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寿桃树桩壶”的创作理念
2019-02-12徐红
徐 红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壶走进文化历史舞台,受到广大茶友的青睐,追其原因之一就是它得天独厚的原料——五色紫砂泥。紫砂壶曾经有过一段低谷期,因为人们低估了紫砂泥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传统观念中,认为壶都是泥土制作,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事实证明,紫砂泥是不可替代的。它经上万年才能生成,硬度高,透气性强,可塑性大……它的功能之强大远不是普通泥料可以比拟的。正是因为泥料的罕见和珍贵,随着时间的推移,紫砂壶开始扬誉海内外,人们把它推崇为“世间茶具之首”。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紫砂壶也在跟随历史的脚步不断前进,脱离原本朴实无华的外貌,随着一代代紫砂艺人的勤劳努力、继承创新,紫砂壶发挥了自己无限的创作可能性,包容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脱胎换骨,成为了陶艺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新星。在紫砂创作中,大家总是喜欢将美好的情感都寄托于小小的壶中,达到抒情言志的效果,所以花器的创作近年来格外兴盛,艺人们绞尽脑汁,大胆创新,造型、选材、陶刻。雕塑无一不是精益求精,以求“工、型、神、韵”可以达到完美结合。
树桩是十分常见的创作题材,树桩的造型千奇百怪,因为是自然生长的状态,所以姿态都是恣意天然的,这样的特性吸引了大众,陶工们用紫砂泥来塑身,通过贴塑、雕塑等手段,仿造原生态来设计创作,使得作品形态逼真,仿生效果极强,以达到可欣赏、可把玩的目的。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创作时的观察角度、观察时间、观察重点不一样,所创作的作品都是风格迥异的,这也为花货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文介绍的“寿桃树桩壶”选择的就是桃树桩。说到桃树,其实民间有很多传说。夸父追日,力竭而亡之前将自己手中的神木抛出,后来,神木所在之处幻化成了一片桃林,十里桃林,灼灼其华。几千年以来,桃木就有了辟邪镇灾的作用,被称为“降龙木”。纵观此壶,器型优美挺拔,工艺精良,色泽饱满,大小适宜,拿在手中把玩,手感极佳,光滑如玉,质感明显,让人爱不释手。这是一把十分典型的仿生壶,点、线、面处理的十分妥当,细节方面更是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各个部位的创作都是作者在仔细观摩后的探索中组合起来的,真正做到了完美结合,见工见型。壶身采用了树桩的一段,节疤,筋脉、纹理都刻绘的仔细而又自然。壶的原料是紫泥,烧制后的颜色接近树桩的原木色,这样更显得壶身仿生形强,仿佛树桩被做活了一样,有了生命一般。壶嘴犹如横生的树枝,遒劲有力;壶把是缠枝弯绕而成,纹理清晰;平整的截盖设计使得整个壶身状若锯开的树桩,形象更加生动;截盖上伸出一段枝干,短小精悍,为壶钮。这样的设计更是点睛之笔,树桩给人的感觉就是老辣苍劲,仿若一个行将就木的老者,但是这段枝干的衍生就是黑暗中的一点光,象征着蓬勃的朝气和旺盛的生命力,让人在前途中看见了希望和光明,作品的内涵和意境都突显出来。
桃木作用广泛,寿桃更是民俗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结晶,现在人们都喜欢用寿桃来祝长辈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作者将壶设计成树桩造型,然后将寿桃的文化底蕴都隐含其中,一把壶传递出了多重涵义。正是艺术的这种包容性和多元性,使得创作者的热情经久不衰,不仅在造型上下了大工夫,使得作品最终呈现的艺术效果极佳,逼真传神,还在文化意境中融入多重文化元素,并且使之完美融合,可谓一箭双雕。
结 语
紫砂壶的市场前景非常可观,但是要保持这种飞速发展的势头,需要紫砂艺人下更大的工夫。传承可以使文化保留发扬,但是发扬光大则需要不断创新,输入新鲜血液,加入现代化元素。从“寿桃树桩壶”中我们看到了紫砂艺人的努力、创新、思考,相信紫砂艺术在当代艺人的创新中会迸发出更加耀眼的火花。
《寿桃树桩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