历史上,特别是明代中后期开始,江南文人领秀全国、蛮声海外,以文征明、沈周、徐文长等文人为代表的群体在一杯清茶、一壶浊酒中滋养着自己的才情。我们最为熟知的唐寅唐伯虎更是诗、书、画俱佳,据说他在姑苏桃花坞自家的园林里种植了半亩牡丹。每当牡丹花开的时候,便邀请自己的好友祝枝山、文征明等人前来吟诗、作画、赏花、喝茶,也创作了许多以牡丹花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可是唐伯虎是能够写出“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出穿”这样诗句的至情至性之人,花开的时候纵情高歌,花谢的时候就黯然神伤,经常把一片片的落花找一片干净的土壤掩埋起来,还作诗以记之。后来,唐伯虎葬花的事被曹雪芹改编,写入了中国经典小说《红楼梦》,所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艺术氛围之下,江南人文荟萃、人才辈出,一代一代的文人墨客把生活的热情和艺术的才情尽情地挥洒出来,而紫砂壶和绘画的结合让这种艺术形态又诞生了新的工艺,那就是紫砂泥绘艺术。
以壶为纸、以泥为墨、以绘代工的紫砂泥绘技艺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流行开来,其主要的技法就是用本色或者不同颜色的细泥浆在壶身表面书写绘画,精致的泥绘作品则主要通过画面线条的粗细与长短,面积的大小与厚薄,颜色的浓密与疏离来体现画面事物的虚实与远近,具有一定的立体感,恰似薄薄浮雕的艺术效果。普遍的题材主要有花鸟、山水、诗文等,以传统的中国画构图形式入画,古朴自然、雅趣横生,和紫砂壶的特质非常相似,用在上面装饰最为合适不过,两者的结合让紫砂泥绘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其中的难点在于创作者必须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和深谙绘事六法,这就使得这一技能在普通的紫砂艺人中间难以望其项背,如何将壶身的泥绘作品绘制在一张宣纸之上,同样也是一幅出彩的山水、人物画卷。
这件紫砂泥绘作品“金鸡报晓”题材来源于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鸡”。其实在我国古代,鸡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农户家里基本都会养着鸡,并称它为“五德之禽”,即: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此谓之五德也。古人关于鸡的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一直延续至今。因为鸡谐“吉”音,寓意吉祥,遂被视为吉祥之物,金鸡备受喜爱,在钟表还没出现的时期,人们就将公鸡打鸣报晓作为起床耕作的时间,来迎接新的一天的朝阳。而在紫砂器型的设计创作方面,这件作品的壶型设计灵感来源于四方壶型,这样可以使得整体看起来挺拔稳重,壶身大片的面积特别适合彩绘技法的运用,而且竖构图的形式也可以很自然地施展开来,所以我用多种颜色的紫砂彩绘手法来表现出金鸡的形象特征,头部和身体的暗红色、脖颈周围的白色、腹部的墨绿色、尾巴和脚爪的金色,基本把紫砂“五色土”都表现出来了,一只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栩栩如生、雄赳赳、气昂昂的金鸡呈现在面前,旁边还有小小的绿叶、红花造型的泥绘装饰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饱满完整的“金鸡报晓”图画。紫砂泥绘工艺和中国传统艺术结合起来的创作设计,使得这把紫砂壶既具有了泡茶品茗的实用功能,也具有了把玩欣赏的艺术功能,而且“金鸡报晓”的艺术形象也经常可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紫砂壶上面的运用很好地寓意着黑暗过去、黎明到来、向上奋发、大吉大利的文化内涵,给人一种蓬勃而发的力量感和对新的美好开始的期待感。
在紫砂文化中,对于吉祥寓意的使用也特别的常见,尤其是紫砂作为一门民间技艺,一直流传至今,汲取了许多民间生活、传说、故事中的形象题材。而用紫砂泥绘的手法来更为细腻地表达出来,也是一种颇见功力的大胆尝试。正是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得灵感,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和学习,不断试验、融会贯通,终于成为一种可以和紫砂相结合的艺术创作。作为一名紫砂艺人,要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继承传统紫砂技艺的基础之上,旁征博引、触类旁通,用更大的热情来接受新的紫砂意义和装饰手法,并积极地探索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创新融合和推陈出新,这样才能让紫砂艺术葆有永恒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