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石上清松”的造型设计和精神内涵

2019-02-12庄涛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宜兴松树紫砂壶

庄涛阳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距今已经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江南水乡宜兴,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区之一,早在唐代的时候,这里出产的紫笋茶就被选为贡茶,还设立了专门的贡茶局专司此事,可见当时宜兴茶收到重视的程度和具有重要的地位。再后来的岁月中,随着气候的变化和茶叶重心的南移,宜兴绿茶逐渐褪去了历史的光环,进入了平稳的发展时期,成为了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的日常茶饮。反而是后来在绿茶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宜兴红茶,在宜兴紫砂壶的广泛宣传和推波助澜之下,成为了爱壶之人用来养壶最合适不过的选择,于是紫砂壶和宜兴红茶相得益彰,随着紫砂文化的传播而享誉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现在,宜兴雪芽和宜兴红茶双双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紫砂文化一起,构成了宜兴最为引以为傲的文化输出。

也许是上天的特意安排,有茗茶的地方必然有与之相匹配的茶器。紫砂壶自明代供春创世以来,世世代代的紫砂艺人啜饮着宜兴茗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奇思妙想的灵感,创造了千姿百态的紫砂艺术造型。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他们擅于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和自然万物中汲取创作的题材,经过抽象的思考和形式的剥离,来捏塑成一件件紫砂作品。如我们最为熟悉的松树题材,就有典型的“岁寒三友壶”、“松桩壶”、“松竹提梁”壶等等,都以独特的造型艺术和精巧的细节设计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松树的高尚品格融入其中,还有的通过紫砂陶刻的艺术形式,把清风松林等自然元素营造的美好意境镌刻到紫砂壶上面,把中国文人的闲情逸致和道德情操,通过紫砂艺术来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石上清松”,在造型上面采用了象形的紫砂设计语言,壶身仿佛一块巨大的石头,在方器的造型中透露出些许的饱满圆润,石头周边的棱角并不是那么的锋利,而是一种混方的感觉,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浑然天成之感。流嘴挺立微弯,出水流畅爽利,如泉水一般涓涓而出,壶把圈卷造型优雅别致,如松树枝条在风中摇曳一般。壶盖和口沿压实,严丝合缝,上面冒出一个小小的松树枝干,作为别致的壶钮设计。壶身刻绘“石上清松”四个大字,用笔力透纸背,用刀老辣纵横,金石之气油然而生,起到了画龙点睛之妙用。从整体上来看,此壶造型大巧不工,精妙绝伦的紫砂设计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整体的风格之中,给人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心灵滋养,在使用此壶喝茶品茗的时候,也能生出许许多多的感慨和人生的道理。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在万物萧肃的冬天,除了梅花、竹子、就是松树坚毅不拨的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的和风雪做斗争。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松、竹、梅世称“岁寒三友”,赢得了无数文人墨客、高人隐士的青睐,他们或者用绘画的手法表现,或者用书法的形式来赞扬,还有许多用诗歌的艺术表达方式来吟诵,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化中具有独特象征意义的精神寄托。“盘石青岩下,松生盘石中。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五鬣何人采,西山旧两童。”唐代著名的田园山水派诗人储光羲这首《石子松》是我最喜欢的咏叹松树的唐诗,诗人用平淡简练的语言来描述在石头上恶劣的生长环境中,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松树不畏严寒酷暑,依然固我地向上生长,向人们展现了松树一如清风明月般的高尚品格。而这,也正是我创作此壶应有的题中之意和深刻的精神内涵。

结 语

在中传统文化中孕育而生的紫砂艺术,历经千年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凭借紫砂泥料独特的天然质朴和古香古色,和中国人含蓄内敛的品质不谋而合,再加上可塑性极强,可以幻化为千姿百态的艺术造型和表现形式,赢得了爱茶之人和资深玩家的热情关注。许多的紫砂爱好者专门慕名前来宜兴,想窥探紫砂艺术的真容,还有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为了把自己的专长和紫砂艺术结合起来,就永久的安家置业,留在宜兴长期发展。正是这样的资源条件和人文氛围环境,为紫砂艺术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宜兴松树紫砂壶
松树郁郁 松树苍苍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松树
松树