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石瓢壶的制作感悟
2019-02-12周鹏
周 鹏
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至今历时悠久,源远流长,且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内涵。从新石器的彩陶文化、战国时代的帛画、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秦朝的瓦当和漆器,再到汉代的画像砖,均能陶冶人的情操。然则,明代的审美渐趋简约、质朴风格,在明代的家具文化中体现得尤其明显。明代家具的简约装饰风格遂被后人借鉴,并应用到紫砂壶的造型装饰中,便有了“天然去雕饰”之美。特别是在明代嘉、万年间,由于官府文人、书画名家对紫砂十分喜爱,遂参与了紫砂壶的设计,也将紫砂壶推至繁荣发展的局面。在明代,文人对紫砂壶的评价是极高的。周密的《宜都壶记》说:“今吴中较茶者,必言宜兴瓷。”紫砂文化以其古朴而典雅的文化特征与深沉而庄重的艺术形态著称于世,在茶文化中独树一帜,且扬名海内外。由于紫砂艺人长期在民间活动,他们尚礼崇仁、尊师重教,也能把老百姓的美好心愿融入到紫砂作品的设计中来。
紫砂壶艺术是一门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虽然每一个紫砂行业的初学者都是从临摹开始的,但紫砂壶艺偏偏就是讲究气韵和灵性的创作。紫砂壶本身的材质独特,天然的就带有质朴的特点,仅仅是单纯的肌理效果就可以感受到中国古陶瓷文化的魅力。而紫砂壶艺则是一种非常包容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工艺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创作者在制作的过程中寄托身心,使用它们的人则在使用的过程中领受感怀,这无法用语言文字准确的形容,类似于一种模糊的感性意识,它因人而异,但如果能从一件壶艺作品中收获感动,那么无疑会被认为是一次成功的创作,一件优秀的紫砂作品。
《石 瓢》
紫砂壶是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兼具的艺术品。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艺人通过具象的器物渲染出让人身临其境的氛围,引人共鸣,给人以心灵的指引和震撼。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紫砂壶逐渐发展出成熟的造型艺术和装饰体系。点、线、面是组成紫砂壶造型的基本要素,由点及线、由线及面,一把好的紫砂壶,线条艺术必是重中之重。线条代表了最基本的审美价值取向,并对我国的青铜器、玉器纹饰乃至其后丰富的工艺美术品的造型装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开山作用。线条奠定了一把壶的情感走向,是艺人情感宣泄的线索。线条形态多种多样、变化多端,波形、螺形、长与短、粗与细、纵与横、虚与实,能使人产生快与慢、刚与柔、钝与挫等不同的心理感受。此壶将线条艺术运用得淋漓尽致,是线条艺术的典型代表。
细细品味作品“石瓢”不难看出,整壶呈现扁圆型壶身纤细平滑、自然流畅的线条赋予整壶十足的张力与挺括感,壶身的枝叶纹栩栩如生,以旋转的螺纹线条表现出动态感,此枝叶从是石头缝隙中长出,象征着对于生命的不屈。壶流与壶把相辅相成,以弯曲的线条为装饰呈现出纤细的动态感,线条极具张力,呈现出紧迫的压力。壶钮造型与壶身相辅相成,在这压迫下,长在石头风中的枝叶依旧浓密茂盛,并且有着出破石而出的趋势,仿佛验证那句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位艺术家说:“一切由所谓弧形曲线所组成的物体都能给人的眼睛以一种变化无常的追逐,从而产生心里的乐趣。”整壶将曲线的表达运用得淋漓尽致,利用线的结合表达了自由旷达、努力向上的精神,给人以欣赏的视觉美以及品味欣赏的乐趣。此作的创意正是以抒情的手法贯穿了一种对生活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从壶的形和意中折射出坚韧的情调。此壶融合了花器的造型手法,运用夸张的抽象表达展现出浩荡、蓬勃向上的气势。与其说这是造物塑形,不如说是创作一种符号,一种壮怀激烈、英姿勃发的情感。
只有一把注入情怀和思想的紫砂壶,才是真正有灵魂的艺术品。传统手作的魅力便在于艺人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审美,使之独一无二、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有深度的艺人,必会尝试为自己的作品注入耐人寻味的文化价值。《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其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作品“石瓢”表现出来是一个有灵魂有思想的艺术品,充分的体现了一种对于生活的态度,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